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汽車設計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及“十四五”發展趨勢規劃可行性研究
?
(1)全球汽車設計行業現狀:19世紀七八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西方各國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在此期間,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此項歷史性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的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的創造出世界上第一臺乘用車,并引領了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開端。
汽車誕生之初,機械結構、汽車性能處在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屬于更高需求層次的美學設計還沒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汽車公司更像是制造底盤的公司。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消費者的需求,汽車設計這一概念逐漸產生,人們的關注點從汽車的動力轉向外形和舒適度。這一需求使得通用集團主席阿爾弗雷德·斯隆在192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藝術與色彩工作部,并由哈利厄爾擔任總設計師。秉持著“設計”和“科技”同等重要的理念,通用集團成長為了全球前列的汽車制造企業。
進入20世紀30年代,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空氣動力學被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學習,研究成果也開始被引用到汽車造型設計之中。從流線型設計的甲殼蟲車型汽車,到商業化的船型汽車、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楔形汽車、實用主義的緊湊型汽車,再到如今的多元化用途的復合型轎車,每一種車身外形的出現,都不是某一時代單純工業設計的產物,而是伴隨著現代空氣動力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的。
1980-1990年代汽車設計業的突出特點是日本汽車工業的繁榮。當時,日本汽車工業主導著技術發展的步伐和汽車設計的成熟度,以及美學和技術、工業創新設計方法和汽車設計過程的變化。現在“設計理念”、“設計目標”、“設計導向”三個詞已經成為根據消費者情況定制設計項目的相關詞匯,將根據市場邏輯制定一系列備選方案。從“概念化”和典型的后現代一般定義到21世紀的前20年,全球化和去中心化制造成為時代主題。因此,從科技、車型、形態創新等方面開始形成對汽車的新認識。
從汽車誕生至今,汽車設計的發展是時代發展和審美趨勢的詮釋,它既展現了時代的時尚印記,還是一代代人對于審美的追求與向往。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和個性化彰顯日益受到重視,汽車設計行業也在不斷地追求卓越和進一步的變革。汽車設計行業跳脫了美國這一發源地,并在歐洲被發揚光大,給世界范圍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目前,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主流汽車設計公司有意大利設計(Italdesign)、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博通(Bertone)、意柯那(ICONA)、愛達克(EDAG)、麥格納(Magna),以及蓮花(LOTUS)等公司。隨著全球新興汽車市場的興起,這些高質量技術服務設計公司,對國內的汽車設計行業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汽車設計市場發展趨勢及投資潛力可行性研究預測報告》
(2)中國汽車設計行業現狀分析:汽車設計的發展與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中國的汽車行業經歷了成立、摸索和創造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汽車設計行業在汽車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孕育而生,并且經歷了萌芽、借鑒和創新三次成長的蛻變。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初期,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落后,工業技術研發水平、生產能力較為薄弱,汽車工業發展緩慢。這一時期,我國汽車以載貨車為主導,汽車設計開發工作主要在汽車制造廠商內部進行,中國第一輛卡車和轎車分別是在1956年和1958年由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解放牌”卡車和“東風牌”轎車。這個階段并沒有產生汽車設計的概念,尚未出現獨立的汽車設計公司,但是隨著中國掌握了獨立制造汽車的能力后,汽車設計的萌芽開始慢慢生長。
在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汽車迎來了新的發展,進入了開放合作、加速變革的階段。北京吉普、上海大眾、廣州標致等合資公司陸續成立。合資車企時代的到來,對中國汽車設計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一階段中國汽車設計師主要是在與合資企業合作中學習成長。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中國汽車行業對自主知識產權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專門的汽車設計開發服務逐漸起步。
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的汽車設計技術得到了更多國外先進技術和理念的沖洗,進一步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憑借其自身的便利性在中國市場得到蓬勃發展,汽車設計開發行業也隨之得到發展。
在我國汽車產業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各大汽車廠商為了擴大市場份額,開始針對各細分市場開發新車型,并陸續針對年輕消費群體開發造型新穎、炫酷的車型。汽車市場產生了大量的汽車設計需求,為我國汽車設計行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這一階段,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不斷探索新興市場、驅動創新、打造高端化和國際化的品牌競爭力。中國汽車的設計氛圍越來越濃,設計理念越來越新,產品定位越來越清楚,且辨識度越來越高。中國汽車設計的自信表現為,在設計中融入更多的中國元素,以及品牌特有的家族語言和家族特征,例如:比亞迪的“王朝”系列車型、廣汽傳祺的“凌云翼”前臉設計、吉利的“水滴漣漪”中網設計,以及哈佛H6的國潮版等。在這一階段,汽車產業開始由傳統燃油車慢慢向新能源汽車更新換代,中國汽車產業抓住這個關鍵轉換時點,加大對于新興市場潛力的發掘,不斷投入資源研究開發新的技術,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2015年前后,隨著一系列支持性國家政策的出臺,一批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陸續成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哪吒汽車等數十個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帶來了汽車技術革命,在汽車造型設計上也更能凸顯與國際接軌的特征,時尚、年輕、黑科技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總體而言,汽車行業市場份額正逐漸向品牌口碑、產品研發、盈利能力較強的汽車企業集中。隨著汽車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各汽車廠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無論其規模大小,均需在汽車車型設計、產品質量等方面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出新車型、升級車型技術。外部獨立的汽車設計公司作為汽車企業的汽車設計研發供應商,將承擔更多的汽車設計工作。
