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毛紡織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市場行情走勢分析及未來市場銷售規模結構研究預測
?
(1)毛紡織行業概況:毛紡織行業是紡織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毛紡織工業化生產始于19世紀70年代末。建國初期,我國毛紡工業只有13萬紡紗錠,羊毛加工量僅有0.2萬噸。在國內外需求持續增加的推動下以及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毛紡織行業穩步發展,形成了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齊全的生產加工體系,加工產能和消費量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毛紡織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2)毛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十三五”期間,全球經濟增速回落、外需低迷,我國經濟增速換擋,內需放緩。毛紡織行業受生產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加大、原材料價格波動、合成纖維替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行業處于“去產能、優結構”的深度調整階段,毛紡織企業更加重視質量效益,逐步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未來,毛紡織行業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化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推動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強化我國毛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
①市場需求驅動行業盈利水平好轉:受全球疫情與宏觀經濟形勢多變的沖擊,近年來毛紡織行業營收規模及盈利水平略有波動。2020年下半年以來,在國內外消費市場復蘇回暖的驅動下,毛紡織行業營收規模及盈利能力逐步恢復。根據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數據,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13.18億元,同比增長15.38%,實現利潤總額58.02億元,同比增長129.49%。
②落后產能加速退出,資源逐步向優質企業集中:毛紡織行業作為國內較為成熟的行業,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在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一批以低價競爭為主、盈利能力弱、缺乏研發設計能力、生產技術及工藝落后的中小企業逐步被淘汰。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企業數量為857家,同比下降4.03%,總體規模有所收縮,資源逐步向優質企業集中。
③優質企業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隨著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部分企業率先調整經營模式,由單一制造廠商向“制造+品牌”服務商轉變。毛紡織行業“馬太效應”逐漸顯現,盈利能力逐步向優質企業集中,優質企業市場份額有望實現提升,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在經歷了前期產業結構調整后,毛紡織行業平均盈利水平觸底反彈,優質企業享受淘汰落后產能后的“剩者紅利”。隨著下游消費需求的復蘇,2019年至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及平均利潤水平逐年提升,優質企業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1.77億元,同比上升20.23%,平均利潤總額677.04萬元,同比上升139.13%,運行質效向好。
根據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數據,2019年-2021年,山羊絨等特種動物纖維針織紗線生產前十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7.50%、70.10%和71.10%,羊毛類針織紗線生產前十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4.70%、65.10%和70.00%,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9年毛紡織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3)市場需求狀況:目前,我國毛紡織行業以內銷為主,“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受國際貿易政策多變及新冠疫情的影響,毛紡織行業面臨外需下滑、內需放緩的局面。
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外毛紡織消費市場呈現恢復態勢。2021年我國毛紡原料及制品出口金額為130.82億美元,同比上升27.58%。根據中國毛紡織行業數據,2021年美國進口毛紡產品總額34.56億美元,同比增長26.29%,歐盟進口毛紡產品總額36.60億美元,同比增長12.88%,毛紡產品海外主要消費市場顯著復蘇趨勢。
與國際消費市場的初現復蘇相比,國內消費市場進一步鞏固了2020年以來的復蘇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累計零售值為13,842.50億元,同比增長11.95%。MAT2021(滾動年度統計,即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主流電商平臺天貓商城羊毛服飾銷售復合增長率23%,消費人數同比增長13%,客單價同比增長7%,人均消費頻次同比增長5%。
隨著可持續、可再生、可降解的服飾消費理念逐步興起,毛紡織產品已經逐步從傳統正裝向休閑、運動、戶外品類拓展,具有天然環保屬性的羊毛、羊絨纖維已經成為Puma、Allbirds、Lululemon、Arc'teryx、Patagonia、Woolrich等一線戶外運動品牌的重要原材料選擇。羊毛、羊絨的應用向居家、通勤、運動、戶外、家紡、產業用等多領域拓展,將進一步迎合下游多元化消費需求。
但受目前國內局部地區疫情反彈、歐美等主要毛紡織品出口市場面臨較高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的影響,未來毛紡織行業仍存在短期內終端消費需求波動的風險。根據2020年、2021年各地疫情后消費復蘇情況,服裝類產品作為可選消費品,復蘇晚于糧油、食品、日用品等必選消費品類,未出現預期的大規模報復性消費,毛紡服裝下游需求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仍需較長時間。另外,2022年以來歐美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處于較高水平,消費者實際購買力下降、能源消費支出擠占服裝類消費支出等因素可能將抑制海外主要市場需求進一步復蘇。
(4)市場供給狀況:2016年以來,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背景下,我國毛紡織行業總體規模有所收縮,行業逐步由規模發展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優勢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
產業結構調整、新冠疫情及2020年中羊毛價格異常走低,進一步加速了經營粗放型毛紡織產能出清。2021年全國毛紗線產量為17.80萬噸,同比下降3.64%,降幅較上年同期收窄0.67pct。在毛紡織行業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的背景下,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企業數量由2019年的950家下降至2021年的857家,但平均毛紗線產量整體保持平穩態勢,行業產能向剩余優勢企業集中。隨著毛紡織行業中小企業的出清,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毛紡企業產能利用情況逐漸分化,資源逐步向優質企業傾斜,行業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受近年來環保監管趨嚴、產業轉型升級等綜合因素影響,印染行業整體供給呈波動下降趨勢。根據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數據,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由2011年的593.03億米下降至2020年的525.03億米,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1%。在國際市場需求回暖的拉動下,2021年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605.81億米,同比增長15.39%,印染行業供給逐步改善。
(5)上下游影響分析:一般情況下,毛紡織產品的銷售價格隨著羊毛及羊絨的價格波動而波動。若未來羊毛及羊絨的價格在短期內大幅下跌或劇烈震蕩,將增加企業存貨管理的難度,并對公司利潤水平產生不利影響;若未來羊毛及羊絨的價格長期高企,將直接導致公司產品價格持續走高,從而抑制產品需求,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導致企業占用大量資金采購,亦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2016年至2022年6月,羊毛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如下:
?
