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慧法院行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及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分析預測
?
(1)智慧法院的定義:“智慧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2016年提出的,其具體含義是“依托現代人工智能,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司法規律、體制改革與技術變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人民法院組織、建設、運行和管理形態”。
法院工作流程示意圖
?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信息化要服務民主法治建設,“要建設‘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受理、審判、執行、監督等各環節的信息化水平,推動執法司法信息公開,促進司法公平正義。”
智慧法院的建設涵蓋法院八大業務場景的智慧化:智慧立案、智慧審判、智慧法庭、智慧執行、智慧審管、協同辦案、電子訴訟和智慧司法管理。新視云目前的主營業務對應的智慧法院模塊是:“智慧法庭”和“智慧審判”。
智慧法院業務場景示意圖
?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專門提出“支持‘智慧法院’建設,推行電子訴訟,建設完善公正司法信息化工程”。國家對智慧法院建設的高度關注為2017年我國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確定了重點,標志著智慧法院建設已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和規劃。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進一步強調了“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業務協同辦理平臺”,著力提升“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司法”應用水平和協同能力。發展至今,“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智慧法院已初步建成,在人民法院信息化4.0建設進程中,智慧法院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智慧法院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咨詢預測報告》
(2)智慧法院行業發展現狀:
①我國現有法院構成:我國人民法院從組織體系來看可分為基層、中級、高級和最高法四級,同時設有鐵路、海事、知識產權等專門人民法院。截至2022年9月末,全國各級法院合計3,498家。
②智慧法院的興起及其推廣模式: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最高人民法院把法院系統司法統計、檔案管理、人事管理等納入了信息化建設軌道,至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已經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歷程。為了應對案多人少、糾紛電子化等突出問題,“智慧法院”的建設開始成為訴訟領域的熱點。“智慧法院”這一概念在全國范圍內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2016年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最高法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應建設立足于時代發展前沿的“智慧法院”。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快建設智慧法院的意見》進一步對智慧法院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要求。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開始興起。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確定了全國法院信息化指導思想、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實施路線,推動全國法院建設“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統一體化、全業務協同化、全時空泛在化、全體系自主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智慧法院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普及,各級法院相繼開始打造智慧法院系統,共計涵蓋了智慧立案、智慧審判、智慧法庭、智慧司法管理、智慧審管、協同辦案、電子訴訟以及智慧執行八大業務模塊。
當前,我國智慧法院的推廣主要以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相結合的模式為基本路徑。一方面,由最高人民法院從頂層設計進行統一安排部署,以保障四級法院網絡全聯通、業務全覆蓋、系統全融合、數據全共享。另一方面,各地法院結合自身情況,建設符合當地實情的特色智慧法院,并探索出了諸多新型成果,如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數據云中心”、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C2J(CourttoJudge)法官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等。
同時,我國正加快建設廣范圍覆蓋的信息化平臺作為外部接口,使司法全面公開化。全國法院系統政務網站、司法公開平臺涉及審判權運行、審判管理、訴訟服務、司法公開等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各類平臺從無到有的轉變——最高人民法院搭建了全國統一的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中國庭審公開網等。各級法院建立了公眾服務網、審判管理系統、微博、微信、APP等。
