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鋼鐵行業數據監測分析及市場前景趨勢研究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全球與中國鋼鐵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發展前景調研報告2024-2030年-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
《全球及中國鋁市場全景調研報告(涵蓋市場分析及重點企業競爭分析)-中金企信發布》
《全球及中國型鋼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規劃指導可行性預測報告(2024版)》
《2024-2030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概況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2024-2030年耐蝕軟磁合金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可行性預測報告》
《2024-2030年高溫合金市場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及投資規模前景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
1.鋼鐵行業概況
鋼鐵行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包括金屬鐵、鉻、錳等礦物的采選業、煉鐵業、煉鋼業、鋼加工業、鐵合金冶煉業、鋼絲及其制品業等細分行業,是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之一。鋼鐵是Fe(鐵)與C(碳)、Si(硅)、Mn(錳)、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組成的合金。其中除鐵元素外,碳元素的含量對鋼鐵的機械性能起著主要作用,故統稱為鐵碳合金。它是工程技術中最重要、也是用量最大的金屬材料。
鋼鐵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的中游行業地位,上游承載有色金屬、電力和煤炭行業,下游銜接機械制造、建筑工程、家電及輕工、汽車、船舶等行業。上游原料主要以鐵礦石為主,而下游行業中機械制造業和建筑業需求較大。整條產業鏈的傳導作用自下而上,即下游需求影響鋼鐵產量,進而影響對于上游原料的需求。
2.鋼鐵行業發展狀況
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鋼鐵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約有80%-90%產能集中在東北地區。建國以后,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布局,我國提出了鋼鐵工業建設實行大、中、小相結合的方針,并制定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方案,即在建設好既定的鞍山、武漢、包頭三大鋼鐵基地的同時,在北京、山西、安徽、湖南、四川5省市各發展一個中型鋼鐵廠,在河北、江蘇、廣東、新疆等18個省、區各發展一個小型鋼鐵廠,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
上世紀60年代,我國從加速“三線”建設的角度出發,在西南、西北地區重點建設了攀枝花鋼鐵廠、擴建或新建了重慶鋼鐵等14家鋼鐵廠,至此,我國鋼鐵工業的布局又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變更。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每年需要數億噸鋼材為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支持,這為鋼鐵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鋼鐵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鋼鐵企業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同時,我國鋼鐵工業發展重心亦逐漸由北向南轉移,東北地區鋼產量占全國鋼產量的比重相應下降,西南、華北、華東地區鋼產量占全國鋼產量比重明顯上升。
2010年至2016年期間,由于產能過剩,國家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和規范達到了一定的成效,鋼鐵產量增長率有所下降,特別是2015年,受市場需求不足和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生鐵、粗鋼、鋼材等主要鋼鐵產品產量首次出現下降。2017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推進,以及受益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以及基礎建設快速發展等有利因素影響,下游市場對鋼鐵產品需求量亦不斷增加,國內鋼鐵企業產能利用率和鋼鐵產品價格開始回升。
2020年,雖然全球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同程度影響,但是我國粗鋼產量仍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在世界鋼產量占比提升至57%。自1996年鋼產量突破1億噸開始,我國已連續25年保持世界鋼產量第一,特別是近10年以來,中國鋼產量始終保持在世界鋼鐵產量一半以上。2021年,在國家進行產量產能“雙控”的預期目標下,中國粗鋼產量為10.33億噸,同比下降3.0%;鋼材產量為13.37億噸,同比增長0.6%,但增速同比回落7.1%,這也達成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發展目的。
3.鋼鐵行業發展趨勢
政府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將有利于鋼鐵行業平穩運行。2022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加快推進鋼鐵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
1)嚴禁新增產能,優化產業布局結構
嚴格實施產能置換,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市場供需基本達到動態平衡。鼓勵重點區域提高淘汰標準,淘汰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藝和設備,推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有序引導電爐煉鋼發展、至2025年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
2)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鼓勵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
3)增強創新發展能力
突出創新驅動引領,健立健全關鍵領域鋼鐵新材料上下游合作機制,強化產業鏈工藝、裝備、技術集成創新,強化鋼鐵工業與新技術、新業態融合創新。到2025年,氫冶金、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無頭軋制、基于大數據的流程管控、節能環保等先進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4)推進低碳綠色發展
落實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支持構建鋼鐵生產全過程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支持建立低碳冶金創新聯盟,制定氫冶金行動方案,加快推進低碳冶煉技術研發應用;積極推進鋼鐵與建材、電力、化工、有色等產業耦合發展,提高鋼渣等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5)大力發展智能制造
開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行動計劃,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商用密碼、數字孿生等技術在鋼鐵行業的應用,到2025年,力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廠。建設鋼鐵行業大數據中心,提升數據資源管理和服務能力;構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積極開展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標準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