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冠軍證明:全球及我國動力煤行業發展歷程、現狀分析及市場競爭格局研究-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2024年全球及中國動力煤行業研究報告-含競爭格局與重點企業經營概況調研-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2024-2029年礦用鏈條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調查分析及發展戰略規劃評估預測報告》
《礦渣微粉市場產業鏈供需結構分析預測報告-全球及中國(2024版)》
《2024-2030年氣相白炭黑行業市場競爭趨勢及投資建議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023-2030年煤制烯烴市場上下游分析預測及競爭戰略規劃可行性報告》
《2024-2030年煤焦油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可行性預測報告》
1、行業概述
動力煤是指用于產生動力和熱能的煤炭,其主要用途包括發電、機車推進、鍋爐燃燒等。動力煤按熱值等級可分為高熱值煤、中熱值煤、低熱值煤。高熱值煤的熱值≥6000千卡/千克,常用于城市熱電廠、大型工業鍋爐等。中熱值煤的熱值在5000-6000千卡/千克之間,常用于小型工業鍋爐、生活熱水器等。低熱值煤熱值≤5000千卡/千克,常用于工藝窯、爐等。
2、發展歷程
中國動力煤行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1952年至1981年的啟動期,原煤產量增長了約4.31億噸標煤,平均年增長0.14億噸標煤,這一階段煤炭生產增速相對平穩緩慢。1981年至1996年的高速發展期,中國原煤產量增長了5.06億噸,平均年增長0.32億噸標煤,煤炭生產增速較之前30年有所加快。1996年至2000年的震蕩期,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煤炭產量減少了2.72億噸,平均年減少0.54億噸標煤。2000年至今的成熟期,原煤產量呈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
3、發展現狀
在“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動力煤行業經歷了一系列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量技術落后、效率低下的產能被淘汰,眾多中小煤礦被關閉或整合。這一過程中,政府加大了對煤炭企業的兼并重組力度,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這一系列改革舉措,顯著提高了煤炭產業的集中度,增強了主要煤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調控能力,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國際和國內動力煤市場的價格走勢,仍然受到供需關系、庫存水平、季節性變化以及國際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2023年以來,西方國家普遍經歷了一個暖冬,導致煤炭需求相對不足,庫存水平居高不下。過剩的煤炭資源大量轉移到亞太市場,對國際煤炭價格形成了持續的下行壓力。
中國動力煤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煤礦和機械設備,其中機械設備包括采煤機、錨桿鉆機、粉碎機等;產業鏈中游為動力煤生產廠商,將開采出的煤進行加工和處理;下游主要以火力發電、鋼鐵、建材和化工四大行業為主。
4、競爭格局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動力煤行業經歷了顯著的變革,大量落后產能和中小煤礦被關閉,同時企業兼并重組的步伐加快,顯著提升了產業集中度。在這一變革中,大型國有企業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源優勢,在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塑造了中國動力煤行業的新競爭格局。當前,中國動力煤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清晰的金字塔結構。第一梯隊由諸如國家能源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等超大型國有企業構成,這些企業不僅擁有龐大的產能規模,更憑借廣泛的市場覆蓋和卓越的資源整合能力,在行業中樹立了標桿。緊隨其后的是第二梯隊,其中包括晉能控股、中國神華、陜西煤業、中煤能源等大型煤炭企業。這些企業在產能規模和市場影響力方面同樣不容小覷,但與第一梯隊相比,它們在某些方面稍顯遜色。然而,這些企業憑借自身實力,在市場中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競爭力。第三梯隊則主要由地方性國有企業、部分大型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構成,例如伊泰煤炭等。這些企業雖然在規模和影響力上與前兩個梯隊有所差距,但它們專注于特定區域市場,憑借地域優勢和靈活的經營策略,在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展望未來,隨著行業整合的深入和政策調控的加強,預計中國動力煤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大型國有企業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鞏固其市場地位。同時,中小企業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