(3)汽車設計行業發展趨勢:
①新能源汽車設計市場持續擴大:目前,多個主要汽車大國均已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全球各大車企紛紛布局新能源技術與產業。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確定了純電動汽車與氫燃料電池汽車協同發展的方向,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尚在起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純電動汽車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導。伴隨著國內汽車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的崛起,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技術、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升級完善,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發展,為具有技術實力的汽車設計公司帶來發展機遇。
對于汽車設計公司而言,一方面需要通過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整車結構、造型設計、性能及安全等方面的研發投入,用前瞻性的眼光進行技術預研,以適應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對汽車設計服務提出的需求,從而搶占更大的新能源汽車設計市場份額。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行業的迭代產品,符合主要汽車大國的戰略基調,且其生命周期曲線已經從幼稚期轉為高速發展的成長期,且未來的發展方向明確,市場需求清晰。
②汽車設計愈加重視智能網聯化、個性化: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其中明確指出:“新能源汽車融匯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推動汽車從單純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由此可以發現,智能網聯化、個性化、輕量化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隨著市場對智慧能源、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出行的需求加大,智能汽車將會成為一個智能終端,互聯網企業的入局也是汽車行業新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智能化、網聯化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也正在慢慢往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滲透。汽車作為生活中的重要用品之一,除了滿足最基本的交通和載重等性能方面的要求,也作為彰顯個人風格和愛好的重要載體。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生活的個性化、多元化,對審美需求也呈現了多樣化、時尚化,汽車設計需要緊跟市場需求、不斷開發出個性化的產品,汽車設計呈現個性化的趨勢。為了搶占新能源汽車設計的市場份額,汽車設計公司需要提前研究開發智能化、輕量化的核心技術,以及滿足汽車主機廠對未來商業布局的規劃。
③汽車設計周期要求更高:近年來,眾多互聯網及通信行業巨頭紛紛加入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及自動駕駛等領域,與各汽車廠商合作,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同時,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及自動駕駛發展所需的通信網絡、電子配件等領域亦快速發展,為其發展提供了配套能力。各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也在針對各細分市場加大新車型開發力度,加速推出新車型,從而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未來,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及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會逐步在各新車型中體現。汽車廠商為了加快新技術在新車型中的應用,搶占市場熱度,對新車上市速度要求將更加嚴格。
新車上市速度加快,將對汽車設計企業的設計周期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汽車全產業鏈設計能力以及項目管理效率高的企業將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④汽車設計行業將更具規模化,市場份額向龍頭企業集中:目前的汽車設計行業市場初步形成了穩定的競爭局面,但行業競爭仍較為激烈,業內成員都在為搶占市場份額和領導地位,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成熟設計技術,以及完善業務流程,使得汽車設計行業更具規模化。在未來,伴隨著行業愈加的規范、監管更加的嚴格和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會有優秀的企業從中站出來,并成為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從而使市場份額逐漸向龍頭企業集中。
(4)汽車行業發展趨勢:
①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穩步提升:近年來,各個主要汽車大國陸續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各跨國車企紛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完善產業布局,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隨著汽車動力來源、生產運行方式、消費使用模式全面變革,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正由零部件、整車研發生產及營銷服務企業之間的“鏈式關系”,逐步演變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領域多主體參與的“網狀生態”。相互賦能、協同發展成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和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征,極大地增強了產業發展動力,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②汽車智能網聯化及安全駕駛的穩步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一般指搭載了先進傳感器、控制器及執行器等裝置,運用現代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通過車與人、路、其他車輛及云端智能交換、共享信息,感知復雜環境,進行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并逐漸成為智能移動空間的新一代汽車。當前智能汽車正往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車聯三個方向發展。智能汽車集中運用了計算機、傳感技術、人工智能、通訊、自動控制等技術;相比傳統汽車,智能汽車在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和智能座艙等方面有較大的改進。2019年以來,多個地方政府建立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頒發自動駕駛牌照,推動自動駕駛汽車進行大規模測試。同時,我國多個互聯網、通信巨頭也已與汽車廠商在汽車智能網聯方面開展合作,為汽車廠商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