③智慧法院助力司法效率提升:當前,我國政府正在以智慧法院建設為重點,以促進審判體系的智能化和審判能力的高效化。通過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加優質的訴訟服務,進一步打造互聯網+司法服務體系,為審判執行提供科技辦案支持,注重司法數據共享,并以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契機大力提升司法公開水平。根據智慧法院網絡建設的客觀需要,我國已經構建了五大網系——法院專網、移動專網、外部專網、互聯網和涉密內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院專網,截至2018年3月,全國3,525個法院10,759個人民法庭和海事派出法庭全部接入了法院專網,為全國法院干警“一張網”辦案、辦公、學習、交流,為實現全業務的網上辦理創造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人民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不斷提升,法院審理的案件數量有了大幅增長,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法院司法公開的信息化建設。按“中國法院網”統計口徑,2008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剛剛突破1,000萬件,而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審結28,720件,制定司法解釋24件,發布指導性案例31個,加強對全國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萬件,審結、執結3,010.4萬件,結案標的額8.3萬億元。與此同時,信息化的應用提高了法院審判效率。從法官人數來看,2008年全國法院法官人數約18.9萬人,人均結案52件,經過2017年法官員額制改革后,截至2021年,全國法官人均辦案238件,一審服判息訴率88.7%,二審后達到98%,長期未結訴訟案件同比減少16.3%。
信息化給司法領域帶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變遷。21世紀以來,中國法院的信息化建設獲得長足發展,信息技術為人民法院的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人民法院信息化4.0的建設降低了法院系統的運行成本、支持了司法決策的科學化,在提高審判效率的同時為解決“案多人少”矛盾提供了可靠的出路。
《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4.2020》指出,2019年中國智慧法院建設已經躋身世界前列,中國法院圍繞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體系基本建成,走出了一條法院信息化的中國道路。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97.8%的法院支持網上立案,其中高級法院的實現比例達到100%,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的實現比例也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分別達到99.3%和97.6%。根據《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5(2021)》公布的數據,
截至2020年底,全國98%的法院建立了訴訟服務大廳,98%的法院運行訴訟服務網,全國3,500多家法院基本建成了以訴訟服務中心為主體,以訴訟服務指導中心信息平臺、中國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十大訴訟服務信息平臺為支撐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總體框架。全國各級法院正有效落實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工作思路,智慧法院頂層設計、審判執行智能化建設、訴訟服務建設、司法大數據管理取得長足進步。《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6(2022)》中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143.9萬件,全國法院在線開庭127.5萬場。2021年,全國法院已經將跨域立案服務主體從中級法院、基層法院、海事法院拓展到全國四級法院,實現立案登記范疇內的案件類型全覆蓋。
此外,“智慧法院”的建設對于法院提升“司法輔助送達”的效率也有著重要意義。司法輔助送達是法院銜接每個訴訟階段、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重要環節。與傳統的送達方式相比,電子送達的方式充分利用了智慧法院的建設成果,通過數字化管理,大幅提升了送達速度與成功率,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目標。目前,我國各地多個法院建設了電子送達系統,取得了較大的成功。2021年11月,南寧市良慶區人民法院的司法輔助協同中心啟用了新視云電子送達系統,建立起“電話送達、電子送達、郵寄送達、上門送達以及公告送達”五位一體的送達體系,啟用該電子送達系統后僅一個月,即完成電子送達案件數900件,電子送達成功率為90.6%。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智慧建設,實現數字管理,并積極應用到司法輔助事務工作中。過去三年,司法輔助事務部文書送達總量超過10萬件,服務當事人42萬余人次,電子送達率近80%,實現了98%的送達合格率;2022年1-7月,該部門已集中送達文書1.95萬件、服務當事人近8萬人次。未來,隨著我國“智慧法院”建設的深入,在司法輔助送達領域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④法院信息化建設投入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統計,2019年最高法信息化項目建設資金投入1,072.82萬元,主要內容包括完善全國企業破產重整平臺,提升公眾服務質量,降低民眾訴訟成本,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障等級保護三級系統測評和整改工作順利完成;全面提升最高法院和各級法院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信息化建設,為形成長效機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建設完善中國裁判文書網后臺管理系統,為公眾、涉訴參與人、法官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大力推進巡回法庭應用系統落地,提升干警執行中任務中的痛點難點。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年執行10,636.8萬元用于法院信息化、法律研究、外事交往等各項保障工作的開展,為我國智慧法院建設的持續深入提供了良好保障。
據《法律科技專題:“從1到N”的機會,智慧法院進入高景氣周期》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年法院信息化訂單總額達到15.26億元,較2017年的10.67億元增長42.9%;全年訂單數量為691個,同比增長30.1%。分季度來看,2018Q1-2019Q1訂單總額分別為1.4億元、2.5億元、4.6億元、6.8億元、3.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3%、60.1%、40.4%、47%、177.4%。2018第二季度以來,法院信息化訂單增速保持在40%以上,特別是2019年第一季度表現極為亮眼,訂單總額有望超過2018年前兩個季度的訂單額,訂單增速更是高達177.4%,加速了法院信息化3.0的建設步伐。
目前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設完成,法院信息化4.0版的主體框架已經確立。在新時期,各地法院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投入力度也在持續加大,行業發展前景開闊。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公開的資料,近期,我國各地法院在信息化建設相關項目上的投入主要如下:
近期各地法院信息化建設相關項目投入情況
?
