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認證:2024年中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市場調查與行業發展分析研究-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中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市場環境分析及區域細分市場調研2024-2030-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
《全球及中國微型電聲元器件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建議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2024版)》
《全球與中國電聲元器件市場發展趨勢及競爭格局評估預測報告(2024版)》
《2024-2029年半導體硅部件市場全景監測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預測報告》
《功率芯片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及重點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分析報告(2024版)》
《2024-2029年半導體行業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評估報告》
?
1)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基本情況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是與電力工業密切相關的行業,對國民經濟影響較大,擔負著為國民經濟、國防事業以及人民生活電氣化提供所需的各種各樣的電氣設備的重任。輸配電及控制設備是構成輸配電系統的主體,主要指電力系統中電能從發電廠傳輸至電力用戶之間的用于輸送電能與分配電能所使用的設備。
根據功能與應用場景的不同,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可具體分為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一次設備主要指完成發電-輸電-配電環節的設備,包括發電機、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母線、電力電纜和輸電線路等;二次設備主要指對一次設備進行控制、保護、監察和測量的設備,包括測量儀表、繼電器、控制開關、自動控制設備、信號設備、控制電纜等。其中變壓器和控制開關為輸配電系統的核心設備,變壓器設備能夠將電流升降壓后進行運輸和分配,控制開關通過控制電路開閉能夠起到電路調節及保護作用,其他設備均為輔助設備。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在輸配電系統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銜接著電力生產至電力消費的產業鏈條,決定著電力傳輸的質量、效率、安全等情況,是電網升級、農網改造、智能電網建設等領域的重要基礎性行業,對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由于其在電力輸送及新能源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成為我國重點鼓勵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在《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19)》等產業政策中均被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領域。
2)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發展情況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的發展建立在電力工業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上,在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我國電力工業水平飛速發展,現已躋身全球電力工業強國之列。縱覽我國電力工業70余年的發展,其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1949年至1978年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第一階段,從建國初期發展至改革開放時期,中國政府將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逐步建成基礎的電力設備制造體系及電力生產供應體系,大部分地區都已用上電力,但相對而言電力工業基礎還較為薄弱,電力損耗嚴重、電力供應不穩定,地區間供電不平衡等問題較為明顯。從電力建設規模來看,1949年全國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只有185萬千瓦和43億千瓦時;至1978年末,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712萬千瓦,年發電量2,566億千瓦時,基礎建設方面已取得較大突破。
1978年至2000年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第二階段,國家實行“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的方針,推動電力工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至2000年,全國發電機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37萬億千瓦時,較1978年分別增長了5.58倍和5.34倍,推動我國電力工業發展規模步入世界前列。
2001年至2012年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第三階段,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電力工業實施“廠網分開,主輔分離”。2002年,國務院對國家電力公司資產進行重組,組建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五大發電公司以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兩個輔業公司,電力行業至此形成電力供給側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格局。
電力工業產業由壟斷經營全面走向市場化競爭,有力地推動了眾多市場主體參與電力行業的建設,電力工業得到全面持續的發展。至2009年,我國電網規模躍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國發電量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11.4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4.98萬億千瓦時。
同期,我國電網網架體系不斷完善,電力輸送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壓輸電工程逐漸投入商業運營;水電等清潔能源建設力度不斷增強,裝機容量規模快速攀升,并建成三峽輸變電工程,推動全國電力網絡系統不斷完善;電力工業在產業規模、裝備水平、生產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電網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電力工業在本階段的飛速發展下,基本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電力的充足供應,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強勁需求。
2013年至今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第四階段,電力工業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電力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電力體制改革、電網改造、電網升級工程不斷推進,同時鼓勵加快清潔能源的發展,促進節能增效,切實提升用戶用電質量。2013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2.01億千瓦,年發電量7.63萬億千瓦時,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繼續呈現總體平衡態勢。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作為電力行業的配套設備,其產業發展與電力工業同步發展,隨著電力工業產業規模快速擴張,在巨大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技術迅速進步,產業規模快速擴張。
3)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發展趨勢
①政策環境推動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技術升級
面對全球日益嚴峻的能源及環境問題,低碳環保、科學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各行各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為加快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和轉型升級,國家大力鼓勵工業企業加強節能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這一長期戰略發展目標的指引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領域的行業技術發展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原有輸配電設備產品由于應用材料、工藝技術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功率高、損耗大等問題,在提升運行效率,降低負載損耗等方面還具有較大提升空間。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理念,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對于輸配電核心設備-變壓器產品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其聯合發布的《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明確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到2023年高效節能變壓器在網運行比例提高10%,當年新增高效節能變壓器占比達到75%以上。
此外,隨著近年來電力系統對輸配電系統的質量、可靠性、高效性、節能性、易操作性等要求持續的提高,對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的性能和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輸配電網的設備和運營提出了信息化、智能化等新要求。在我國工業化進程加速發展,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不斷突破的環境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的發展有了較大的發展進步空間,未來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將向著智能化、環保化、低損耗等的技術方向發展。
②智能電網建設推動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智能化發展
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通過集成應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形成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新型現代化電網,可以更好地實現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運行。發展智能電網是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和技術革命的重要手段,是發展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
智能電網對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相關產品的智能化等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規基礎上配備電子器件、傳感器和執行器等設備,具有自我診斷功能、通過網絡數字接口實現關鍵狀態參量的監測、控制與數據共享等的智能化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將成為市場的主流,這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