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5年數字農業市場占農林牧漁增加值比重將達到15%-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2025-2031年數字農業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4-2025)
《全球及中國優質牧草市場全景監測調研及競爭戰略可行性預測報告(2024版)》
《中國灰樹花行業市場環境分析及區域細分市場調研2024-2030-中金企信發布》
《2024年中國植物提取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研究預測》
《全球及中國雜交水稻種子市場趨勢及前端企業競爭分析報告》
《除草劑市場產業鏈供需結構分析預測報告-全球及中國(2024版)》
(1)行業定義及概述
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規模擴大。同時經濟社會發展與技術變遷同步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為有效應對新階段的新需求,農業需要實現程度更深、范圍更廣的信息化變革,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更高級別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邁進。農業是最基礎的傳統行業,我國農業數字經濟與工業、服務業等行業和領域相比,潛力巨大。同時我國農村地區對信息基礎設施有著巨大需求,發展鄉村產業,提高農村地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對互聯網、移動互聯和智能終端等需求迫切,孕育著巨大規模的數字經濟。目前,數字經濟已加速向農業農村開始靠近,為鄉村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契機。
數字農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決策、生產、流通交易等深度融合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和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對人、機、物等的全面連接,一方面對農業進行全流程跟蹤式檢測、管理,以數據驅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實現更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農業產品的種、管、采收、儲存、加工等;另一方面通過打造快速、高效、精準的農業產銷生態系統,重塑農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構建起覆蓋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生產和服務體系。
(2)行業上下游分析
行業的上游主要是設備提供商和通信中間商。設備提供一般指的是感知層的末端設備,典型設備如射頻識別設備、傳感系統及設備、傳感執行器、智能控制系統及設備、GPS設備、末端網絡產品設備等。下游行業主要是政府及農業生產企業。農業現代化屬于國家長期重點發展的領域,市場空間巨大。同時,下游行業對本行業產品先進性、可靠性、經濟型要求較高,使得本行業必須不斷加大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以更好滿足下游行業客戶的要求。
數字鄉村綜合平臺是依托大數據,將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進行重構和升級集于一體的系統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使鄉村的政務、治理、文化、教育、醫療、商貿以及農業等,真正走上數字化的轉型,從而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加快數字鄉村的建設步伐。近年來,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取得歷史性成就,但是受限于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差、底子薄、弱質性特征,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據農業農村部綜合測算,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其中東部地區為41%、中部地區為37%、西部地區為31%。此外,根據《縣域數字鄉村指數(2018)》研究報告的評估結果,我國縣域數字鄉村建設整體處于起步階段,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處于相對較高水平,鄉村經濟、鄉村治理、鄉村生活三方面的數字化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參評的1,880個縣級市、縣、自治縣行政區劃中,參評縣的縣域數字鄉村指數平均值為50,鄉村數字基礎設施、鄉村經濟數字化、鄉村治理數字化、鄉村生活數字化四大分指數平均值分別為71、40、43、45。
(3)市場規模
農業農村數字化是生物體及環境等農業要素、生產經營管理等農業過程及鄉村治理的數字化,是一場深刻革命。展望今后一段時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將迎來難得機遇。從國際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物聯網、智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應用,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引發經濟格局和產業形態深度變革,形成發展數字經濟的普遍共識。大數據成為基礎性戰略資源,新一代人工智能成為創新引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數字農業作為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相繼出臺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農業技術戰略”和“農業發展4.0框架”等戰略,構筑新一輪產業革命新優勢。從國內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5G網絡建設進程,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彌合,數字技術的普惠效應有效釋放,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業農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為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提供廣闊的空間。
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滯后,面臨諸多挑戰。發展基礎薄弱,數據資源分散,天空地一體化數據獲取能力較弱、覆蓋率低,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滯后,農業專用傳感器缺乏,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裝備適應性較差。與醫學等領域相比,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研究應用明顯滯后。鄉村數字化治理水平偏低,與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較大。數字產業化滯后,數據整合共享不充分、開發利用不足,數字經濟在農業中的占比遠低于工業和服務業,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突出短板。
(4)行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正迎來加速發展的時期。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2020年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財政投入總額達到341.4億元,而2021年這一數字約為398.63億元,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與此同時,隨著數字三農的深入發展,社會資本的投入逐漸增加,2021年全國用于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社會資本投入為954.6億元,縣均社會資本投入3,588.8萬元、鄉村人均投入135.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2%和24.0%。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增加,數字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將得到大力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農業農村部《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到2025年,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將取得重要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體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絡、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農業農村云平臺基本建成。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管理服務數字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業數字經濟比重大幅提升,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農業數字經濟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重將以年均10.8%的增速增長,到2025年將達15%。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2年,國家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為92,582.4億元,根據測算,2022年農業數字經濟容量超10,000億元,我國數字農業尚處于起步期,未來增長空間和市場規模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