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生物識別行業市場研究預測
?
所謂生物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靜脈等)和行為特征(如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當前生物識別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應用場景豐富多樣,現在將整個生物識別市場分為商用市場和公用市場兩部分,商用市場瞄準的主要是企業應用,如門禁系統、考勤系統和金融機構的安全系統等;公用市場則針對的是政府應用,如邊境管理系統、公安管理系統和身份系統等。
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日趨成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在各領域的應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表現,在解決安全問題及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顯著的表現。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生物識別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7至2013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年均增速為21.7%,2015年生物識別技術全球市場規模達到130億美元。隨著多重生物識別技術的融合與多元化應用,形成跨生物技術、安防、IT等領域的新興產業,預計2020年將達到251億美元,5年內年均增速約14%。隨著計算機、光學成像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市場規模有可能由2016年的17.25億元攀升至2020年的42.8億元。根據測算估計,未來公安領域的應用規模在16億元以上,交通領域在50億元以上,金融和教育領域各在百億元級別,在不考慮大安防硬件存量市場的前提下,未來整體的市場規模將接近300億元。在當前全球生物識別市場中,北美占據份額最高,達33.5%;其次是亞太地區,為23.8%;再然后是歐洲、中東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地區,市占率依次為16.5%、11.0%、9.1%和6.1%。國外的生物識別產業集中度在不斷上升,從2002年至2016年,國外生物識別產業經過競爭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購重組,生物識別企業已經下降至100余家,上規模的重要企業不足15家。在國內目前較大生物識別企業有9家,分布在北上深杭。已經掛牌新三板的相關企業有17家,其中北京和廣東兩地的最多,分別是6家和4家,合計占比達到58.82%。數據顯示這17家相關企業中,在2016年度都取得了盈利,其中有8家的盈利過千萬,最多的一家凈利潤有4000萬元之多。不過有80%的企業規模較小,市值超出20億的企業沒有,有11家企業市值都在10億元以內。
目前市場主流的人臉、指紋、虹膜等識別技術,都是近距離或接觸式識別,一般需要被識別人的主動配合,而步態是遠距離復雜場景下唯一可清晰成像的生物特征。即便某人在幾十米外戴著面具、背對著普通攝像頭,步態識別算法也有可能對其進行身份判斷,可適用于各種分辨率、光照、角度,因此其在安防、反恐、交通等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隨著步態識別技術的突破,準確率提升,將會在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