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抗蛇毒血清行業市場需求規模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評估咨詢
?
(1)抗蛇毒血清市場情況:根據2017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道,全世界每年估計有540萬人被蛇咬傷,其中270萬人為毒蛇咬傷,死亡人數達8.1萬-13.8萬人,造成截肢和其他永久性殘疾的人數是死亡人數的3倍左右。毒蛇咬傷可導致嚴重的呼吸麻痹、致命性出血、不可逆轉的腎衰竭以及嚴重的局部組織破壞,嚴重者可致截肢等永久性殘疾乃至死亡。
根據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使人致命致殘的生物效應和臨床特征綜合分析,毒蛇毒素分為四大類:神經毒類(如金環蛇、銀環蛇、海蛇)、血液循環毒類(五步蛇、蝰蛇、竹葉青、烙鐵頭)、細胞毒素(眼鏡蛇)、混合毒類(蝮蛇、眼鏡王蛇)。毒蛇的分布具有特殊的地域性,不同地區的毒蛇種類和毒性具有較大差異。我國危害較大的毒蛇種類主要有:
?
抗蛇毒血清是從經免疫的動物血漿中提取出來的用于對抗一種或多種蛇毒的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片段,世界衛生組織稱抗蛇毒血清為治療毒蛇咬傷的唯一特效藥物,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目錄,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毒蛇咬傷患者如得不到抗蛇毒血清的及時救治,致死致殘率將顯著升高。保證安全、有效、充足的抗蛇毒血清產品供應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我國十大毒蛇的名稱、種屬、毒素成分、類型和分布、推薦治療使用血清類型情況如下:
?
根據《蛇傷共識》關于抗蛇毒血清使用的基本原則,對于毒蛇咬傷救治中抗蛇毒血清的使用秉承同種專一、異種聯合的原則。
A.同種專一:同種毒素類型的蛇咬傷,選擇高特異性的同種抗蛇毒血清,可取得顯而易見的效果。
如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蝮蛇、五步蛇咬傷可分別使用抗銀環蛇毒血清、抗眼鏡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
B.異種聯合:對于無特異性抗蛇毒血清的毒蛇咬傷,由于同科不同蛇種或不同亞種蛇毒之間有相近的抗原成分,具有較強的交叉中和作用,因此聯合使用同類或相似毒性的抗蛇毒血清可治療。
例如,竹葉青咬傷可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療,必要時加用抗蝮蛇毒血清;蝰蛇、烙鐵頭咬傷可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及抗蝮蛇毒血清進行聯合治療;眼鏡王蛇咬傷使用抗銀環蛇毒血清進行治療,必要時加用抗眼鏡蛇毒血清;海蛇咬傷使用抗眼鏡蛇毒血清進行治療,必要時加用抗銀環蛇毒血清。其他罕見毒蛇咬傷也能根據“異種聯合”原則進行治療。舉例如下:
a.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20年9月成功救治并治愈惠州市首例圓斑蝰蛇咬傷患者,其診療過程為:該患者務農時被圓斑蝰蛇咬傷,在當地診所經過蛇醫放血和敷藥后,到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時已出現尿血、口腔出血情況,凝血功能指標已經低到完全測不出來。考慮到圓斑蝰蛇屬于劇毒的血液毒類毒蛇,同類的是五步蛇、蝮蛇,臨床醫生按照“同種專一、異種聯合”原則,給患者同時注射了5支抗蝮蛇毒血清和5支抗五步蛇毒血清,將該患者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資料來源: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惠州電視臺)
b.賀州廣濟醫院2021年3月成功救治并治愈一名被眼鏡王蛇咬傷患者,其診療過程為:該患者在竹林采挖竹筍時被長約2.5米、大玉米棒粗細的眼鏡王蛇咬傷,出現肌無力等危急癥狀,具有生命危險,由于眼鏡王蛇毒素為混合毒,需要注射兩種抗蛇毒血清,同時考慮到毒蛇體型較大,排毒量大,抗蛇毒血清的注射劑量按常規劑量的雙倍注射。經治療后該患者各項生命指標恢復正常,身中劇毒而告愈出院。(資料來源:賀州廣濟醫院)
c.海蛇毒神經毒素和眼鏡蛇科蛇毒的神經毒素相似,海蛇毒與眼鏡蛇毒之間有交叉免疫。在我國目前缺乏抗海蛇毒血清的情況下,使用替代品—抗眼鏡蛇毒血清和抗銀環蛇毒血清進行了治療。(《兩種抗蛇毒血清治療青環海蛇咬傷1例報告》)
d.根據2021年3月“新華視點”和“北青網”報道,在云南盈江發現一劇毒蛇新種“素貞環蛇”,這也是中國學者首次對環蛇屬物種進行命名的毒蛇,屬
于神經毒類劇毒蛇,與銀環蛇不是同一物種,目前的醫學救治方案都以機械呼吸輔助系統(呼吸機)和抗銀環蛇毒血清為主。(資料來源:新華視點、北青網)
e.根據解放軍報報道,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轄區為亞熱帶山岳叢林,夏季林間蛇蟲肆虐,嚴重威脅官兵人身安全。該旅經研究后決定,采購了抗銀環蛇血清、抗眼鏡蛇血清、抗五步蛇血清和抗蝮蛇血清,按照高效利用、及時救治、合理配備的原則,將4種抗蛇毒血清配發至偏遠邊防營連,同時配發蛇傷急救包、蛇傷預防急救知識畫冊和光盤,培訓講解蛇傷救治知識,完善毒蛇、毒蟲叮咬等20余個急救方案,有效減少蛇蟲咬傷對邊防官兵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脅。(資料來源:解放軍報)
