2024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市場規模、產業鏈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2024-2030年地理信息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
《2024-2030年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
《2024-2030年工業信息安全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
《2024-2030年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
《2024-2030年第三方IT運維服務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
《2024-2030年全球與中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主要企業占有率及排名分析預測報告》
?
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衛星導航定位等技術為基礎,以地理信息開發利用為核心,從事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的高技術服務業,主要依托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遙感(RS)三類地理信息技術。產業范圍既包括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傳統測繪產業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應用,還包括基于位置服務(LBS)、地理信息服務和各類相關技術及其應用。目前,地理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信息及相關技術是數字經濟、國防軍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自然資源等各領域的重要支撐,在國民經濟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發揮重要作用。
1.地理信息行業規模
近年來,地理信息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根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統計,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由2017年的5,180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787億元,近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8.49%。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截至2022年末,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數量超過19.3萬家,同比增長17.9%。其中,測繪資質單位1.8萬余家。地理信息產業市場主體中,企業占95.1%。2022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約4萬戶,同比增長12.6%。
2.地理信息產業鏈結構
地理信息產業上游、中游和下游主要為地理信息設備制造、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和處理、地理信息數據應用。

上游主要包括:遙感衛星發射及其載荷制造業,飛機、無人機及其遙感載荷制造業,車輛、高塔及其遙感測繪載荷制造業和導航定位衛星制造業。
中游主要包括:(1)地理信息數據采集:通過航空航天遙感、地面測繪等設備,提供衛星數據分發、航測遙感、地面測繪工程、攝影測量等服務;(2)地理信息數據處理:通過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軟件平臺,結合人工智能提供地理信息軟件開發及銷售服務。
下游主要包括:國防、農業、電力、自然資源、國土資源、智慧城市、自然防災等行業的軟件產品應用,主要客戶為國防、政府、企業和個人用戶。
3.地理信息行業發展態勢
1)技術體系變革,與新技術深度融合發展
“空天地?!币惑w化高精度實時地理信息數據采集能力逐步提高,激光點云技術和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等各種便捷化新型測量技術日趨成熟,高精度、高效率、自動化、海量數據信息的數據采集作業方法廣泛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地理信息智能化處理水平不斷提升,分析處理能力不斷增強,地理信息價值得到更深程度挖掘,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已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地理信息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深度融合,相互賦能,智能化、泛在化、普適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
2)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產業基礎日益堅實
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在衛星導航方面,2020年6月,我國全面完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2020年7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志著我國衛星導航系統服務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代表著北斗事業進入到全球服務新時代,開啟全球化、產業化新征程?!笆奈濉逼陂g,國家將深化北斗系統推廣應用,實施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形成覆蓋全國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CORS),已建設完畢的CORS基站超過25,000座。
在遙感影像方面,截至2022年6月,我國財政投資的高分衛星、陸地觀測衛星、海洋觀測衛星、氣象觀測衛星及相關科研試驗衛星在軌數量達55顆,商業遙感衛星在軌數量達到151顆,已覆蓋從光學到視頻、雷達,從全色、多光譜到高光譜,以及通導遙一體化技術驗證衛星等。
在基礎測繪方面,自然資源部于2021年實現新一代數字高程模型對陸地國土的全覆蓋。分辨率由25米提升至10米、現勢性由2010年提升至2019年,對地形表達的精確度、分辨率均有所提高。截至2021年底,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已完成10輪全國陸地國土約213萬平方千米的1:5萬數據庫更新、6輪全國1:100萬公眾版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了及時可靠的測繪地理信息保障。市縣級1:2000、1:1000、1:500基礎地理信息已實現主要城區的全覆蓋和快速更新。
3)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管理不斷加強
隨著地理信息產業規模不斷發展,標準體系不斷完善。2020年,自然資源部出臺《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設立自然資源標準化工作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自然資源標準化工作。截至2022年末,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口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ISO/TC211)制定的96項國際標準中,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已正式發布4項,1項國際標準提案通過立項。截至2022年底,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的國家標準共211項。
4)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廣泛深入
地理信息產業已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產業之一,對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安全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新的增長點。從跨界融合到社會化服務,地理信息成果應用不斷深入擴展,各行各業充分受益于地理信息的發展紅利,已成為中國產業變革、經濟轉型的動力之一。地理信息技術創新孕育出大量新業態、新模式。在萬億級的網絡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背后,有基于位置服務的重要支持。地理信息及其技術使城市更智慧,使人們生活更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