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占有率證明:農用薄膜行業發展現狀、市場集中度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2024-2030全球與中國農用薄膜市場規模調研報告(產業鏈、市場份額、主要廠商及區域分析)-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
《專精特新-全球及中國農用薄膜市場占有率認證報告(2024)-中金企信發布》
《2024-2030年橡膠制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全球及中國再生塑料市場競爭戰略研究及投資建議可行性預測報告(2024版)》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鋁塑膜市場監測調研及投資潛力評估預測報告》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改性塑料市場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可行性預測咨詢報告》
?
1.國內農用薄膜行業發展現狀
1)農用薄膜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中國自生產農用塑料薄膜至今,取得了兩個世界第一:即產量第一和覆蓋第一。從總產量來看,我國農膜行業由2006年開始駛入高速發展階段,到2015年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2017年總產量達到峰值后逐漸下滑,直至2021年下降趨勢才有所緩解。造成產量下滑的客觀因素包括:國家環保政策對農膜產品管理措施的從嚴要求;全球通脹高居不下,經濟大環境持續下行造成下游消費需求收緊;特定因素帶來的交通運輸不便以及開工難、用工難等問題以及農膜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加劇了整體市場的不穩定性。而造成產量下滑的主觀因素包括:企業主動壓縮供大于求的低端農膜產量,同時長壽命多功能農膜的推廣應用延長了換膜周期。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目前,我國農膜生產企業約1,000家,其中約60%的農膜產量集中在前130家大中型企業手中,其余均為小微型企業,市場份額不足40%,農膜行業的集中度偏低,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改革的深入、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淘汰落后產能步伐的加快,我國農膜行業集中度、技術研發、裝備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2)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布局更加合理
我國是世界農膜大國,但還不是強國,相比較國外高度集約化的農膜行業,我國農膜企業數量多但是規模小,競爭力不如國外年產量在數萬噸乃至數十萬噸的農膜企業。
雖然現階段我國農膜行業的集中度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改革的深入、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淘汰落后產能步伐的加快,我國農膜行業集中度將憑借技術研發、裝備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高。從國內市場總體來看,農膜行業整體來說是一個完全開放競爭的市場,各地小的農膜生產企業眾多,農膜市場比較分散,農膜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從行業情況來看,我國農膜行業產能在5萬噸以上企業從2015年的5家企業發展到2020年的10家,年產萬噸以上的企業從2015年的45家發展到2020年的63家,五年來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
近年來隨著中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內陸省份得到了快速發展。到2020年底中西部內陸省份農膜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達到了62.70%,比2015年又上升了約9個百分點,甘肅、新疆、陜西、云南、四川、湖北等省,于2020年已進入全國農膜產量前十位省份的行列,特別是西北各省的農膜生產和應用,在全國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農膜產業布局更加合理。

3)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農膜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作物品質、豐富農產品供給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業生產需求的不斷細化,對農膜產品的質量,功能,適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農膜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高、中、低端產品所占比例從2010年的2%、38%、60%,提升到2020年的15%、50%、35%,并預計于2025年提升到20%、50%、30%,屆時中高端棚膜的比重將超過70%。農膜企業在鞏固提高第四代棚膜產品的同時,第五代產品已經研制成功并投入生產,每年都有一大批科技成果獲得國家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的表彰,農膜行業產品結構和產品品質得到進一步優化。
2.我國農膜市場發展趨勢
1)行業整合加速,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我國是農用塑料薄膜生產和使用最多的國家,但行業集中度相比全球市場仍處于較低水平,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綠色環保壓力加大,我國農膜行業正處于新一輪整合期,擁有技術優勢、規模優勢的龍頭企業將成為我國農膜行業整合的主導力量,小企業將因難以承受市場競爭壓力而逐步退出。
2)產業布局將向區域化、差異化、精細化發展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種植環境和作物種類千差萬別,未來農業產業布局也將向區域化、特色化發展,故對農膜產品的需求具有差異化特征。同時伴隨市場對農產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逐步向高質量、精細化方向轉型,根據農作物種植需求針對性開發的高端及專用農膜受到市場的廣泛青睞。
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的指引下,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從而使得種植者對農膜等重要生產資料的需求逐漸趨向高端化、綠色化,對產品的耐久性、光學特性、紅外傳輸、流滴防霧等性能提出了多樣化的需求。例如云貴高原、川西高原等地區多低山丘陵紅壤和溪灘地,加之日照充足、熱量充沛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適宜喜光的葡萄生長,已經成為我國葡萄的重要產區。在上述地區用于葡萄種植的棚膜需要在夏季經受陽光的持續暴曬,棚內最高氣溫可達70℃以上,這將極大的影響棚膜的防流滴、防霧、保溫、防光熱老化等功能的發揮,對產品環境耐受性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針對西南地區的葡萄專用膜應運而生,其特殊的設計能夠保證棚膜在如此高熱的環境下保證產品的防流滴、調溫等性能,從而滿足作物種植的需求。
3)與科研院校合作,拓寬發展思路
農膜行業作為傳統涉農產業,本身盈利空間有限,其季節性生產特點進一步增加了農膜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為了生存和發展,企業需開眼界擴大視野,走出去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推動企業技術與產品的換代升級,推進生產與科研相結合,在共同開發中,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企業和科研院所取得雙贏。從而瞄準市場需求,靈活有效地選擇多元化經營方式,不僅生產農膜系列產品,同時開發其他領域系列產品,彼此彌補,相輔相成,拓寬了企業發展空間,多種經營培育了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對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4)政策引導綠色農業發展,全降解地膜將成發展重點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積累的農膜殘留,嚴重影響了土壤環境及農業生產,對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巨大威脅,農膜殘留問題已經成為我國“農業源”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自2020年9月1日起《農用薄膜管理辦法》開始施行以來,農用薄膜殘留污染問題即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同時鼓勵和支持生產、使用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因此長壽命、可循環、可降解的高端化、綠色化農膜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逐步實現低端產品全部替代,高端農膜未來市場廣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