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傳感器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1)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傳感器是一種器件或者裝置,是數字經濟時代關鍵的硬件入口之一,通過感知和測量真實世界,將其數字化后進行處理,再結合特定算法,實現硬件終端的智能化。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大體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伊始,結構型傳感器出現,它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固體型傳感器逐漸發展起來,這種傳感器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材料的熱電效應、霍爾效應,分別制成熱電偶傳感器、霍爾傳感器等;第三階段是20世紀末開始,傳感器制造行業開始由傳統型向智能型發展。智能型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
我國傳感器行業從1986年才開始進入實質研發階段,至2000年初步建立起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業,至“十二五”期間形成較為完整的傳感器產業鏈。2001年開始,以開發高、精、尖為特征的新一代傳感器被列入研發重點,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間的差距進一步縮短,我國傳感器產業已逐步走向自主設計、創新的發展階段。近年來,傳感器技術發展與創新的重點在材料、結構和性能改進3個方面:敏感材料從液態向半固態、固態方向發展;結構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性能向檢測量程寬、檢測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性能穩定、壽命長久方向發展。
作為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通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汽車電子、智慧農業、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交通運輸、智能家居、機器人技術等眾多領域。在國內,工業和汽車電子用傳感器占比較大。總體看來,傳感器產業鏈下游行業發展迅速,物聯網、汽車電子、環境與健康電器和智能儀表等下游行業對產品智能化的要求不斷提升,使得傳感器市場以較快速度持續增長。傳感器作為物聯網的硬件基礎、數據采集的入口,是物聯網三大件中的基礎器件,發展前景較好。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產業鏈的完善,傳感器的多元化應用將推動物聯網各垂直細分行業格局的形成。
(2)行業市場規模:國內傳感器制造行業在進入21世紀以后不斷由傳統型向智能型發展。智能型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由于智能型傳感器在物聯網等行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將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提到新的高度,從而催生研發熱潮,市場地位凸顯。
根據報告,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783.9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020.4億元.,2022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1,191.8億元,2023年預計將達1,425.4億元。隨著近年來,中國陸續出臺多項政策,進一步明確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智能傳感器作為物品與網絡的橋梁,處于物聯網整個構架體系的核心地位,在各個領域中有著廣闊的前景,預計到2028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4%。
智能傳感器作為現代信息產業的重要神經觸角,是新技術革命和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基礎,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汽車、醫療、物聯網等行業。智能傳感器下游行業廣泛,其行業發展速度主要受國家產業政策及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狀況的影響。隨著工業、汽車、醫療、物聯網等行業的持續推進,將進一步刺激智能傳感器行業的需求增加。
(3)行業發展趨勢:
1)位移傳感器不斷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不斷發展,智能位移傳感器將被廣泛應用于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業自動化、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實現對各種數據的實時監測和控制。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的發展將實現傳感器之間的互聯和數據共享,從而實現更復雜的任務和更高效的控制。同時,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并且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位移傳感器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突破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國家發改委在2022年初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瞄準傳感器、集成電路、大數據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推動數字技術與各領域融合應用產業化落地。
2)智能傳感器向定制化方向發展:物聯網不斷發展,帶動了位移傳感器市場的擴大。隨著用戶的增加,對位移傳感器的定制化使用要求也逐漸提高,位移傳感器的發展需要滿足功率消耗、外形因素、敏感性和成本四個要求,但是滿足這些需求不僅意味著現在傳感器傳統應用的提高,還意味著要對新應用的出現進行功能的匹配,例如聲源定位、精確的運動跟蹤、傳感器微型化處理等。行業內企業要不斷進行技術匹配和創新,以滿足下游對定制化產品的市場需求。