(3)智慧法院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至今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回溯其從無到有直至優化的發展過程,其進展可謂迅速,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辦案系統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為司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便捷。在一些試點法院,人工智能改變了法官作出判斷和決策的傳統模式。在現有成就的基礎上,下一步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將站在較高的起點,向“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的任務目標努力。智慧法院作為現階段法院信息化的發展重點,未來將會呈現以下三種趨勢:
①系統間更為緊密的數據互通: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在立案、審判、執行、破產等司法程序及多元化糾紛解決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各個業務領域的信息化建設亮點頻現,特點突出。但在各平臺、系統的功能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共享不足的“審、執”辦案平臺溝通不暢的問題,信息孤島現象逐漸在法院內部各系統之間形成。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依舊停留在建立滿足單項需求的平臺,缺乏系統之間信息的共享機制。雖然現階段法院信息化發展存在區域性,有些法院仍在初級信息化階段,但是對于擁有成熟審判、執行系統的地區,未來信息共享、數據交換體制將會進一步發展。
②數據系統集成化,法院業務協同化:法院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政法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要求越來越高。減刑假釋案件信息處理、道路交通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刑事案件多方遠程庭審等跨政法部門的信息平臺應運而生,但這些平臺仍未貫穿法院最為主要的審判執行業務領域,并且呈現區域不平衡性。例如正在全國法院推進的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就迫切需要打通公檢法的電子卷宗流轉。
智慧法院的網絡化首先要求法院之間、法院內部各類應用系統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以理順各部門關系,將各方能量疊加。據初步統計,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開發117個應用系統,北京、浙江等法院均已開發超過110個應用系統,未來應用系統的個數將會繼續增加,而隨之帶來的系統互聯互通需求、難度的加大,將會影響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影響法院信息化系統的建設質量。因而數據系統的整體集成,促使各個法院進行信息互聯是未來法院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③查漏補缺技術增強,系統安全性升級:沒有完美的系統,安全系數不夠高是各個領域應用信息技術時存在的通病,但是司法工作由于涉及公平正義以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可忽視,增強法院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是永恒的議題。在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安全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議題。《人民法院信息安全保障總體建設方案》為信息安全建設提供了宏觀指引;最高人民法院涉密內網目前完成分級保護測評,其辦公區及巡回法庭實現涉密內網覆蓋;法院專網、互聯網基礎網絡、重要應用系統等安全保護三級備案、測評,網間數據安全交換。
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和司法工作連續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對當事人而言,其隱私的安全性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信息化在推動司法工作陽光化的同時必然面臨在每一個案件中如何避免泄露當事人隱私的問題。
(4)智慧法院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目前我國各省市都在進行法院信息化建設,已經初見成效。人民法院信息化4.0是未來我國法院建設的主要目標。地方、基層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將會得到一個更加快速的發展。智慧法院未來市場容量和增長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國家有關政策大力推動法院信息化建設:近年來,我國推出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法院信息化建設。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快建設智慧法院的意見》,提出要深刻領會建設智慧法院的重大意義;同年5月又發布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17-2021)》,提出要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推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轉型升級,盡快建成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全國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統籌兼顧,全面把握智慧法院建設的總體布局等。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確定了全國法院信息化指導思想、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實施路線,推動全國法院建設“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統一體化、全業務協同化、全時空泛在化、全體系自主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不僅昭示了我國對于法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視,也對我國法院信息系統和法院信息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有效推動了我國法院信息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預示著我國智慧法院行業的巨大市場前景。
②法院審理案件不斷增長推動司法公開提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人民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的不斷提升,我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數量不斷上升。案件數量的增長,為法院及時迅速地處理信息帶來一定的困難。通過建立統一的司法公開平臺,法院系統可以有效地提高審判效率、受眾關注度。信息化的出現,使各個法院之間的聯系更加暢通,數據的處理分析更加快捷,極大提高了我國司法效率。因此,不斷增長的案件數量推動了法院司法公開需求的不斷增長,進而為本市場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現有各級法院智能應用系統建設及更新換代需求巨大:在有關政策指導下,近年來智慧法院的建設速度增長較快,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都已步入分期部署的規模建設階段。
因各地各級法院建設層次和步伐差異較大而存留的未來市場容量和增長潛力巨大。其一,最高人民法院自2013年開始大力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項目,“十三五”期間建設覆蓋全國法院的信息系統,法院行業剛進入信息系統的密集建設期,“十四五”期間將要全面提升建設效能,創新政務信息化建設應用模式;其二,部分省高院和市中院的法院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前期投入力度較大,已建成的智慧系統在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調用及共享等功能尚待完善,加之聲音、圖像等視訊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其應用系統的升級改造速度也在加快,對整體市場容量也起到了放大作用。
?
免責聲明:
本站新聞、行業資訊、新聞資訊、市場資訊等公開信息中部分內容與圖片來自網絡、媒體或網友(含三方合作機構)提供,版權歸原作者。中金企信本著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若出現本站公開內容存在文章內容或圖片內容版權與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司。聯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將第一時間回應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