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芯片行業細分市場下游市場規模發展趨勢預測及競爭格局分析
?
1、芯片主要細分領域介紹:芯片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屬于半導體器件中的一種,主要有以下三種細分領域: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芯片市場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及投資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A、模擬芯片:模擬芯片是處理模擬電子信號的芯片,用來產生、放大和處理連續函數形式模擬信號(如聲音、光線、溫度等),是連接現實與虛擬的關鍵紐帶。模擬芯片產品種類繁多,且應用領域廣泛,如射頻/無線、運算放大器、模擬乘法器、變頻器、濾波器電源管理等芯片。
?
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數據顯示,從2013-2020年,全球模擬芯片的銷售額從401.17億美元提升至556.5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79%;預計2021年全球模擬芯片的銷售額將達到641.05億美元。模擬芯片有望在未來五年內,在主要芯片細分市場中增長最為強勁,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4%,超過芯片整體市場復合增長率6.8%。
在通信領域,射頻器件是實現手機及各類移動終端通信功能的核心元器件。近年我國5G基站的建設數量和5G設備的普及率快速上升,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1年我國新建5G基站超65萬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42.5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量達到3.55億戶。由于5G的頻段上升,從4G向5G切換,通訊設備的天線數量增加,射頻器件數量大幅增長。因此,射頻器件作為5G通信中的重要核心元器件,其市場需求隨著5G通訊普及率的上升而快速起量,從而推動模擬芯片市場的發展。預計到2025年我國射頻行業市場估摸將超過600億元。5G射頻具有廣闊的空間,且將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國產市場將擁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全球領先的模擬芯片企業主要有德州儀器、恩智浦、英飛凌、思佳訊、意法半導體等國際模擬芯片大廠,而目前中國模擬芯片企業的技術與上述國際巨頭存在差距。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芯片技術需求不斷升級,建立國產化模擬芯片供應鏈已是產業鏈發展的迫切需求。此外,“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信息化建設也將進入全面融合期,為國內模擬芯片產業提供重大的發展機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模擬芯片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B、數字芯片:數字芯片是對離散的數字信號(如用0和1兩個邏輯電平來表示的二進制碼)進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芯片。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對數字芯片的需求越來越多,并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之一,數字芯片消費量占全球消費量的比重超過40%。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中國數字芯片市場規模達7,562億元,同比增長15.77%;同年,我國數字芯片設計行業銷售額已突破3,000億元,占芯片產業銷售額的比重達40.51%。
?
隨著人工智能(AI)領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神經網絡算法在通用芯片(CPU、GPU)上效率不高且功耗較大,逐漸不能滿足深度學習苛刻的算力要求。而專用芯片(ASIC)具備計算性能高、計算效率高,且功耗低,同時可實現體積小、可靠性高、保密性強等優勢。另外,專用芯片(ASIC)可根據特定用戶要求和特定電子系統的需要進行定制化設計、制造,通過定制化芯片來加速人工智能的計算任務。然而隨著深度學習的規模在指數級增長,人工智能的算法又要求定制的芯片可被重新編程來執行新類型的計算任務。可編程邏輯芯片(FPGA)正是一種硬件可重構的體系結構,同時可兼顧算力強勁、功耗低等優勢。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將自行設計的電路通過FPGA芯片公司提供的專用EDA軟件對FPGA芯片進行功能配置,從而將空白的FPGA芯片轉化為具有特定功能的芯片,滿足特定的應用需求。
隨著新一代通信設備、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FPGA芯片的應用需求不斷增長,FPGA市場規模不斷擴大;FPGA全球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43.4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60.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8.8%;預計全球FPGA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68.6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125.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4%。FPGA芯片境外起步較早,技術積累深厚,高度壟斷市場;以出貨量為口徑,2019年中國FPGA芯片市場有超80%的份額被外商占據。
近年,汽車行業在智能化的驅使下,汽車所承載的芯片數量不斷提升。其中,自動駕駛功能的發展正推動處理器芯片、微控制器芯片市場的蓬勃發展,且逐漸凸顯這類芯片的重要性。處理器芯片和微控制器芯片作為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在自動駕駛的過程中需要在不同天氣、光線條件下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感知,識別、跟蹤各種動態或靜態的物體并對其可能的行為進行預判。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系統需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數據,然后進行快速運算處理,并作出相應的動作。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高,所需的算力也同樣提升一個等級。因此,處理器芯片和微控制器芯片的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我國數字芯片的制造能力相比國際領先企業仍有差距,大量數字芯片依賴進口。目前我國數字芯片制造主要存在三大短板:1)核心原材料不能自給自足;2)數字芯片制造工藝較弱;3)關鍵制造裝備依賴進口。如今,海思、寒武紀等數字芯片公司逐漸嶄露頭角,但相比國際巨頭仍有較大差距。近年,我國政策鼓勵并支持芯片產業的發展,為芯片產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2020年8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從財稅、數字芯片投融資、IPO、研究開發、進出口等多角度對數字芯片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利好我國數字芯片材料行業發展。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數字芯片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潛力預測評估報告》
C、存儲芯片:存儲芯片是指利用電能方式存儲信息的半導體介質設備,因此也稱為半導體存儲器,是所有電子系統中數據的載體,也是電子信息產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存儲芯片存儲與讀取過程體現為電子的存儲或釋放,根據斷電后存儲的信息是否留存分為易失性存儲芯片RAM(斷電后數據丟失)與非易失性存儲芯片ROM(斷電后數據不丟失)。按芯片產品的主要分類,2021年存儲芯片的市場規模占整個芯片行業市場規模的比重最大;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存儲芯片的占比達到了35.05%,其余的邏輯芯片、模擬芯片、微處理器芯片的占比分別為32.49%、16.82%和15.64%。
?
