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肝病用藥市場深度分析預測
?
近年來,隨著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多。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加,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生率僅次于皮膚粘膜損害和藥物熱。藥物性肝損害較前兩者不易發現,確切發生率也很難弄情楚.當肝損害達到相當嚴重程度,出現臨床表現如AL升高或黃疸時.才診斷藥物性肝病。藥物性肝病可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中的10%或更高。臨床尋找肝病的病因時.未能找到病因,常診斷“未定型肝炎”.其中藥物性肝病可能比例更高。老年肝病中,藥物性肝病高達20%以上。實際上,亞臨床的藥物性肝病發病率遠比有癥狀或黃疸表現為高。
藥物性肝損害是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常見原因。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肝病用藥行業市場研究及深度專項調查投資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藥物性肝炎約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25%的暴發性肝衰竭是由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害占整個藥物不良反應的10-15%。而且,在世界范圍內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病率仍在不斷上升。由于我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較高,藥物性肝炎所占的比率低于國外,但發病率并不少見。
臨床上常見的易致肝損害的藥物:以往認為抗感染的藥物引起肝損害最為常見,約占所有藥物性肝損害的1/4~1/3。
各類藥物引起肝損害的百分比
藥物分類 | 發生率(%) |
抗生素 | 34.5 |
抗腫瘤藥 | 14.9 |
抗結核藥 | 12.4 |
心血管藥 | 9.85 |
鎮靜及抗精神病藥 | 9.19 |
激素類藥 | 7.83 |
消化系統藥 | 2.87 |
影響代謝藥 | 2.12 |
其他 | 6.34 |
近年來,引起藥物性肝損害的藥物組成有所改變。我們統計近年來收集到的418例引起藥物性肝炎的藥物分布。
近年來各類藥物引起肝損害的百分比
藥物分類 | 例數 | 發生率(%) |
抗結核藥 | 141 | 33.7 |
中草藥抗 | 99 | 23.7 |
解熱鎮痛藥 | 45 | 10.8 |
腫瘤藥 | 39 | 9.3 |
抗霉菌藥 | 28 | 6.7 |
抗生素 | 23 | 5.5 |
心血管藥 | 12 | 2.9 |
消化系統藥 | 9 | 2.2 |
激素類藥 | 7 | 1.7 |
抗病毒藥 | 5 | 1.2 |
其他 | 10 | 2.4 |
總計 | 418 | 100 |
治療肝病的藥物也可引起肝損害:許多治療肝病的藥物也可引起肝損害。眾所周知,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如干擾素)和免疫調節劑可引起肝損害。另外,近年來發現,一些保肝藥物、降酶藥物和治療肝病的中草藥也可引起肝損害。例如聯苯雙酯,過去多用聯苯雙酯治療藥物性肝損害,近來發現,聯苯雙酯僅能夠降低ALT,而不能使原有肝損害的病理改變得到改善,反而可加重肝損害。引起AST升高及黃疸。還有治療肝炎常用的小柴胡湯中的柴胡,研究中發現能誘發急性肝炎。專家們認為該方劑引起肝損傷的機理可能與柴胡或黃芩的原漿毒有關。
主要藥物品種現狀:目前,我國肝病用藥市場品種眾多,而且市場新品不斷推出。近年來,中國有多款抗肝炎病毒藥上市,主要產品有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替諾福韋。當前五款肝炎病毒藥在樣本醫院合計銷售額約30億元。
根據樣本醫院資料,主要乙肝抗病毒藥物中,恩替卡韋仍為國內第一大品種,占比不斷提升但有所放緩,替諾福韋市占率迅速擴大,從2014年的1%增加到2017年的8.3%。2018年上半年樣本醫院主要乙肝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排第一,占比達69%,替諾福韋排第二,占比達14%。其中,恩替卡韋原研為施貴寶的博路定,2005年上市后銷售增長迅速,是目前臨床使用效果最好的抗乙肝病藥物之一。
2011-2020年中國肝病用藥市場銷售收入現狀及預測
?
數據來源: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近年來我國肝病用藥醫院市場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銷售額由2010年的210.6億元上升至2018年657.4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830.8億元。
市場現狀:全球約有3.25億人感染慢性肝炎,其中約2.57億患有乙型肝炎感染,7100萬人患有丙型肝炎感染。中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近9300萬人,占全球乙肝攜帶者的超過1/3。其中近3000萬感染者須接受抗病毒治療,但是目前國內接受治療的只有300多萬人。
從我國肝臟疾病的發病情況來看,隨著國內各種預防措施的不斷加強,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將會有所放緩,但由于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不規律、暴飲暴食及酗酒等影響,脂肪肝、酒精肝的發病率正逐年攀升,而脂肪肝、酒精肝的治療藥物主要以保肝護肝藥物為主。因此,總體而言,我國保肝護肝藥市場需求將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