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時空信息行業運行現狀分析及市場發展機遇研究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中金企信發布:2024-2030年時空信息市場競爭力分析及行業發展預測研發報告》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
《時空信息項目商業計劃書-中金企信編制》
《中金企信發布:預測2028年全球香水市場規模有望達878億美元》
《陶瓷絕緣材料市場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預測報告(2024版)》
《中金企信發布-循環經濟引領金屬包裝產業探索綠色發展模式》
《市場預測:到2025年我國軍工電子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012億元》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時空信息產業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產業之一,對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安全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跨界融合到社會化服務,時空信息成果應用不斷深入擴展,各行各業充分受益于時空信息的發展紅利,時空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能。根據相關協會報告顯示,2022 年我國該產業總產值達到 7787 億元人民幣。時空信息產業正在從高速發展轉向更加注重能力建設、質量和效益提升、科技創新的高質量發展。
1、政策力度不斷加強:“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近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國家重要文件中,多處重點提及時空信息相關技術,鼓勵壯大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地理信息等產業發展,如: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2023 年 8 月,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于加快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 2025 年,完成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建設基本完成;2023 年 12 月,國家數據局等 17 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 年)》,要求推動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3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等。圍繞如何順應數字經濟趨勢、激活數據要素價值,一場全新的生產力變革正在醞釀,時空信息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2、產業發展促進數據要素落地:數據要素供給方面,時空信息產業已初步具備位置數據、遙感數據、地名及制圖數據、物聯網及常規調查監測數據、智慧交通及物流軌跡數據等平臺數據保障能力;數據要素賦能應用方面,實景三維中國、時空大數據平臺作為時空基底,發揮數據融合平臺的基礎性、通用性作用,服務政府決策、防災減災、生態環境保護、城市治理等智慧專題和應用場景;數據要素產權方面,初步建立時空信息數據產權登記、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基礎制度,規范時空信息數據管理、流通和使用,逐漸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時空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時空大數據的市場流動,釋放出強勁的數據價值潛能,物流配送、網約車、共享單車等以位置服務為核心支撐的應用業態全面融入日常生活,以時空信息為基底的智能化應用服務也為政府、企業的數智融合發展提供支撐。時空信息產業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以及國際競爭的最前沿和新賽場。
3、虛實共生賦能產業融合:數字孿生技術和元宇宙技術概念的先后提出,以及 Web3.0 未來互聯網概念的興起,為信息技術的未來創新與未來應用指引了方向,也預示著虛實共生時代的到來。虛實共生時代到來的重要技術特征,就是這個時代代表了近些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高度融合,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5G、邊緣計算、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尤其是云計算與人工智能,另外還包括傳感器部件的技術進步。
如前所述,時空信息技術持續在解決如何把真實世界刻畫到數字信息的虛實融合問題。數字孿生和元宇宙也正朝著精準映射、虛實交互、全時空譜、軟件定義、智能干預的方向發展。從本質上說,數字孿生和元宇宙也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的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是利用科技手段鏈接與創造的、達成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交互的操作系統。
因此,數字孿生、元宇宙與時空信息技術在未來的多方融合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市場發展的邊界也因此會得到不斷拓寬。
4、數字化轉型創造巨大發展機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2022 年 1 月,國務院發布了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部署了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著力加強數字經濟安全體系、有效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等 8 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同時明確了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優化升級等 11 項重點工程。
數字化轉型正在推動對實時和近實時數據分析的需求。通過利用有價值的時空信息數據和其他統計數據來分析與監測經濟轉變,政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可以更好地衡量和監控有形資產的變化,并促進和加速這些轉變。吸引更多行業用戶使用時空信息數據做出數據驅動的決策,對于行業市場服務模式的轉型至關重要,這將為推動社會、商業和公共部門的數字化轉型趨勢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
5、跨境服務蓄勢待發 :當前,時空信息技術已成為各國數字經濟、災害預防、生態環境治理等的必備技術,世界多國加大投資重點布局。2022 年,全球該產業市場價值已達到 4520 億美元,2025 年將達到 6470 億美元,到 2030年將達到 1.34 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創造更多機遇,助力中國企業對接國際市場。我國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和民企在海外市場不斷取得突破,例如通信、高鐵、能源等領域,已經帶動了一定規模的跨境時空信息技術服務。這種趨勢將在未來五到十年里保持穩健增長。
隨著行業整體服務能力的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在增強。很多企業采取積極主動的跟隨戰略,與已經走出去的央企、國企和民企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以克服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欠缺、國際技術服務經驗不足等難題。
綜上所述,雖然由于宏觀經濟影響,2023 年時空信息產業需求出現了一定的波動;但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總體趨勢不變,時空信息產業作為重要的基礎支撐性產業,其良好的發展勢頭依然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