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光伏用濕法添加劑行業市場應用規模前景預測及重點企業市場占有率分析
?
濕電子化學品又稱工藝化學品,是微電子、光電子制造環節中使用的各種高純度電子化學材料的總稱,一般分為功能濕電子化學品和通用濕電子化學品兩類,其中功能濕電子化學品是指通過復配手段達到特殊功能、滿足特殊制造工藝的復配類化學品,包括顯影液、剝離液、蝕刻液、稀釋液、清洗液等。目前濕電子化學品被廣泛應用于半導體、顯示面板、太陽能電池等電子元器件生產的清洗、光刻、顯影、蝕刻、摻雜環節。
光伏用濕法添加劑是指在太陽能電池片制備過程中所添加的各類反應助劑,包括刻蝕添加劑、制絨添加劑等,具備加速工序內化學反應速率、減少工藝中酸堿等化學品用量、保證反應效果等多種作用,對電池片制備環節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8年光伏用濕法添加劑市場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及投資規模前景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1)電池片產量增加促進濕法添加劑的消費:作為光伏發電的核心部件,報告期內光伏行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太陽能電池片規模的擴大,集中度持續提升。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17-2021年全球及我國太陽能電池片產量持續攀升,2021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產量達到224GW,同比增長37.36%,其中我國產量達到198GW,同比增長46.59%,國內電池片占全球產量的比重也由2017年的69.23%提升至2021年的88.39%。
硅片是電池片生產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原材料,硅片產量和產能的充足性直接關系到電池廠商的開工率。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17年至2021年國內硅片產能和產量持續擴張,2021年國內硅片的產量為227GW,同比增長40.48%;硅片的產能為407GW,同比增長69.97%。
未來隨著上游硅料價格穩定,硅片產能的持續釋放,電池廠商能獲得更為穩定的硅片供給,同時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的預期明確,下游電站裝機的熱情高漲,光伏電池片產量有望繼續提升,作為制備電池片直接的原輔材料,電池片產量的增加將直接拉動清洗制絨及刻蝕拋光添加劑的需求量。
(2)降本提效需求增加,促進消費: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引導國內光伏產業提升產品技術水平,不再過度依賴國家補貼,促進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完善可再生能源價格機制。根據技術進步和市場供求,實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退坡機制,2020年實現風電與燃煤發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上網電價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我國光伏新政通過指引補貼退坡,減少對新增電站的補貼力度的政策要求,改變下游對補貼的過度依賴,促使產業鏈供需情況改變,從而倒逼產業鏈各個環節降本提效。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我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均極為重視降本增效,單位度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已成為光伏行業普適性的發展趨勢與要求。
技術是實現持續降本增效的終極推動力:為提高發電效率,光伏產業不斷研發出新型高效電池技術,從多晶硅電池到單晶PERC電池再到TOP?Con電池、HJT電池和IBC電池;為降低生產成本,光伏行業鏈各環節廠商均追求在不犧牲光電轉換效率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降低硝酸、氫氧化鈉、銀漿等耗材的單位使用量并提升反應效果。
太陽能電池片添加劑是電池片制備過程中降本增效的關鍵之一,優質的添加劑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制絨、刻蝕、清洗等環節中硝酸、氫氧化鈉等化學品用量,有效降低電池片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和環保處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反應速率并提高電池片的光電效率,如堿拋添加劑可降低堿對磷硅玻璃的腐蝕速率,同時對裸硅起到加速腐蝕的作用,從而實現硅片在短時間的腐蝕。在國家補貼逐步退坡的政策引導下,未來太陽能電池片企業降本增效的核心訴求仍將持續,對于添加劑的重視程度有望不斷提高。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8年濕電子化學品市場發展格局分析及投資規模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3)電池技術不斷升級,促進消費:2018年以來,單晶PERC電池的市場份額逐年提升,目前已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2022年新建產線仍以PERC電池線為主,其市場占比達88%。但隨著PERC電池轉換效率逐漸接近理論極限,具有更高轉換效率的N型TOP?Con及HJT電池技術逐漸受到關注。在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中,TOP?Con因性價比優勢率先放量,已經于2022年開始規模化生產,HJT及其他新型電池技術現階段因其成本較高、技術路線不確定,關鍵技術仍在突破過程中,因此仍有待市場進一步驗證。
短期來看,TOP?Con放量有利于公司主要產品堿拋添加劑銷售規模的提升,在TOP?Con電池制備工藝中,相較于PERC電池增加了一道二次刻蝕步驟,因此添加劑的用量會提升。而目前HJT電池制備技術采用了全新的技術路線,不涉及堿拋添加劑,但是隨著HJT路線對光電轉換效率要求的進一步追求及其降本路徑的進一步探索,堿拋添加劑的需求仍有可能增加,并產生新的濕法添加劑需求。
長期來看,三種技術工藝路線因其在成本性價比及產品特點方面的差異,將在長期保持共存的狀態。根據CPIA的數據,2025年TOP?Con及PERC電池技術占比依舊超過75%,至2030年,兩者合計市場占比依舊超過50%。雖然HJT技術路線對應的工序步驟降低了對公司光伏用濕法添加劑的用量,但PERC技術和TOP?Con技術電池依舊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免責聲明:
本站新聞、行業資訊、新聞資訊、市場資訊等公開信息中部分內容與圖片來自網絡、媒體或網友(含三方合作機構)提供,版權歸原作者。中金企信本著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若出現本站公開內容存在文章內容或圖片內容版權與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司。聯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將第一時間回應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