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燃氣行業市場消費量分析及未來市場發展態勢研究預測
?
1、城市燃氣行業基本情況:
(1)城市燃氣行業種類:城市燃氣又稱城鎮燃氣,是指從城市、鄉鎮或居民點中的地區性氣源點,通過輸配系統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工業企業生產、采暖通風和空調等各類用戶公用性質的,且符合國家規范燃氣質量要求的可燃氣體。目前主要使用的城鎮燃氣種類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人工煤氣。天然氣因具有單位熱值高、排氣污染小、供應可靠、價格低等優點,已成為城市燃氣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1)天然氣:天然氣是一種主要由甲烷組成的氣態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氣田、油田、煤層和頁巖層,與煤、石油同屬三種最常見的化石能源。與煤和石油兩種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天然氣具備清潔環保、安全系數高、熱值高等優點。在清潔程度上,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相比,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很少,對環境有益。在安全性上,天然氣的安全性比液化石油氣與人工煤氣高,天然氣自身不含一氧化碳,對人畜無害,比空氣輕,泄漏后會迅速向上擴散到空氣上部,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而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泄漏后易產生燃爆環境,人工煤氣則一氧化碳含量較高,易中毒,環境污染較大。在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價值上,天然氣相較于其他一次能源具有明顯優勢。
天然氣按照在地下的產狀可分為油田氣、氣田氣、凝析氣、水溶氣、煤層氣以及固態氣體水化合物等。天然氣按照氣源可分為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常規天然氣指由常規油氣藏開發出的天然氣,即勘探發現的能夠用傳統油氣生成理論解釋的天然氣,非常規天然氣指難以用傳統石油地質理論解釋,在地下的賦存狀態和聚集方式與常規天然氣藏具有明顯差異的天然氣,比如致密氣、煤層氣、頁巖氣、可燃冰等。天然氣按照形態又可分為常規氣、LNG和CNG,其中常規氣呈氣態,主要通過管道運輸;LNG呈液態,體積較小,便于長距離的運輸;CNG呈壓縮狀態,可通過常規氣加壓后置于裝置中,通常作為車輛燃料使用。
2)液化石油氣: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或天然氣開采過程中揮發而獲得的氣體,在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當壓力升高或溫度降低時,較容易轉變為液態,其轉變為液態時體積縮小約250倍。
3)人工煤氣:人工煤氣是由煤、焦炭等固體燃料或重油等液體燃料經干餾、汽化或裂解等過程所制得的氣體,統稱為人工燃氣,按其生產方式不同可分為干餾煤氣、氣化煤氣及油制氣。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城市燃氣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調查分析及發展戰略規劃評估預測報告》
2、天然氣行業基本情況:
(1)全球天然氣行業基本情況: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勘探技術的突破,新氣田的發現、以及深海勘探開發技術水平的提高,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持續增加。整體來看,天然氣在世界范圍內呈現不平衡分布的態勢,主要分布在中東國家、歐洲及歐亞大陸。2021年全球新增天然氣儲量1.04萬億立方米,而我國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6284萬億立方米。
2021年世界天燃氣探明儲量排行第一:俄羅斯已探明37.4萬億立方米;第二:伊朗已探明32.1萬億立方米;第三:卡塔爾已探明24.7萬億立方米;第四:土庫曼斯坦13.6萬億立方米;第五:美國已探明12.6萬億立方米;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天然氣在一次性能源結構中的提升,天然氣消費量、產量將持續增長。
(2)中國天然氣行業現狀:隨著全社會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清潔高熱的天然氣能源日益受到重視,我國天然氣市場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7年以來國內天然氣產量、消費量以及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增長較快,但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仍較低。
1、儲量方面: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2000年-2020年,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一直保持穩步增長,2020年中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為8.4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的比例為4.5%。我國頁巖氣自2014年首次提交資源儲量以來,頁巖氣的勘查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帶動了整個產業的迅速發展。根據《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2)》,2021年常規氣(含致密氣)、頁巖氣、煤層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分別達到8,051億立方米、7,454億立方米和779億立方米。近十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不斷增加,2011-2021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由1,352億立方米上漲至3,787億立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10.9%。
根據《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1)》預測,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4,300-4,500億立方米,2030年達5,500-6,000億立方米。截至2021年,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占比為8.9%,而這一比例仍顯著落后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費中24.4%的天然氣消費占比,未來國內天然氣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的空間。
