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深度調研:聚氯乙烯行業競爭格局、供給情況、利潤水平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分析-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全球及中國聚氯乙烯市場競爭戰略研究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2024版)-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
《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場占有率證明:聚氯乙烯行業市場調研及占有率分析專項報告(2024版)-中金企信發布》
《2024-2030年細胞培養基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024-2030年多晶硅行業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024-2030年橡膠制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電子化學品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建議可行性預測報告(2024版)》
?
1)聚氯乙烯行業競爭格局
近年來,隨著下游需求不斷增加,全球聚氯乙烯行業整體呈現穩步增長的局面。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2021年全球聚氯乙烯產能約為6,000萬噸,全球前5大生產商分別為信越化學、西湖化學、臺塑股份、Inovyn以及中泰化學,產能合計超過1,500萬噸,占比超過20%。從全球產能分布來看,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聚氯乙烯生產地區,2020年,上述三個國家的聚氯乙烯產能占比分別為42%、12%和4%,且中國的市場份額在2021年進一步增長至45%,相關增長趨勢有望進一步持續。
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總產能為2,713萬噸,主要企業包括中泰化學(產能205萬噸)、北元集團(產能110萬噸)、新疆天業(產能89萬噸)、君正集團(產能80萬噸)、天津大沽(產能80萬噸)以及海灣化學(產能70萬噸)等。整體而言,在全球聚氯乙烯產能向中國集中的趨勢下,國內聚氯乙烯的CR5僅在20%左右,產業集中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由2012年到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呈現下降趨勢。一方面,系因政府和社會對企業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不斷提升,相關法律法規的標準保持從嚴趨勢,部分中小型化工企業由于排放不達標、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受到了責令停產、限產等處罰措施;另一方面,能耗的控制以及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于企業的經營能力與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部分中小企業因經營能力不足而難以獲得合理利潤,被迫退出。上述兩方面因素導致了聚氯乙烯產業進一步向頭部集中。
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聚氯乙烯產能主要集中于西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其中,西北地區的原材料與能源優勢均較為明顯,煤炭、電力資源儲備充足,且靠近國內原鹽產地,具備上游資源配置一體化生產的規模優勢,新建和擴建的大型項目較多,是我國聚氯乙烯產能最為集中的地區,2021年西北地區產能達到1,386.5萬噸,占國內總產能的51.1%;華北和華東地區貼近終端消費市場,具備對外貿易的便利條件,能夠充分發揮產業鏈下游的供應渠道優勢,其2021年的產能分別達到了678萬噸和283萬噸,占比為25.0%和10.4%。除上述地區外,我國剩余13.5%的聚氯乙烯產能則零星分布于東北、西南等區域,大型項目相對較少。
圖:國內聚氯乙烯行業產能地域分布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2)聚氯乙烯的供給情況
近十余年,國內聚氯乙烯的產能擴張呈現波動上升的勢態。2007-2012年,國內聚氯乙烯產能持續增加,但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行業開工率由2007年的64%下降至56%,并在2009年創下51%的歷史新低,導致產量略有降低。2012-2016年,國內聚氯乙烯行業因缺少約束的擴能而致使供給過剩,盈利水平下降,行業內部分新建項目開始延期,落后產能的退出速度加快。2017年起,在國家供給側改革引導下,聚氯乙烯產能無序擴張開始得到控制,行業發展從規模驅動轉向質量驅動,部分缺乏競爭力和資源掌控力的中小企業被迫退出,產業結構調整及消化過剩產能的舉措逐步顯現成效,聚氯乙烯市場供求關系得到改善,開工率在需求逐步提升的作用下穩步提升。2020年,國內聚氯乙烯開工率受疫情影響而略有下滑,但仍處于78%的歷史相對高位,2021年則受益于需求復蘇,聚氯乙烯開工率回升至79%。
圖:2007-2021年中國聚氯乙烯產能、產量及開工率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目前,我國制備聚氯乙烯較為成熟的工藝包括電石法(乙炔法)以及乙烯法,其中電石法工藝流程相對較短,且我國中西部豐富的煤炭資源亦為電石法帶來了較強的成本優勢,因此現階段我國大多數聚氯乙烯的生產裝置均采用電石法工藝,該類產能占我國整體PVC產能的比例約為80%。
世界PVC產業在發展的初期曾經普遍采用電石法工藝,而后因乙烯法PVC產品在產品質量、污染控制等方面均優于電石法PVC生產工藝,因此乙烯法PVC逐漸成為了全球主流的生產工藝。但中國特有的“富煤貧油”的資源、能源結構為電石法PVC的發展帶來了充分的便利性與經濟性,因此目前全球大部分的電石法PVC生產裝置都位于我國。
2017年8月,生態環境部等17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生效公告》,明確將禁止新建的氯乙烯單體使用汞、汞化合物作為催化劑或使用含汞催化劑,并禁止開采新的原生汞礦;到2032年將全面禁止原生汞礦開采。2019年10月,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將電石法(乙炔法)聚氯乙烯列為限制類產能。目前我國的主流電石法PVC生產企業都在積極研發無汞觸媒,但因研發成本、設備改造、貴金屬觸媒成本等都將相應地增加生產成本,未來產品經濟效益存在不確定性,無汞工藝在電石法PVC中全面落地實施具有一定難度。
隨著能耗雙控和環保政策趨緊的背景下,電石法PVC的核心原材料電石的擴產以及開工等皆受到限制;此外,隨著我國乙烯供應渠道的愈發豐富與穩定,以及乙烯法PVC的環保優勢、能耗優勢以及性能優勢的凸顯,國內近年來新增的PVC產能以乙烯法為主,乙烯法PVC開始逐步取代電石法PVC。
3)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作為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基礎化工品,聚氯乙烯的行業利潤水平與產品價格走勢方向基本一致。2012-2016年,國內聚氯乙烯行業因產能擴張過快且缺少約束,使得供給過剩,盈利水平下降,行業內部分新建項目開始延期。2016-2018年期間在需求走強以及供給側改革作用下,落后產能的退出速度加快,聚氯乙烯價格出現兩次拉升,行業利潤水平有所改善。2021年,在能耗雙控政策下,部分能耗較大的企業受到限電影響,聚氯乙烯生產相應受限,開工率下降,價格進一步提升,行業利潤率水平達到歷史高點,隨后待供需關系平穩后價格回落。
未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的大方向下,聚氯乙烯行業的準入門檻將進一步趨嚴,新建產能的批復周期亦將相應延長,該等因素將引導行業未來的產能擴張朝著有序化、合理化發展;與此同時,聚氯乙烯作為現今最為廣泛使用的合成塑膠聚合物之一,其下游應用非常廣泛,相關需求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因此,從中長期來看,聚氯乙烯行業的行業利潤水平有望持續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