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水泥智能化行業發展現狀、市場空間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2024-2030年水泥智能化市場競爭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水泥智能化項目商業計劃書-專項調查及競爭格局分析》
《行業趨勢預測:品牌價值日益凸顯,建筑陶瓷品牌化趨勢明顯》
《2024年新型復合材料行業發展現狀、應用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
《2024年我國層狀金屬復合材料行業細分產品、產業鏈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2024-2029年熱管理材料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①水泥智能化發展現狀
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是改善人居條件、治理生態環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支撐。隨著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的轉換,水泥行業的發展目前正處于新舊動能更迭的關鍵階段,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亟需采用貼合生產工藝機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從局部、粗放向全流程、精細化和綠色低碳發展方向變革,解決資源、能源與環境的約束問題,提高生產制造水平和效能,實現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水泥行業智能化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不同層次企業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在水泥物料傳輸、水泥聯合儲庫進出料等工況復雜的生產環節智能化水平還有待提高。水泥行業存量市場大,近年來水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快提升,水泥企業降本、提效、增質的壓力大,水泥行業對數據開放、數據共享與應用比較積極等因素都促進了近年來工業智能化技術在水泥行業的較快應用。華潤水泥、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焦作千業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等一大批水泥龍頭企業也積極發力,紛紛利用工業智能化技術賦能水泥行業各大業務場景降本增效。
智能水泥工廠建設成為水泥產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載體,涵蓋了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物流、智能分析和智能服務等方面內容,通過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控制、生產信息的數字化收集處理、全局的智能化協同等手段,使生產制造更加透明化,極大提高了水泥產品質量水平。根據中金企信數據,智能化、數字化將是水泥工廠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的關鍵舉措,可以將每噸水泥的利潤提升3-6美元,讓工廠的成本曲線升至同等技術裝備工廠中排名前25%的水平。水泥行業智能化對水泥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和利潤的貢獻將會日益凸顯。
②水泥智能化主要應用場景
水泥行業的智能化正在穩步推進,主要應用場景在以下方向:
生產流程自動化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水泥行業具有無間斷的生產特性,一旦停機可能造成巨額經濟損失,通過機器視覺、AI檢測等技術手段,第一時間排除生產故障,保障生產的連續性。通過自動化系統,降低了生產系統操作難度,提升設備的可操作性,加快了生產節奏。根據各自企業現有工藝情況量身制定完整、標準、自動控制的操作方式,減少操作員人為干預,避免了人力執行的不確定性,推動生產更加高效。例如傳統的水泥聯合儲庫存在進出料或庫存缺少準確統計、存儲空間利用率低、作業過程缺乏總體規劃、物料堆放隨意導致清庫難等問題,智能倉儲系統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運用路徑規劃、多機構聯動調度技術把原來人為的主觀經驗變成自動化運行物料系統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設備運行數字化有利于生產連續性和穩定性。水泥生產設備數量眾多,導致設備檢修工作量大、備品備件庫存壓力大。設備一旦發生突發故障,無法按計劃生產,不但會影響生產進度,也無法保證產品質量。提高設備可靠性、減少故障停機成為數字化生產的重要方向,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提前進行預知性檢修和檢查,加快故障分析判斷進度,進而提升維修速度,有效保障水泥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水泥智能化有助于提升安全與環境管理水平。水泥生產的不安全因素較多,人員安全防護,外來人員安全識別、行走路線、危險區域預警等都可通過數字系統進行及時有效的辨別。環境管理方面,強化環境污染的實時監測,通過機器視覺和AI分析,避免污染事件的發生;強化生產工藝管理,自動調節氨水、脫硫劑等輔助材料及添加,達到控制指標值,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
③水泥智能化市場空間
近十年來伴隨水泥熟料產量增加,中國水泥行業碳排放量呈現增長趨勢,從2009年的9.71億噸逐步達到2020年的13.75億噸。在工業大類中水泥行業202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我國排放總量占比僅次于鋼鐵行業。
水泥行業作為國內碳排放重要來源,水泥行業節能減排對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及各部委對水泥行業減排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并提出了產能置換、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等具體舉措。國家發改委《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到2025年,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熟料產能比例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熟料產能基本清零,行業節能降碳效果顯著,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大幅增強。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推動水泥行業企業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助力行業綠色化轉型,到2025年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政策目標約束下,水泥熟料生產線向“小改大”“綠色化”“智能化”發展,逐步改造置換落后產能有望成為水泥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根據全球最大的水泥技術裝備工程系統集成服務商中材國際(股票代碼:600970)公開披露信息顯示,我國目前在運行的水泥熟料生產線中運轉10年以上的線大概有1,400余條,均有著智能化改造的需求。根據中金企信預測,2022年到2025年水泥行業完成智能化改造產線數量在500條至880條之間,單條水泥產線智能化改造成本在2,500萬元至4,300萬元之間。假設均按照保守估計到2025年完成500條水泥產線智能化改造,單條水泥產線智能化改造投資為2,500萬元,則2022-2025年國內水泥產線智能化改造潛在空間合計為125億元,國內水泥產線智能化改造年均市場規模為31.25億元,按照2022年度水泥行業智能操控系統收入為2,481.95萬元測算,市場占比約為0.8%,不到1%,仍有較大的市場開拓空間。未來在“雙碳”政策約束下,水泥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景氣度有望保持高位,水泥行業智能化市場發展空間也將擴大。
④水泥智能化行業發展趨勢
我國水泥智能化行業已催生豐富的應用場景,如無人機巡檢、協同作業、遠程控制、設備安全運維、水泥庫裂紋檢測等。但是由于技術實施方面的困難,企業自身條件的限制等因素,水泥行業智能操控系統及應用大多數情況下并沒有實現較好的融合與集成,由此導致水泥行業的制造業要素難以實現全要素連接,企業經營決策難以實現精準數據驅動,生產和管理決策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有限。
為了實現水泥行業雙碳環境下降本、增效、節能、降耗的政策強約束,水泥企業也必然加快實施覆蓋生產經營全環節、全流程綜合集成的智能操控系統應用,智能操控系統技術服務商也需要在全面洞悉水泥行業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經營發展的基礎上,充分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賦能企業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經營模式的加速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