3)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國內傳感器行業企業數量眾多,以中小企業居多,整體實力偏弱,同質化嚴重,且產品低質競爭,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小而散的特點,但近年來行業集中度呈明顯上升趨勢,大量小規模傳感器生產企業存在技術實力弱、制造水平低、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難以適應未來傳感器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將在未來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逐漸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第一章 傳感器行業發展概況
1.1 傳感器行業綜述及趨勢
1.1.1 行業發展綜述
1.1.2 行業發展趨勢
1.2 傳感器行業供應鏈分析
1.2.1?傳感器行業下游產業鏈分析
1.2.2?傳感器行業上游產業供應鏈分析
1.3 傳感器行業主要競爭企業發展概述
第二章 2019-2024年傳感器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1 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1.1 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2.1.2 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主要特點
2.1.3 2019-2024年傳感器行業經營情況分析
(1)傳感器行業經營效益分析
(2)傳感器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3)傳感器行業運營能力分析
(4)傳感器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5)傳感器行業發展能力分析
2.2 2019-2024年傳感器行業經濟指標分析
2.2.1 傳感器行業主要經濟效益影響因素
2.2.2 2019-2024年傳感器行業經濟指標分析
2.2.3 2019-2024年不同規模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2.2.4 2019-2024年不同性質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2.2.5 2019-2024年不同地區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2.3 2019-2024年傳感器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2.3.1 2019-2024年全國傳感器行業供給情況分析
2.3.2 2019-2024年各地區傳感器行業供給情況分析
2.3.3 2019-2024年全國傳感器行業需求情況分析
2.3.4 2019-2024年各地區傳感器行業需求情況分析
2.3.5 2019-2024年全國傳感器行業產銷率分析
2.4 2019-2024年傳感器行業運營狀況分析
2.4.1 2019-2024年行業產業規模分析
2.4.2 2019-2024年行業資本/勞動密集度分析
2.4.3 2019-2024年行業產銷分析
2.4.4 2019-2024年行業成本費用結構分析
2.4.5 2019-2024年行業盈虧分析
第三章 傳感器行業市場環境分析
3.1 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3.1.1 行業相關政策動向
3.1.2 傳感器行業發展規劃
3.2 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3.2.1 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3.2.2 行業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3.3 行業社會需求環境分析
3.3.1 行業需求特征分析
3.3.2 行業需求趨勢分析
3.4 行業產品技術環境分析
3.4.1 行業技術水平發展現狀
3.4.2 行業技術水平發展趨勢
第四章 傳感器行業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4.1 行業總體競爭狀況分析
4.2 國際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4.2.1 國際傳感器市場發展狀況
4.2.2 國際傳感器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4.2.3 國際傳感器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4.2.4 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
4.2.5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競爭策略分析
4.3 國內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4.3.1 國內傳感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4.3.2 國內傳感器行業集中度分析
4.3.3 國內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4.3.4 傳感器行業議價能力分析
4.3.5 國內傳感器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4.4 行業總體區域結構特征分析
4.5 行業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特征分析
第五章 中國傳感器行業市場運行分析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5.1 2019-2024年中國傳感器行業總體規模分析
5.1.1 企業數量結構分析
5.1.2 人員規模狀況分析
5.1.3 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5.1.4 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5.2 2019-2024年中國傳感器行業產銷情況分析
5.2.1 中國傳感器行業總產值
5.2.2 中國傳感器行業銷售產值
5.2.3 中國傳感器行業產銷率
