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行業細分市場銷售規模分析及投資戰略評估預測咨詢
?
1、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現狀: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作為機械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基礎產業是各類主機產品和技術裝備創新發展的基礎保障,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成為提升一個國家機械工業和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的基礎推動力之一。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品類多樣、功能各異,其產品質量及技術水平往往決定了主機產品和技術裝備的性能、品質及可靠性。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分為通用機械零部件加工和專用機械零部件加工,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港口機械、航空航天、特種裝備等重大裝備制造領域。近年來,發達國家陸續提出“再工業化”和“低碳經濟”等嶄新發展理念,促進全球各類機械裝備的更新換代和技改需求。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已形成門類齊全、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面對全球經濟的產業迭代和國內需求的不斷擴張,作為經濟重要支柱之一的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機遇和挑戰并存、發展前景廣闊。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機械工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8.9萬億元,同比增長9.6%;實現利潤總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1%。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中國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行業市場研究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2、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發展趨勢:
A、先進制造與服務的深度融合:先進制造與服務深度融合的專業化定制的創新經營模式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隨著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下游客戶產品更新迭代加快,客戶需求愈發多樣化,客戶訂單呈現品種豐富、應用場景廣泛的特點,傳統制造模式難以在保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短交期的產品。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先進制造與現代服務深度融合,依靠核心技術和研發創新,通過自身先進制造能力、上下游供應鏈整合、柔性生產、技術和質量規范輸出等方式為客戶創造價值,客戶只需提供產品圖紙、設計規范標準和交貨期要求,其余的包括工藝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控制、物流運輸、售后服務等在內的專業服務均由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完成,并為客戶提供標準規范要求的可追溯性記錄。
B、供應鏈全球化及產業分工精細化: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使得產業分工越來越專業化和精細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和產業鏈優勢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供應鏈全球化趨勢加強。眾多國內外廠商利用全球供應鏈資源,實行全球化采購戰略采購優質產品和原材料,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未來,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產業分工逐漸精細化,擁有全球供應鏈生態的廠商在國際競爭中優勢明顯,也能充分抵御供應鏈單一的經營風險。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現狀分析及贏利性研究預測報告》
2、行業技術水平和特點:
(1)技術水平和特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技術水平取得了顯著進步,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基礎材料研究能力、工藝制造水平、產品標準化及產品適用性程度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企業創新理念、管理水平顯著提升。近年來,隨著裝備制造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正由主機層面向關鍵配套零部件層面推進,配套零部件國產化率顯著提高,少數領先企業已能夠生產綜合性能優異的關鍵配套零部件,滿足了工程港口、特種裝備、航空航天等領域對高端裝備的要求。
(2)行業特有經營模式:本行業具有非標準化、定制化的生產特征,行業內企業一般與下游廠商形成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根據客戶訂單“以銷定產”。在銷售上多采用直銷與經銷相結合的模式,在定價上針對每一種新品綜合考慮模具成本、原材料成本、焊接加工成本及市場供求關系一對一報價,穩定量產后根據成本波動與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定期調整價格。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港口機械市場發展規劃及投資戰略可行性預測報告》
3、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由于機械裝備配套產品規格眾多,產品在技術含量、質量品質、市場定位、客戶關系等方面各不相同,一般而言,技術含量高、產品性能好、研發能力較強及產品質量可靠的產品盈利能力較強。隨著下游工程機械、港口機械、安檢裝備、機場地勤裝備等行業的逐步發展
以及其他高端裝備應用領域的逐步開發,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的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行業利潤水平也將隨之增加。
4、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
(1)技術和工藝壁壘:機械裝備配套產品作為整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精度和性能直接決定整機的穩定性,因此下游客戶對定制化機械裝備配套件供應商的技術和工藝水平要求極高,涉及工業設計、材料科學、機械制造等多門學科。供應商需不斷進行深入研發和創新,以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此外,機械裝備配套產品應用廣泛,不同行業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對供應商的快速響應能力和柔性生產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技術和工藝的積累成為本行業后續進入者的重要壁壘。
(2)品牌和客戶壁壘:機械裝備配套產品主要應用于工程機械、港口機械、航空航天、特種裝備、和智能制造等領域,下游客戶重視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在選擇核心配套零部件供應商時,需要經過嚴格、長期的供應商資質認證,對供應商的技術工藝水平、質量穩定性、供應鏈穩定性、生產管理過程、企業信譽等多方面進行嚴格驗證。
