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報告:2024年全球及中國染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市場發展趨勢研究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2025-2031年中國染料行業運行趨勢預測(市場供需形勢及進出口分析)-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4-2025)
《2024-2029年合成纖維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調查分析及發展戰略規劃評估預測報告》
《2024-2030年中國服裝輔料行業運行趨勢預測(市場供需形勢及進出口分析)-中金企信發布》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牛仔面料市場調查與行業發展分析研究報告-中金企信發布》
《2024-2030年金屬纖維及其制品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024-2030年染色助劑市場競爭戰略研究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
染料工業的發展與紡織工業、纖維工業和印染行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古代社會僅限于麻、毛、絲、棉等幾種天然纖維制品的染色,染色品種和產品質量在幾千年里并沒有發生突破性的革新與改變,而近代社會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大量合成纖維的不斷出現,對染料的應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染料新品種的研究和開發,推動了染料生產加工技術的革新與進步。
同時,染料工業的發展也與化學原料工業的迅速發展密不可分。過去的天然染料主要是從動植物、礦物中提煉和生產加工,資源有限、工藝復雜、品質不一。現在的合成染料則以品種眾多、技術成熟的石油化工產品、煤化工產品作為主要生產原料,使得染料品種在短短的幾十年里就擴大至數千種,適合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合成染料的出現使得染料生產加工真正成為有機化工與精細化工的重要結合點,有機合成技術、重結晶技術、研磨成型造粒技術、光譜學理論與技術、計算機測色配色技術、配伍理論和配方技術、量子理論和輻射技術,這些物理學界、化學界重大技術發明的不斷出現和學術知識的積累,催生染料工業的不斷衍變和發展,促進了染料品種的迅速擴大和產品品質的不斷提高。
(1)染料產品簡介:染料是一種能使纖維或其他物質牢固著色的化學物質,主要應用于各種紡織纖維的著色,包括棉、麻、蠶絲、羊毛、紙張和皮革等天然纖維,以及滌綸、錦綸、腈綸、氨綸和醋酯纖維等合成纖維,同時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食品、皮革、造紙、涂料、油墨等領域。印染時需先將染料制成水溶液、有機溶液、懸浮液等染液,當染液與纖維進行接觸時,染料分子通過吸附、擴散以及一系列其他物理化學的作用,從染液轉移到纖維等染物上,從而使其著色。
根據來源,染料可分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兩大類。天然染料一般來源于植物、動物和礦物質,以植物染料為主,如靛藍、茜草、紫草、紅花等,主要從植物的根、莖、葉及果實中提取出來。合成染料主要由苯、萘、蒽、雜環類等石油化工原料和無機酸堿等其他基礎化工原料制得。合成染料與天然染料相比具有色澤鮮艷、耐洗、耐曬、可大批量生產等優點,已大量替代天然染料的使用。根據化學結構,染料可分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類染料、酞菁染料等。其中,偶氮類染料是指含有一個或以上偶氮基,并連接至少一個芳香結構的染料,它的制造工藝簡單,成本較低,品種繁多,色澤豐富,是占比最大的染料品種。蒽醌類染料用量僅次于偶氮類染料,其分子結構中含有蒽醌結構,生產周期較長,制造成本較高,但色澤鮮艷,耐光和耐洗牢度好,產品價格和附加值較高。
根據染料性質及應用方法,染料可分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等,此外還有陽離子染料、冰染染料、中性染料、縮聚染料等。其中,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是我國產銷量最大的染料,根據《2022年中國染料工業年鑒》數據計算,2022年上述兩類染料產量約占我國染料總產量的80%。
(2)染料行業發展歷史:世界上第一個人類合成染料出現于1857年的德國,20世紀50年代,受到聚丙烯腈、尼龍等合成纖維實現工業化量產的推動,合成染料也同時進入高速發展期。20世紀末,生產國際化、產銷區域化、貿易自由化趨勢日益明顯,同時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與環保成本大幅攀升,因此發達國家的染料生產商多將本土產能轉移至新興市場地區生產,染料的生產與供應中心開始從歐洲向亞洲轉移。
20世紀末,我國外貿經營權逐步放開,同時染料行業下游的紡織及印染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推動我國染料行業進入發展黃金時期,特別是21世紀初,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極大促進了染料行業改革。行業初期我國的染料產品以硫化染料為主,伴有少量的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目前以活性染料及分散染料為主。
上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明確,染料行業開始出現頻繁的兼并重組,前染料制造巨頭德國拜耳公司、赫斯特公司、巴斯夫公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動,20世紀末,初步形成了德司達、汽巴精化、科萊恩及約克夏四大全球染料制造商的格局,合計約占全球染料市場份額的50%。2006年亨斯邁收購了汽巴精化的紡織染化業務,取代其成為新的國際染料巨頭;2012年浙江龍盛收購了全球第一大染料生產商德司達,成為全球最大的染料生產商;2013年和2015年,瑞士昂高分別完成了對科萊恩和巴斯夫的染料業務收購。
(3)全球染料行業發展現狀:全球染料行業的發展與紡織纖維行業及印染行業的發展密不可分。近年來,隨著紡織纖維工業以及印染工業的不斷發展,全球染料行業保持平穩的增長趨勢。當前全球染料行業主要有以下發展趨勢:
①中高端染料的研發將是染料行業重要發展方向: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增強,消費者對紡織品的需求呈現追求個性化、舒適化、品牌化以及功能化的趨勢。與此同時,紡織服裝行業為迎合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逐步進行產業升級,推出各種新型纖維和混紡面料產品。相應的,許多早期研制的常規染料因染色牢度、勻染性等性能無法滿足新的市場需求而被淘汰,市場亟待中高端染料產品的研發與生產。
②綠色紡織品成基本要求,綠色環保是發展趨勢:環保意識的興起為染料行業市場帶來新機遇。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染料行業作為一個產生大量廢水和廢氣的行業,受到了環保政策的限制。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環保型染料的研發和應用逐漸成為染料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③國際制造能力轉移,染料工業向亞洲集中: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得跨國公司之間不斷進行并購重組以重新配置資源。2000年后,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和環保投入,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將染料生產向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轉移。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產國,歐美大型跨國染料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步被國內企業取代,即使在高端染料領域也受到國內大型染料企業挑戰。大型跨國染料企業的業務收縮為國內注重技術創新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市場機遇。
(4)國內染料行業發展情況:發達國家企業已逐步退出基礎的染料合成業務,形成了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印度兩國的染料半成品來加工生產高附加值染料產品,或直接采購兩國廠商的染料產品并貼牌銷售的經營模式。中國的紡織染料制造業是伴隨著下游紡織印染工業的發展而不斷成長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染料工業已有一定規模,年產量達5,200噸,產品以硫化染料為主,還有少量的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我國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染料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自2018年以來,國家針對化工企業的安全環保督察趨嚴,國內染料行業部分企業停產整改,因此2018年以后染料產量略有下滑。2021年,受到行業整體形勢回暖影響,我國染料產量開始回升。根據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國內染量分別為76.9萬噸、85.6萬噸和83.5萬噸,其中分散染料的產量分別為37.1萬噸、39.0萬噸和42.7萬噸,活性染料的產量分別為21.1萬噸、26.1萬噸和23.8萬噸,分散及活性染料合計分別占染料總產量的76%、76%和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