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骨科植入耗材行業市場供需格局預測及投資戰略預測
?
骨科植入耗材是指被植入人體內用于取代或輔助治療受損傷的骨骼的器材。其按產品用途主要分為創傷類(如骨板、骨釘等)、脊柱類(椎弓根螺釘、連接棒等)和關節類(如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等),一般技術壁壘從低到高分別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骨科醫療器械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最大的子行業之一,而其中骨科植入物又是骨科器械中最重要的門類,通常是指通過手術植入人體以替代、支撐定位或者修復骨骼、關節和軟骨等組織的器件和材料,由于價值較高、對人體生命和健康有重要影響、生產使用必須嚴格控制,因此一般也將骨科植入物歸屬到高值醫用耗材類。中國骨科植入行業整體滲透率很低,創傷、關節和脊柱的滲透率分別為?4.9%、0.6%?和?1.5%,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骨科植入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市場分為四大類,除運動醫學類產品以外,創傷類、脊柱類和關節類是最主要的骨科植入類耗材,三大市場占據市場85.50%的份額。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脊柱超越創傷成為最大的細分市場,占29.01%;創傷排名第二,占28.63%;關節排名第三,占27.86%。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國內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臨床醫生治療水平的整體提升,我國脊柱類和關節類耗材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得益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速等,2018年,國內骨科植入類耗材市場規模為258億元,2014-2018年CAGR為17.1%,其預計到2023年,規模可達到505億元,2019-2023年CAGR達14.2%,增速遠快于全球。骨科植入物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及關節植入物,如接骨板、接骨螺釘、髓內釘、脊柱內固定植入物、人工關節等。按使用部位不同可以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和其他。據統計,2018年,國內骨科植入類耗材市場規模為258億元,其預計到2023年,規模可達到505億元,2019-2023年CAGR達14.2%,增速遠快于全球。整體來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還是進口企業占據多數市場份額,而且行業集中度較低。2018年,前20名企業共占據約57%的市場份額,其中6家進口企業占據約39%的市場份額,14家國產企業占據約18%的市場份額。威高、大博等國內龍頭市占率不足5%。隨著進口替代的逐步推進,國產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逐步提升。
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醫療觀念的轉變以及醫保覆蓋面的擴大,中國對高端骨科醫療器械的需求將保持較高增速。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患者對骨科植入器械的接受度不斷提高。未來,高端骨科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并購還會增多,良好的市場前景以及巨大的成長空間將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大的動力。中國對骨科醫療器械行業政策持鼓勵支持的態度,并在原材料、技術、市場需求等方面對骨科醫療器械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