企業一旦進入下游客戶的核心供應商體系內,在長期合作過程中將積累對客戶產品的理解與生產經驗,可為客戶提供除配套生產外的協同開發、供應鏈管理等服務。企業與客戶建立互信合作關系后,客戶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一些新進入該行業的企業由于缺乏知名度,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客戶的認可。良好品牌和市場聲譽的確立需經過多年積累,核心客戶群的建設需要長時間培育,這些成為了本行業新進入者的重要壁壘。
(3)人才壁壘: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加工企業對團隊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在生產方面,需要熟悉生產流程、工藝和各類設備性能的專業生產人員確保生產過程的技術要求和產品質量;在售后服務方面,需要售后人員及時跟進客戶反饋,快速處理和解決設備運行問題。符合上述要求的專業化團隊需要長期的培養,新進入的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專業化的團隊,因此行業存在較高的人才壁壘。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版安檢裝備市場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可行性預測咨詢報告》
5、行業發展態勢:伴隨著裝備制造行業的發展,我國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從無到有,基本實現了配套產品國產化、批量化和規模化。未來,隨著我國裝備配套行業市場敏感度的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行業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自身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高端核心零部件制造技術短板補齊,我國機械裝備配套產品制造業將實現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跨越,市場供給狀況不斷優化。目前,公司產品下游應用行業包括工程機械、港口機械、安檢裝備等,受下游行業大力發展的影響,機械裝備配套產品的需求亦持續增長:
(1)工程機械行業現狀:工程機械指為城鄉建設、鐵路、公路、港口碼頭、農田水利、電力、冶金、礦山等各項基本建設工程服務的機械,主要有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鏟土運輸機械等,是裝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機械行業內企業不斷發展創新和轉型升級,持續推出更加優質可靠、高效環保的工程機械,為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的成果進一步顯現,在市場二手設備加快更新、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政策對市場產生的積極作用、“一帶一路”建設拉動出口增長,以及建設施工領域新技術、新工法的推廣應用等眾多因素疊加影響下,工程機械市場高速增長。經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在扣除不可比因素后,2019年,工程機械行業實現營業收入6,681億元,同比增長12%;2020年,工程機械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751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計劃的總量規模預期目標;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實現營業收入9,065億元,同比增長17%。“十三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呈現出規模、效益、品牌價值、國際化、創新研發和智能制造等全面提升的局面,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未來,隨著全社會對環保的要求不斷提高,新型綠色環保工程機械將迎來高速增長。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工程機械行業將不斷加快轉型升級進程,提升發展質量,從而產生更高的需求。同時,行業替換周期到來以及出口增量市場逐步打開等多重因素均會推動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
(2)港口機械行業:港口機械指在港口用于貨物集裝箱裝卸、堆碼、拆垛和搬運等作業的機械,主要產品為港口裝卸搬運機械、港口起重機械、港口連續輸送機械等。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港口機械中的集裝箱吊機、堆高機等。
港口機械裝備需求取決于下游貨物集裝箱的運量。隨著貨物集裝箱吞吐量逐年提高,集裝箱裝卸設備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我國港口規模位居世界首位,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的數據,2021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為1,554,534萬噸,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69,73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28,272萬標準箱,龐大的港口貨物吞吐量促使港口機械行業不斷發展。
港口機械具有在固定場景下作業的特點,其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具備良好應用場景支撐,隨著港口起重、運輸、分揀、倉儲等環節對運行效率及安全性需求的不斷提升,港口機械將不斷向深度自動化及全面智能化方向發展。
(3)安檢裝備行業:安檢裝備行業進入技術門檻較高,屬于高端裝備行業,在國際市場中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為少數,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安檢裝備中的快檢掃描系統和集裝箱掃描系統等。
由于我國的安檢行業起步較晚,早期國內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領域主要被國際品牌所壟斷。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安全設施的重視不斷提升以及經驗技術的積累和升級,本土安檢裝備行業生產技術趨于成熟,逐步縮短與國際品牌的差距,部分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以同方威視等為代表的國內市場龍頭企業已逐步成為國內安檢裝備的主要供應商,并逐步覆蓋國際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安檢裝備供應。公司生產的安檢裝備配套件主要供應給同方威視。
在全球安全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市場對安檢設備的安全級別、探測精準度、反應速度等性能要求不斷提高,推動了安檢裝備行業生產技術水平及研發創新能力的發展,對安檢裝備配套件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為了確保國家安全,提升核心競爭力,安檢裝備配套件的發展亦是必然趨勢。2005-2021年,我國國家安全防衛支出從2,474.96億元增加至13,787.2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33%。國家安全防衛支出的穩步上升,帶動了安檢裝備科技工業的穩步發展。
?
免責聲明:
本站新聞、行業資訊、新聞資訊、市場資訊等公開信息中部分內容與圖片來自網絡、媒體或網友(含三方合作機構)提供,版權歸原作者。中金企信本著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若出現本站公開內容存在文章內容或圖片內容版權與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司。聯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將第一時間回應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