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占有率認證:2024年中國醫用磁共振及定制超導磁體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產業運行前景分析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全球及中國醫用磁共振行業市場增長趨勢分析2024-2030-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定制超導磁體行業“十五五”市場發展規劃研究及投資建議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2024版)-中金企信發布》
《行業發展前景預測:預計今年我國吻合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90.58億元》
《預見未來:預計至2030年血液透析器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90.76億元》
《2024年我國注射筆行業優勢及市場規?,F狀分析研究預測》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腔鏡吻合器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可行性預測咨詢報告》
一、?醫用磁共振行業運行態勢分析:
(1)醫用磁共振行業概述:磁共振成像技術是一種廣泛應用于人體各部位疾病診斷的成像技術。不同于CT和X射線,磁共振成像具有圖像分辨率高、對比度好、信息量大和對人體無損傷的等特點。1985年美國FDA批準醫用磁共振設備用于臨床診斷后,醫用MRI設備在美國市場迅速發展成為醫學影像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診療手段。中國MRI產業起步較晚,醫用磁共振行業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普及率相對高于中國,跨國品牌的醫療影像設備長期壟斷中國市場。
隨著國家政策加大對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國產化的扶持力度,中國MRI技術不斷攻堅,國產化進程逐步加速,超導MRI設備成為重要高端醫學影像系統之一。超導磁共振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為中國系統廠商提供了與國際品牌競爭中的價格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基層醫院可以承擔購置成本,同時有效地解決了很多臨床端的應用問題,國產品牌MRI逐步得到國內醫院認可。
2023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以下簡稱《目錄》)通知》(國衛財務發〔2023〕7號)明確“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統(MR)”調出管理品目,磁共振系統采購不再需要配置證審批,提升了磁共振系統國產化需求。
中國超導磁共振行業中,磁共振系統以系統集成居多,主攻磁共振核心部件的廠商較少。中國制造的超導磁共振核心部件突破多項技術壁壘,通過市場不斷驗證其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和高效的售前、售后服務響應等優勢,正不斷縮小與跨國品牌設備的差距。
據醫工研習社數據統計,2023年,國內磁共振企業已超過15家,受大環境影響,MRI年銷量不到1500臺,無論1.5TMRI還是3.0TMRI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出現10年來首次負增長。但隨著我國加大力度推進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超導MRI系統的國產化顯著提升。國產化品牌MRI系統2023年市場占比已達約39%,較上年上漲6%;國際品牌MRI系統市場份額降至約61%。
(2)磁共振系統產業運行前景分析:醫療器械產業是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而醫學影像設備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細分市場,在醫療器械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醫學影像設備技術不斷突破不僅推進了醫學影像學科的發展,更推進了整個醫學的先進程度。中國是全球第四大醫學影像市場,也是全球磁共振行業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
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鼓勵發展高端醫療設備,推動醫學影像設備發展,中國有望迎來國產醫療設備的新的繁榮階段。
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數據,截止2030年,預計中國MR市場將突破244.2億元規模。遠高于全球同期水平。除了人口基數大導致每百萬人保有量差異巨大外,單價高是導致超導MRI系統在我國推廣速度偏慢的重要原因。因此,通過國產化提升產品性價比,是未來超導MRI系統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
2023年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盧忠在醫療器械經濟信息發布會上指出,未來國產替代將成為市場主旋律,尤其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國產品牌發展是潛力巨大的。
磁共振綠色無輻射的優勢更有利于磁共振技術的醫學應用,未來磁共振射頻系統發展將不斷提升射頻接收通道、線圈單元的數量,以獲取更高的靈敏度和信噪比。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臨床醫學的應用未來趨于更高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圖像質量、更快的檢測速度和更舒適的檢測體驗。醫療科技進步推動醫療診斷技術發展,未來3.0T磁共振系統將成為重要的高端醫學影像設備之一。
二、定制超導磁體行業運行態勢分析:
(1)定制超導磁體行業現狀:超導磁體是超導技術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作為高新技術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發展低能耗、環境友好的超導技術對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超導技術在高能物理方面的加速磁體、醫療方面的核磁共振、腫瘤治療用質子回旋加速器、科學研究方面的各類強磁場磁體和工業應用方面的磁分離和磁控提拉法(MCZ)單晶生產用磁體等均為超導磁體在各領域的應用。超導磁體可以憑借其能耗低優勢對高品質需求、節能化領域幫助產品升級,隨著超導磁體商業化應用進程加快,未來超導磁體將突破更多的下游應有邊界。
中國超導磁體由于研發投入不足長期依賴進口,相關自主知識產權及關鍵技術一直未獲突破,嚴重制約相關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目前國內低溫超導生產企業,在光伏級單晶硅生長領域應用展開磁體布局,通過施加超導磁場能更好控制氧進入硅晶體和電阻均勻性,從而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和良率,是特種超導磁場在光伏領域應用的新技術趨勢。報告期內,隨著國內企業加速技術迭代,國內多家公司積極開展超導磁體布局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超導磁體再單晶硅生長領域應用的產品降本和國產化趨勢。
(2)光伏級磁拉單晶硅超導磁體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近年,N型電池片產能大幅擴張,對拉晶效率的要求提高帶動超導磁體進入光伏級磁拉單晶硅領域。根據2024年光伏行業年度策略報告預測,預計2023-2025年全球新增裝機有望從380GW增至547GW,年均復合增速達12.91%,國內新增裝機有望從180GW增至304GW,年均復合增速達19.09%。P型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理論極限為24.5%,而N型電池片的理論極限高達28.7%,實際電池效率已達24.5%逐步成為主流技術。但N型電池對硅片的質量要求更高、對硅片氧含量更敏感。TOPCon高溫過程較多,易激發硅片內的氧原子形成同心圓,使電池片效率下降。常規降氧方式只能到10ppm,需要引入超導磁場降至7ppm以下。
在硅棒生產環節增加超導磁場可以減少晶體材料里面的氧含量、提升生晶體生長的穩定性,最終提升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至少0.1%。在高溫過程中,硅溶液內部容易出現熱流動,沖刷坩堝壁,造成晶體里含有較多的氧,后續加工過程中氧會沉淀形成雜質,產生同心圓和黑芯片問題,使N型電池片轉換效率下降,對于N型硅片,雜質含量超過7ppm之后,缺陷會急速上升,如果使用傳統降氧方法,只能做到10ppm,超導磁體產生的強磁場可以有效抑制熱對流,降低氧含量,使材料凝固液面更穩定,緩解同心圓和黑芯片問題,提高材料純度,增加產品產能,增加電池片轉換效率。同時,引入超導磁場提升拉晶良率和成晶率,提升10%單產以及延長石英坩堝壽命。
超導磁控晶硅生長爐優勢明顯,隨著國內企業加速技術迭代、超導磁體降本、提升硅棒品質和效率,有望助力超導磁體規?;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