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生物傳感器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市場投資策略研究
?
生物傳感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識別元件(包括酶、抗體、抗原、微生物、細胞、組織、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與適當的理化換能器(如氧電極、光敏管、場效應管、壓電晶體等等)及信號放大裝置構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統,具有接受器與轉換器的功能。目前,生物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醫學檢測、食品毒性檢測、工業加工和監測、農業應用、環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生物傳感器市場包括電化學、光學、壓電、熱敏電阻;其中,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是生物傳感器中最常用的技術,而光學生物傳感器將成為增長最快的技術類型。按應用劃分,生物傳感器市場可分為醫療診斷、食品毒性檢測、農業檢測、工業過程控制和環境污染控制等,其中醫療診斷是生物傳感器最流行的應用領域,而醫療診斷中即時檢測(POCT)是生物傳感器應用最多的領域。
有人把21世紀稱為生命科學的世紀,也有人把21世紀稱為信息科學的世紀。生物傳感器正是由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集成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科。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生物傳感器已經成為一個涉及內容廣泛、多學科介入交叉并且充滿創新活力的科技領域。目前,生物傳感器的應用范圍已經涉及醫療診斷、食品毒性檢測、農業檢測、工業過程控制和環境污染控制等眾多方面。生物傳感器市場主要包括電化學、光學、壓電、熱敏電阻;其中,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是生物傳感器中最常用的技術,而光學生物傳感器將成為增長最快的技術類型。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生物傳感器市場運營格局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有機構預計未來6年,全球生物傳感器市場將經歷快速增長,該市場2016市值為150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為10%。北美是全球生物傳感器最大的市場。受智能制造以及物聯網興起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正在穩步增長,2018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472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流量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以及溫度傳感器市場規模最大,分別占據21%、19%和14%的市場份額。未來的生物傳感器將會和計算機完美緊密的結合,能夠自動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可以更科學、更準確地提供結果,實現采樣、進樣、最終形成檢測的自動化系統。同時,芯片技術將越來越多地進入傳感器領域,實現檢測系統的集成化、一體化。
根據統計,傳感器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應用比例占10%,工業測量與控制領域占18%,這些領域都是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也促進了高性能傳感器水平的提升,迎來萬億規模的巨大市場,未來生物傳感器將持續發光發熱。隨著技術的發展,基于細胞受體和自由振蕩等現象的新原理的生物傳感器也不斷涌現。相信隨著一些關鍵技術(如固定化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隨著人們對生物體認識的不斷深入,隨著各學科的不斷發展,生物傳感器在未來必將會更大的作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