根據澳大利亞東部羊毛市場綜合指數,澳毛價格自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下跌,受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影響加速下跌,最低跌至631.00美分/公斤,較2019年初下降53.98%。2020年9月,澳毛價格探底回升。2022年6月末,澳毛價格較2020年9月最低價上漲61.81%。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羊絨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如下:
?
根據清河中國羊絨指數,2018年下半年羊絨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較大,主要受環保禁牧政策趨嚴、飼養成本上漲、山羊存欄量下降等因素影響。2019年,受供求關系等因素影響,分梳無毛絨價格指數整體呈現緩慢下跌趨勢。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分梳無毛絨價格指數大幅下跌,最低跌至74.72點,較2019年初下降33.81%。自2020年6月起,受益于下游內外銷市場需求復蘇,分梳無毛絨價格指數穩步回暖。2022年6月末,分梳無毛絨價格指數較2020年4月最低位上漲18.54%。
從代際分布來看,85后及90后中青年群體仍然是羊毛、羊絨服飾的核心消費力量,但隨著新消費、新國貨的興起,越來越多的95后、00后等年輕群體青睞于羊毛、羊絨制品。根據天貓數據,MAT2021(滾動年度統計,即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電商平臺羊毛服飾00后消費人數增速超50%。隨著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年輕消費群體崛起、追求品質生活消費理念的流行,毛紡織產品需求持續增長。
(6)企業競爭格局分析:2016年-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企業數量呈下降趨勢,一批以低價競爭為主、盈利能力弱、缺乏研發設計能力、生產技術及工藝落后的中小企業逐步被淘汰。根據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數據,2021年,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企業數量為857家,同比下降4.03%,落后產能出清進一步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
隨著當前消費者更加追求綠色、天然、環保、高品質的服裝產品,同時創新的毛紡生產工藝進一步提升了穿著體驗、拓寬了應用場景,毛紡服裝市場規模有望增長。根據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測算,2021年全球毛紡服裝市場規模為452.40億美元,同比增長11.69%。2022年-2026年,全球毛紡服裝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為1.18%,2026年全球毛紡服裝市場規模預計可突破480億美元。根據預測數據,毛紡服裝具有穩健的長期消費需求,市場規模有望增長;但短期內毛紡織行業仍受到全球疫情反復、物流受阻、海外通脹削弱消費意愿等負面因素影響,未來市場規模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
1、毛紡紗線業務競爭對手分析:
1)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新澳股份,證券代碼:603889):新澳股份注冊地址及主要經營地位于浙江省桐鄉市,成立于1995年9月,主要從事毛紡紗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純羊絨及羊絨混紡類精紡、粗紡紗線及羊毛毛條。
2)浙文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江蘇鹿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浙文影業,證券代碼:601599):浙文影業注冊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于2002年12月,主要從事影視業務與毛紡織業務,毛紡織業務主要經營地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主要產品為精紡紗、半精紡紗、粗紡紗、花式紗等各類針織紗線、高檔精紡呢絨面料以及職業裝和高端商務服裝。
3)康賽妮集團有限公司:康賽妮集團有限公司注冊地及主要經營地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成立于2000年7月,主要產品為粗紡、精紡、半精紡、花式紗線和高檔面料。
4)河北南冠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南冠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及主要經營地位于河北省清河縣,成立于2018年3月,主要從事羊絨紗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羊絨系列紗線。
(7)毛紡織行業發展趨勢: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是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新定位。未來,毛紡織行業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調整,向低碳經濟型、科技創新型、增長集約型的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毛紡織行業“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向行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增強我國毛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
①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驅動毛紡織傳統工藝技術優化發展、裝備升級,助力綠色制造、智能制造進程,推動毛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圍繞產業結構升級、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毛紡織企業將加快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加強毛紡織工藝技術創新,提升先進制造水平和效率,提升產品研發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改善織物服用性能,增強毛紡織產品高質量供給。隨著毛紡織生產工藝的突破發展及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毛紡織產品從傳統正裝逐步向休閑、戶外、運動等多領域拓展。
②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行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毛紡織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十四五”時期,毛紡織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一方面,毛紡織行業將持續優化產能規模和產業結構,根據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印發的《毛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鼓勵龍頭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從而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提高國際競爭力水平;另一方面,毛紡織企業將圍繞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通過科技創新、智能制造建設提升綠色制造能力,向低碳經濟型、增長集約型的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
③加強行業時尚化轉型與品牌建設:商業模式變革和消費結構升級推動毛紡織行業的時尚化轉型與自主品牌建設,毛紡企業通過開展流行趨勢研究、參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活動、定期推出趨勢導向型產品和個性化需求研發方案,正逐步從傳統的生產廠商向前端調研設計、中端研發生產及后端跟蹤反饋的綜合性服務廠商轉型。同時,毛紡織企業將借助新媒體渠道,促使自主品牌向具備市場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化品牌轉型升級。
?
免責聲明:
本站新聞、行業資訊、新聞資訊、市場資訊等公開信息中部分內容與圖片來自網絡、媒體或網友(含三方合作機構)提供,版權歸原作者。中金企信本著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若出現本站公開內容存在文章內容或圖片內容版權與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司。聯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將第一時間回應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