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汽車電子、可穿戴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游行業應用場景在廣度和深度上的快速提升帶來了大量數據的存儲和處理需求,存儲器芯片的重要性與日俱增。2014-2018年全球存儲器芯片市場規模從792億美元增長至1,58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8.85%,2019年受整個芯片行業規模下滑影響,全球存儲器芯片市場規模降至1,064億美元。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快速上漲,2021年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增長至1,538億美元,同比增長30.89%,占全球芯片市場規模的33.38%。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數據,預計2023年國內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將達6,492億元,但自給率僅15.70%,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②全球和中國芯片市場規模:受中美貿易摩擦、英國脫歐等世界局勢的變化、以及消費電子市場接近飽和狀態等因素影響,2019年全球芯片銷售額同比下降15.24%,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然而,受益于通訊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更新迭代,同時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智能汽車、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應用的驅動下,2020和2021年全球芯片市場的收入實現增長。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2021年全球芯片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630.0億美元,同比增長28.2%,近5年年復合增長率7.77%。
?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得益于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芯片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我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國之一。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21年我國芯片市場規模為10,458億元,同比增長18.20%,其中2015-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9.40%,保持了較高的增速;預計2021-2024年將保持11.32%的年復合增長率。
?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我國芯片消費量的增長促進了我國芯片產量規模的快速擴張,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芯片產量從2011年的720億塊增長至2021年的3,594億塊,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7.44%。
?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FPGA芯片市場調查分析與投資戰略分析預測報告》
2、芯片行業產量現狀分析:電子器件市場也在快速發展,其中芯片產量需求不斷上升;國家統計局顯示,2021年我國芯片產量約為3,594億塊,同比增長37.49%,近五年年復合增長率為23.10%。
?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3、新冠疫情對芯片產業的影響:2020年新冠疫情全面爆發,全球各國紛紛加強人員管控,企業實施減產停產,嚴格控制進出口貿易,以阻斷新冠疫情的傳播。各國對新冠疫情的嚴防嚴控措施沖擊了企業的產能,同時境外新冠疫情不斷反復,對全球多個產業的貨物供應鏈造成不利影響,也影響了全球芯片供應鏈。另一方面,芯片下游消費電子、可穿戴智能設備、個人電腦、能源控制及工業互聯網等產業快速發展,芯片需求量快速增長。下游芯片需求量的快速增長,加劇了全球芯片供應鏈的短缺程度。
由于我國對新冠疫情采取謹慎的態度,自2020年第二季度復工復產以來,國內新冠疫情總體比較穩定,國內能夠保證穩定的產能。與此同時,上游制造廠商正不斷投入資源擴大工廠規模、提高產能,應對目前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隨著新冠疫情逐步穩定及制造廠商不斷擴大產能,中長期內芯片供應鏈將逐步恢復正常。此外,多個國家或地區進一步放松防疫政策,以推動經濟的發展以及恢復各產業的正常運營。隨著全球新冠疫情逐步好轉,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情況有望得到緩解。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中國存儲芯片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可行性報告》
4、芯片產業實現自主可控是國家重點戰略,芯片國產化加速: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國之一,對芯片進口需求較大。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芯片進口金額達到了2.80萬億元,占2021年我國總進口金額的16.1%。我國芯片產業起步較晚,核心關鍵技術方面的實力較弱。同時,我國作為《瓦森納協議》的“被禁運”國之一,國際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長期對我國進行封鎖。我國僅在硅晶圓、濺射靶材、研磨液等部分領域有所突破,其它材料和產品仍依賴境外進口。當前我國芯片進口依賴度仍然較高。芯片產業鏈的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關鍵設備是我國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我國政策也不斷鼓勵和扶持芯片產業的發展,以加速芯片國產替代的進程。自“十二五”期間開始,信息技術被確立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國家未來重點扶持的對象。到了“十三五”期間,在政策以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扶持下,我國芯片技術快速發展,國產化進程持續推進。進入“十四五”期間,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被賦予更高的發展定位,分別包括芯片、5G等通信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行業。“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集成電路領域的科技攻關。根據國務院發布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此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于2014年9月設立,重點投資集成電路制造業,包括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促進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芯片技術已在消費級SoC、NOR?Flash、CIS芯片等領域取得了進步,其他領域也正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免責聲明:
本站新聞、行業資訊、新聞資訊、市場資訊等公開信息中部分內容與圖片來自網絡、媒體或網友(含三方合作機構)提供,版權歸原作者。中金企信本著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若出現本站公開內容存在文章內容或圖片內容版權與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司。聯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將第一時間回應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