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及市場潛力預測
?
智慧能源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提高能效,圍繞這個目標的技術創新貫穿能源創生到消費的全部環節。國內最早提出智慧能源系統這一概念的是巢民強先生,并且研發、設計、制造出一套完整的能源系統被運用于市場,稱之為智慧能源系統。
智慧能源”時代的迅速來臨,是能源革命的必然結果。另外,互聯網行業對原本屬于傳統的能源行業不斷造成沖擊,同時也激發了互聯網與能源的相融合,催生了能源互聯網的出現,而能源互聯網正是“智慧能源”建設的突破口。智慧能源的思路是基于能源產業鏈產生的各種數據,實現相應的服務(主要是節能減排)。這樣形成的產業創新包括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智慧能源大數據運營服務等。互聯網之所以能夠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秘訣就是能將互聯網技術與商業模式匹配,而正是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在能源互聯網體系下,能源用戶同時也是能源生產者,所以能源互聯網商業模式的進化必須與能源系統運行方式匹配,才能促進商業模式與技術發展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智慧能源行業市場研究及深度專項調查投資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電動汽車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15.52GWh,其中方形電池占比達到75.77%,其次是軟包電池,圓柱電池排行第三僅占11.70%。2019年9月,智慧能源在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提問稱,在上游漲價和下游降價的雙重壓力下,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的收益受到嚴重影響;2017年四季度開始,作為三元正極材料的碳酸鋰價格持續高位,鋰電池生產成本提高,進入2019年以后,新能源汽車補貼又大幅度退坡,鋰電池業務受到較大沖擊。
智慧能源的發展,將能源市場化這一議題呈現出來,這樣勢必會導致電價的波動,也對高耗能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定挑戰,迫使其投入的成本、在行業中獲得的利潤與電價和可再生能源的價格有著緊密的聯系。雖然電價在智慧能源規模化引入后會有大幅上漲,但若政府適時地提供補貼,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傳統企業響應。其他部分,例如火力發電,也逐步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革,使得發電系統本身效率提升,同時逐步推進水力、風力、光伏發電,未來將會是以清潔發電系統為主,分布式能源為輔助的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