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I處理器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及投資格局預測
?
人工智能(AI)正在以一種超預期的速度向我們的生活滲透。如今,人工智能芯片廣泛應用于汽車、通信、計算機、消費電子、工業和醫療等眾多市場。當前各大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布局大多集中在云端AI芯片領域,在云端處理與AI相關的任務,雖然這種方法可以獲得優異的處理器性能,但在安全性和隱私性方面有所犧牲。對于廣闊的消費電子市場,終端AI芯片領域未來有望放量。
隨著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網絡邊緣不斷擴展,以及人工智能工作負載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系統優化任務,對于這種AI優化的處理器來說,市場機會越來越多。人工智能應用中內存設備最大的單一市場是計算機領域,它在2025年銷售額將增至66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從2019年的275億美元增至15.7%。不過,通信、消費電子、工業和醫療保健等其他領域將產生更快的增長。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AI處理器行業市場研究及深度專項調查投資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運行AI的邊緣系統中只有5.1%采用了優化的處理器。到2023年,這一比例預計將達到40.5%。到2023年,AI優化的處理器收入預計將達到40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6.4%。國內人工智能市場份額年增速高達50%,遠超全球平均水平的19.7%。國內已經有部分企業在沿人工智能產業鏈進行布局,在核心芯片、大數據、生物識別、物聯網、安防等領域,國內公司均已有所突破,終端AI芯片迎來加速發展期。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也隨之發展。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2017年將超130億元,增長40.7%,有望在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因此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增長率也將提升。據統計,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2億美金,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3%,增長迅猛,發展空間巨大。
人工智能的市場空間將不僅僅局限于計算機、手機等傳統計算平臺,從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再到智能家居的各類家電,至少數十倍于智能手機體量的設備需要引入感知交互能力。而出于對實時性的要求以及訓練數據隱私等考慮,這些能力不可能完全依賴云端,必須要有本地的軟硬件基礎平臺支撐。僅從這一角度考慮,人工智能定制芯片需求量就將數十倍于智能手機。不夸張地講,我們正處在AI處理器“新物種”大爆發的前夜,未來處理器市場的樣貌也會隨之而改變。這個時候,作為應用開發者應該如何應對,考驗大家判斷力和實力的時候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