隨著人們對舒適駕駛體驗的需求不斷增長,汽車電子系統愈加復雜,由電子電器系統故障導致的風險也越來越高。特別是隨著汽車不斷往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及共享化方向發展,汽車內部的電子設備數量大幅增加,汽車的電子電器架構系統復雜度和安全風險進一步提升;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和出行服務等方面的安全性問題關注度提高。行業對汽車安全問題的關注逐漸從物理安全發展到網絡信息安全,由產品安全拓展到服務安全。
③新車上市速度加快:車企為了迎合市場及客戶的需求,在激烈的汽車行業競爭中致勝,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向市場推出新產品,增加新產品的銷售量,擴大市場份額,增強品牌影響力。隨著近年來汽車在動力電池及相關信息通信方面的技術快速發展,車企為了在新車型上使用更加先進的技術,為消費者提供高科技的新產品,搶先發布新產品,通常對汽車的設計開發時間要求嚴格。而汽車新產品設計開發包含市場需求調研、造型設計、工程設計、汽車試制及測試驗證等階段,各階段工作的有序開展、緊密結合,是整個新產品設計開發時間可控的重要保證。因此,車企一般在選擇外部汽車設計公司時,更傾向于選擇擁有完整設計產業鏈的機構,從而加強對整個汽車設計開發項目的控制,保證項目質量。
(5)產業發展機遇分析:
1)宏觀經濟發展平穩,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社會消費恢復:2022年面對復雜國際環境和極端天氣等多重挑戰,我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實現新突破。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21.02萬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繼2020年和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和110萬億元后,又躍上新的臺階,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萬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升級類商品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汽車銷售規模持續增長。在汽車消費政策和新能源汽車趨勢促進下,居民汽車消費需求明顯釋放。2022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為4.58萬億元,同比增長0.7%,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4%。消費市場的穩定復蘇加速了汽車銷售市場的回暖。
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居民消費信心的增強為汽車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同時,作為汽車制造業上游核心環節的汽車設計行業,未來也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2)我國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將推動汽車設計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政府持續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政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的意見》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明確提出汽車產業的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鼓勵汽車工業研發與技術的快速發展,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2021年全年產銷量分別為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增長159.52%和157.57%。2022年,各企業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品,供應鏈資源優先向新能源汽車集中,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分別為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9.1%和95.6%,市場占有率達到25.6%,高于上年12.1個百分點。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有著巨大的潛力,這為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穩定且扎實的基礎,同時伴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地深化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并持續向著健康方向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汽車設計行業作為汽車工業的上游產業,將會承擔起重要的責任,相關的技術服務也將進一步增長。
3)市場的需求多樣化推動汽車設計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對于汽車的個性化需求會越來越高,社會意識和美學觀念會對汽車設計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樣化,未來的汽車造型設計將在車身外觀設計、人機工程以及室內環境等方面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發展,這為汽車設計提供了更多的挑戰與機會。汽車生產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會將重心放在汽車設計之上,使得汽車設計企業也參與到市場的競爭當中。在需求和競爭的雙向驅動之下,我國汽車設計創新意愿將會增強,汽車設計業務將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4)汽車設計技術服務商不斷得到下游行業的認可:一款新車的面世需要經過眾多流程層層把控,包括市場調研、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樣車試制、試驗驗證、零部件供應鏈管理等,通常開發周期較長。隨著市場消費環境的不斷變化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汽車主機廠面臨著需要提高研發效率和速度,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的嚴峻挑戰。為了更好地執行成本效應原則,搶占市場份額,絕大多數汽車主機廠趨向于保留公司的核心業務技術,將更多的專業工作外包給獨立汽車設計公司。
隨著國內汽車設計行業逐漸發展壯大,市場內的部分設計企業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全流程汽車開發體系。專業的設計服務團隊經過多年的沉淀,已經累積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其產品開發設計的質量和速度也得到了汽車主機廠的高度認可。汽車主機廠在成本效應得到充分的實現后,慢慢開始與汽車設計公司建立起長期的合作模式,為汽車設計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5)國潮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賦能:汽車的造型和風格是融合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技術,并通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演變而來,汽車設計的專業技術服務方在該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的方面提供了積極作用。近幾年,國潮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并且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力。新一代消費者更崇尚新國潮的體驗,對于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來說,這是一個發展的新機遇。汽車設計企業將國潮文化帶入汽車中,使得中國汽車品牌與世界其他汽車品牌去競爭,不斷推動汽車市場的多元化和生長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