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衛生信息化行業特點分析及行業發展趨勢研究預測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2024-2030年公共衛生信息化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
《2024-2030年合成生物行業市場調研及戰略規劃投資預測報告》
《2024-2030年艾塞那肽微球行業市場調研及戰略規劃投資預測報告》
《全球及中國POCT行業市場占有率分析及競爭戰略評估預測報告(2024版)》
《2024-2030年度拉糖肽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專項調研分析及投資建議可行性預測報告》
1、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公共衛生信息化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開展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
一方面滿足國家對公共衛生機構的宏觀管理、政策制定、資源配置、績效評價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滿足對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的有效支撐,有效助力國家和地方衛生健康委的管理與決策。
(2)促進醫防融合
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高效協同、無縫銜接,健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依托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積極推動二級及以上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間的信息系統互通共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基本公共衛生融合服務,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與上級醫院的聯動機制,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對新發傳染病的預警、預測、治療和康復能力。
(3)探索創新發展模式
鼓勵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根據自身情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與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融合,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2、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
(1)智慧衛生監督將成為智慧公共衛生的重點應用方向
智慧衛生監督讓執法過程全程留痕、執法數據動態云存儲、執法結果全程可追溯,顯著提升了執法公正、執法公信、執法質量和執法效率,并推動監管方法從注重事前審批轉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管。政府機構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并及時查處,推動了監管手段向多樣性、開放性轉變,為信息化減負增效、便民惠民起到重要作用,全面促進衛生健康監督跨部門、跨系統信息互聯互通和協同共享。
衛生健康監管保障著人民最關心日常健康問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智慧衛生監督將有效解決由于監管事務和對象的復雜多樣、高度動態變化等導致的監管難度較大的問題。
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衛生監督將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其覆蓋的領域也隨著人民生活需求的不斷豐富,拓展衍生出新的業務范疇,如智慧酒店衛生監管、智慧社區/校園直飲水衛生監管、托幼服務機構衛生安全監管、醫療美容綜合監管、醫療廢物可視化智慧監管、醫療放射防護智慧監管、職業健康安全防護智慧監管等。
(2)公共衛生健康非現場監管將成為重要監管方式
根據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公共場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經營者為該場所衛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公共衛生健康監管由原來的政府監管的方式,開始轉型為企業自律。轉型后,公共衛生健康自監管將成為公共場所經營者的管理趨勢,即主要通過企業公共衛生監督系統自查自報。該模式下,經營者一方面向政府上報自我檢查數據,一方面可以向社會公開、公示自我檢查數據。例如,游泳場館可以實時公示場館的人口密度、空氣質量、水質等相關信息,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即時獲取場館衛生狀況,調整出行計劃和時間。對企業來說,既滿足了公眾對衛生知情的需求,又增加了新的營銷宣傳和自我展示的渠道。
自監管趨勢使得監測項目增加、種類增多,政府需要整理不同類型信息,同時需要基準數據與新上報數據對比,從而評價各企事業單位質量,這使得政府工作量及工作難度均大幅增加。而信息化平臺可以幫助政府為各企事業單位提供一個衛生健康培訓學習、自查自報、公開公示、信息互聯的統一信息服務系統,同時使得擁有不同類型的數據和數據源以及數據量大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當前的數字化市場中競爭優勢更大。
(3)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快速發展
我國公共衛生信息化發展起步晚、理論基礎薄弱、信息標準體系建設滯后,導致此方面的資金投入、技術能力不足、不同區域及不同公共衛生機構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故未來相關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升級完善的空間巨大。
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縣域公共衛生信息化日益重視,頒布一系列政策以促進其快速發展。在農村地區以縣域為單位發展醫共體,由縣級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為成員單位。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行縣鄉一體化管理,逐步實現行政、人事、財務、業務、用藥目錄、信息系統等統籌管理,建立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共同體。建立開放共享的影像、心電、病理診斷和醫學檢驗等中心,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間床位、號源、設備的統籌使用。持續推進醫療衛生鄉村一體化管理。完善以醫共體為單位的績效考核,從就醫和診療秩序、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醫療衛生資源利用、醫?;鹗褂眯艿确矫婵己酸t共體整體績效。
(4)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快速應用落地,促進公共衛生信息化的智慧化發展
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持續推動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智慧賦能中樞是支撐和引領應急管理一體化和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推動力,以充分匯聚城市數據資源為基礎,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全面感知互聯、分析應用和決策響應,有效助力相關機構做到及時發現、快速追蹤、精準管控、有效救治,是提高我國公共衛生機構聯防聯控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關鍵,是現代公共衛生體系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5)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
公立醫療機構設立公共衛生科等直接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科室。全面推進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深度協作,建立人才流動、交叉培訓、服務融合、信息共享等機制。探索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參與醫療聯合體工作,建立社區疾病預防控制片區責任制,完善網格化的基層疾病預防控制網絡。以重點人群和重點疾病管理為主要內容,優化公共衛生服務,對孕產婦、嬰幼兒、學生、職業人群和老年人等開展針對性的健康促進和預防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