近十年消費量的增加帶動了天然氣產量的上升,我國天然氣產量由2011年度的1,062億立方米上升至2021年度的2,092億立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7.0%。自2007年起,我國天然氣消費速度逐漸超越生產速度,且產銷差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為了緩解供需矛盾,改變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2、進口方面:我國有四大天然氣進口通道,分別是西北通道、東北通道、西南通道和東南通道,前三者是管道天然氣運輸,東南通道又稱海上運輸通道,以液化天然氣(LNG)船為主。管道天然氣運輸較為穩定,需要有合適的氣源并通過管路運輸至主消費地。西北通道又稱為中亞天然氣運輸通道,氣源來自于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全長約一萬公里,可將中亞天然氣直接運輸至我國華東、華南等主要消費區;東北通道是中俄天然氣管道,又分為中俄東線和西線,東線北段于2019年10月貫通,12月俄羅斯開始向我國送氣;東線中段吉林長嶺-河北永清部分于2020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根據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公告顯示,中俄天然氣東段2020年已輸氣41億立方米,未來隨著南段管線投入運行,中俄東線的最大運輸能力可達480億立方米;中俄西線在俄方又稱西伯利亞管線2號,2021年4月,穿越蒙古進入我國境內的天然氣管道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得批準,2022年將開展詳細的工程研究和天然氣管道設施的設計工程。整個工程初步計劃2024年開工建設,2028年建成輸氣管道,未來中俄西線最大運輸能力可達500億立方米;西南通道又稱中緬天然氣運輸管線,2013年投入運營,可將緬甸產天然氣送至我國西南地區,年運輸能力120億立方米。
3、城市天然氣行業:根據《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城鎮化率不到50%,2000年則為36.09%,在20年間我國城鎮化率保持了高速增長。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區戶籍居民與暫住人口快速增加,擴大了用氣人口的基數,從而為城市燃氣行業提供較大的潛在市場發展空間。
2014-2021年中國城市天然氣供氣總量分析
?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城市燃氣使用天然氣在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城市環境、加速城市現代化建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隨著西氣東輸、海氣登陸、進口LNG等各大項目工程的建成與投產,我國城市天然氣市場發展迅速,用氣人口規模持續擴大,用氣總量迅速增長。近年來中國城市天然氣供氣總量快速增長,2021年中國城市天然氣供氣總量達1,721億立方米,較2020年增加了15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06%。
城鎮化和農村煤改氣繼續推動天然氣消費增長。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64.72%,根據住建部的《2021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截至2021年末,我國城市燃氣用氣人口達到4.42億,燃氣普及率(包括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及天然氣)達98.04%,建制鎮用氣人口為1.09億,燃氣普及率為58.93%,而農村地區的用氣人口為2.47億,燃氣普及率僅有38.19%,因而當前推動我國居民用氣增長的動力主要為城鎮人口的增加和煤改氣在農村地區的推進。根據《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平均每年新增1,600萬人。農村地區煤改氣方面,根據《“燃氣下鄉”背景下中國鄉村燃氣供暖發展前景》中的預測,2021-2025年,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將新增煤改氣用戶612萬戶,南方地區將新增燃氣取暖用戶720萬戶。綜上所述,未來城市天然氣的消費需求仍將繼續擴大。
(3)我國燃氣行業價格管理機制:
1、天然氣價格簡述:天然氣的定價分為三部分:天然氣開采方的開采成本加上利潤形成的井口價,以及貿易商的貿易成本加上利潤形成的到岸價;井口價/到岸價(統稱出廠價)加上管輸費稱為門站價;在門站價格基礎上加上城市配氣費即為終端價。
?
2、天然氣氣源供應價格形成機制:對應中國天然氣產業鏈發展的不同階段,國家相關部門對其規定也有一定變化,隨之產生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變化,2016-2020年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
3、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現狀:我國天然氣改革的目標是在“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思路下建立一個“X+1+X”的天然氣市場。前一個X指的是富有競爭力的多主體多渠道上游供應,中間的“1”代表的是統一高效集輸,天然氣可自由流動的“全國一張網”,后一個X則是代表充分競爭的下游市場。目前,上游開采市場逐步放開,2019年自然資源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中明確提出,凈資產不低于3億元的內外資公司均有資格取得油氣礦業權。中游管輸方面,2019年12月6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將構建“全國一張網”,實現油氣長輸管道的互聯互通,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油氣行業高質量發展。下游市場方面,已經成立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浙江天然氣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和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有利于交易進一步市場化,部分省份(福建)的門站價已經由市場形成。
隨著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完全市場化定價的交易占比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由于長期形成的制度慣性,交易雙方在談判過程中很難就價格形成統一,從而尋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仲裁,使得政府在天然氣定價中仍具有重要影響。
免責聲明:
本站新聞、行業資訊、新聞資訊、市場資訊等公開信息中部分內容與圖片來自網絡、媒體或網友(含三方合作機構)提供,版權歸原作者。中金企信本著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若出現本站公開內容存在文章內容或圖片內容版權與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司。聯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將第一時間回應并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