5.3 2019-2024年中國傳感器行業市場供需分析
5.3.1 中國傳感器行業供給分析
5.3.2 中國傳感器行業需求分析
5.3.3 中國傳感器行業供需平衡
第六章 中國傳感器行業區域細分市場調研
6.1 行業總體區域結構特征及變化
6.1.1 行業區域結構總體特征
6.1.2 行業區域集中度分析
6.1.3 行業區域分布特點分析
6.1.4 行業規模指標區域分布分析
6.1.5 行業效益指標區域分布分析
6.1.6 行業企業數的區域分布分析
6.2 傳感器區域市場分析
6.2.1 東北地區傳感器市場分析
6.2.2 華北地區傳感器市場分析
6.2.3 華東地區傳感器市場分析
6.2.4 華南地區傳感器市場分析
6.2.5 華中地區傳感器市場分析
6.2.6 西南地區傳感器市場分析
6.2.6?西北地區傳感器市場分析
6.3?2019-2024年傳感器市場容量研究分析
6.3.1 2019-2024年中國傳感器市場容量分析
6.3.2 2019-2024年不同企業傳感器市場占有率分析
6.3.3 2019-2024年不同地區傳感器市場容量分析
第七章 中國傳感器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分析
7.1 傳感器行業產業鏈概述
7.1.1 產業鏈定義
7.1.2 傳感器行業產業鏈
7.2 傳感器行業主要上游產業發展分析
7.2.1 上游產業發展現狀
7.2.2 上游產業供給分析
7.2.3 上游供給價格分析
7.3 傳感器行業主要下游產業發展分析
7.3.1 下游產業發展現狀
7.3.2 下游產業需求分析
第八章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中國傳感器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8.1 中國傳感器行業歷史競爭格局概況
8.1.1 傳感器行業集中度分析
8.1.2 傳感器行業競爭程度分析
8.2 中國傳感器行業競爭分析
8.2.1 傳感器行業競爭概況
8.2.2 中國傳感器產業集群分析
8.2.3 中外傳感器企業競爭力比較
8.2.4 傳感器行業品牌競爭分析
8.3 中國傳感器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8.3.1 2019-2024年國內外傳感器競爭分析
8.3.2 2019-2024年我國傳感器市場競爭分析
8.3.3 2019-2024年品牌競爭情況分析
第九章 傳感器行業領先企業競爭力分析
9.1 企業一
9.2 企業二
9.3 企業三
9.4 企業四
9.5 企業五
第十章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分析
10.1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趨勢預測
10.1.1 2025-2031年傳感器市場發展潛力
10.1.2 2025-2031年傳感器市場趨勢預測展望
10.1.3 2025-2031年傳感器細分行業趨勢預測分析
10.2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0.2.1 2025-2031年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
10.2.2 2025-2031年傳感器市場規模預測
10.2.3 2025-2031年傳感器行業應用趨勢預測
10.2.4 2025-2031年細分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0.3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行業供需預測
10.3.1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行業供給預測
10.3.2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行業需求預測
10.3.3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供需平衡預測
第十一章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行業前景調研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11.1 傳感器行業投資現狀分析
11.1.1 傳感器行業投資規模分析
11.1.2 傳感器行業投資資金來源構成
11.1.3 傳感器行業投資主體構成分析
11.2 傳感器行業投資特性分析
11.2.1 傳感器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11.2.2 傳感器行業盈利模式分析
11.2.3 傳感器行業盈利因素分析
11.3 傳感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1.4 傳感器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11.4.1 行業政策風險
11.4.2 宏觀經濟風險
11.4.3 市場競爭風險
11.4.4 關聯產業風險
11.4.5 產品結構風險
11.4.6 技術研發風險
11.4.6?其他投資前景
第十二章 2025-2031年中國傳感器企業投資規劃建議分析
12.1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傳感器企業投資前景規劃背景意義
12.1.1 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12.1.2 企業做大做強的需要
12.1.3 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
12.2 傳感器企業戰略規劃制定依據
12.2.1 國家政策支持
12.2.2 行業發展規律
12.2.3 企業資源與能力
12.3 傳感器企業戰略規劃策略分析
?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4-2025)
《2025-2031年點膠機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專項調研分析及投資建議可行性預測報告-中金企信發布》
《2025-2031年中國永磁電機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中金企信發布》
《2025-2031年工業相機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中金企信發布》
《2025全球和中國ADAS主控芯片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含市場應用領域與需求規模分析)》
《2025-2031年液晶顯示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