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內燃機尾氣后處理系統行業國內外重點企業市場競爭規模格局分析及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可行性研究預測
?
內燃機尾氣排放的主要控制措施為機前控制、機內燃燒和機后處理,其中機前控制主要是控制燃油成分,減少有害物質;機內燃燒是提高內燃機的燃燒效率,使燃料充分燃燒。機前控制與機內燃燒經過多年的發展、完善,已達到較穩定的水平,因此,為滿足不斷升級的尾氣排放法規,在發動機后配備尾氣后處理系統是目前較為主流、效果相對顯著的尾氣處理方案。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3-2028年內燃機尾氣后處理系統市場發展格局分析及投資規??尚行栽u估預測報告》
尾氣后處理系統的主要原理是通過氧化催化、還原催化等過程將尾氣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等有害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CO2)、水(H2O))、氮氣(N2)等無害物質,從而降低尾氣中有害污染物含量,使其符合排放法規標準。尾氣后處理系統主要包括殼體和催化單元,以及與SCR配套使用的尿素噴射單元和噴射控制系統、與cDPF配套使用燃油噴射單元及各類傳感器等,其中殼體為催化單元及其他部件的保護外殼,起到隔熱、穩定內部結構的作用。催化單元是尾氣后處理系統的核心部件,由載體和催化劑涂層組成。
?
尾氣后處理系統的生產主要分為載體生產、催化劑涂覆和催化單元封裝3個環節,載體制造廠商生產出載體后,由催化劑廠商進行催化劑涂層的制造和涂覆,隨后催化單元交由封裝廠商進行封裝,封裝完成后最終交付給發動機廠、整車廠使用。
?
由于不同發動機的燃料類型、設計結構、功率大小等存在差異,其排放污染物的具體組成成分各有不同,因此尾氣處理催化劑需根據發動機的具體情況進行定制化配套開發。在開發階段,催化劑廠商與發動機、整機廠商需保持緊密的協同合作,通過多次送樣試驗確定最終的催化劑配方,之后發動機/整車需經過國家檢測中心測試,在環保信息系統進行環保信息公開后,催化劑廠商的相應產品方可開始配套銷售。根據生態環境部規定,尾氣后處理系統作為機動車重要環保部件之一,各個型號車型所采用的催化劑涂層、催化劑載體和封裝等的供應商信息均需進行環保信息公開(環保公告)。
尾氣后處理產業鏈中蜂窩陶瓷載體和催化劑的技術壁壘較高,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就載體而言,2018年日本NGK和美國康寧占據全球90%以上市場份額。近幾年國內企業奧福環保、凱龍藍烽、王子制陶等市占率有所提升,國六替代初期略有反復不過整體國產替代趨勢向好。就尾氣處理催化劑而言,2020年巴斯夫、莊信萬豐和優美科三巨頭的全球市占率合計高達90%,同時外資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超過71%,國內代表性企業包括中自科技、艾可藍、貴研鉑業、凱龍高科、威孚高科等,國產替代想象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