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醫用組織庫行業發展及投資環境評估預測
?
醫用組織庫又稱醫用人體組織庫,是指醫學界使用的用于救助和更換人體死亡器官而建立的人體活體器官、組織的倉儲庫。在醫用組織庫中,儲存有大量的人體活體器官、具有生命力的人體組織,以便于用于救治組織、器官壞死的病人。醫用組織庫中的器官、組織一般情況下來自病人臨危捐獻,如角膜捐獻,骨髓移植。目前,廣義的的醫用組織庫還包括組織、器官的信息庫,即各種組織、器官信息通過數據的形式存儲,等待繼續的時候進行調用。常見的廣義組織庫如稀有血型人群群體的聯系方式庫、臨危病人捐獻器官的遺囑庫等。目前廣義的醫用組織庫已經開始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家流行。普通醫用組織庫常見于紅十字會。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9年中國醫用組織庫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在10%-14%之間,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醫用組織庫行業市場發展現狀研究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用組織庫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6%。
鑒于干細胞具有的巨大醫學價值和經濟效益,我國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高度重視干細胞技術發展。政府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2015年國家正式啟動“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試點工作,并建立了多個產業化基地,逐步推動相關技術及基因工程藥物科研成果想實際生產力轉化。
“十二五”期間,我國干細胞產業取得了迅速發展,五年復合增速達到48.9%,近三年增速甚至超過60%,2012年后雖然干細胞中下游產業受到限制,但上游存儲業務高速擴張,使得全產業鏈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干細胞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更新,干細胞調控機理和臨床轉化成果逐步涌現,專利和產業化步伐加快,涉足干細胞領域的公司逐漸增加,形成了一個從上游干細胞存儲到中下游干細胞藥品研發和技術應用的產業鏈。我國已具備干細胞產業化轉化的基礎,隨著政策規范化,我國干細胞產業化轉化節點將會來臨。
目前中國整體干細胞儲存率仍不足1%,與發達國家10%——15%的儲存率差距較大。中國人口基數大,為干細胞存儲及臨床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尤其是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將成為干細胞存儲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量,目前我國干細胞存儲的新生兒滲透率不足10%,而在新加坡能達到25%,即便是在鄰國韓國也能達到15%。可見,上游干細胞存儲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應用最成熟的是利用造血干細胞移植進行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重建,隨著肝細胞基礎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它肝細胞應用如間充質干細胞、心肌干細胞、IPS細胞等細胞替代治療的相關臨床研究也在逐漸開展,下游應用市場規模未來有望加速擴大。3D打印和基因編輯等新技術與干細胞臨床結合,將加速人們對干細胞治療機制的理解和拓展應用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