針對毒蛇咬傷,在明確毒蛇種類后應盡快使用相應的抗蛇毒血清,在無對應抗蛇毒血清時,根據毒蛇毒素類型聯合使用同類或相似毒性的抗蛇毒血清進行對應治療,較常規劑量一般加大使用劑量,均能有效中和毒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根據同種專一、異種聯合的使用原則,發行人的四種抗蛇毒血清產品可以覆蓋我國絕大部分常見毒蛇種類,除有高特異性抗蛇毒血清治療對應的毒蛇品種咬傷外,其他毒蛇品種咬傷均可聯合搭配使用同類或相似毒性血清進行治療。
(1)我國抗蛇毒血清行業發展歷程:1970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與浙江醫科大學協作制成精制抗蝮蛇毒血清;1973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浙江省中醫研究所、浙江醫科大學試制成功精制抗尖吻蝮蛇毒血清;1975年,廣州醫學院學教研室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協作研制成功精制抗銀環蛇毒血清;1978年,廣州醫學院學教研室、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協作成功精制抗眼鏡蛇毒血清,并臨床試用;1979年,廣州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與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協作研制精制抗金環蛇毒血清,并免疫成功。
1983年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出具《關于頒發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生產批準文號及限期改進幾種產品質量的通知》(【83】衛藥字第7號),批準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取得精制抗蝮蛇毒血清、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精制抗銀環蛇毒血清、精制破傷風抗毒素、精制抗狂犬病血清等生物制品生產批準文號,并指出自1983年3月11日起,凡生產發出的制品包裝上,必須標明生產批準文號;無號者不得生產發出、銷售和使用。
2004年9月2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出具《關于同意劃轉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等4種制品批準文號的復函》(食藥監注函[2004]113號),同意將原批準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精制抗眼鏡蛇毒血清、精制抗蝮蛇毒血清和精制抗銀環蛇毒血清的批準文號劃轉至賽倫生物。
賽倫生物自2010年開始啟動抗蝮蛇毒血清的工藝升級工作,2014年完成了相應的技術儲備。2019年5月21日,該技術升級獲得了國家藥品注冊的補充申請批復。
(2)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市場情況:
I.根據同種專一、異種聯合的使用原則,發行人的四種抗蛇毒血清可治療我國主要常見毒蛇品種咬傷。
II.根據《蛇傷共識》,抗蛇毒血清的使用越早越有利,初始劑量給予2-4支是合理的,根據中毒嚴重程度決定增量與否,只要中毒癥狀持續存在,均應使用抗蛇毒血清,幾天或幾周仍可考慮使用。
III.抗蛇毒血清產品在蛇傷治療市場的具體市場容量:毒蛇咬傷作為一種被忽視的疾病,在全球范圍內都造成了重大的衛生負擔,毒蛇咬傷如得不到抗蛇毒血清的及時救治,致死致殘率將顯著升高。2017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蛇咬傷列為最優先考慮的被忽視的熱帶病。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亞洲(約40億人口)每年有200萬人被毒蛇咬傷。目前國內暫無關于全國每年毒蛇咬傷人數的權威統計數據,中國醫學救援學會在2020中國動物致傷診治高峰論壇發布了我國首部《中國動物致傷診治規范》,同時指出我國每年約有4000萬人被貓狗咬傷,毒蛇咬傷人數超過30萬,胡蜂、海蜇、蜱蟲等動物致傷事件時有發生,嚴重者可造成殘疾甚至死亡,尤其是因動物致傷導致的破傷風、狂犬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
根據抗蛇毒血清產品具體市場容量的依據:I.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亞洲人口毒蛇咬傷情況,在亞洲被毒蛇咬傷的人口比例約為0.05%(200萬人/40億人),若按此推算,我國每年毒蛇咬傷人次約為70萬(0.05%*14億人);中國醫學救援學會在2020中國動物致傷診治高峰論壇指出我國每年毒蛇咬傷人數超過30萬。因此,選擇更為謹慎的30萬人作為我國每年被毒蛇咬傷人次的統計數據。
II.世界衛生組織和《蛇傷共識》均指出抗蛇毒血清是治療蛇咬傷中毒唯一特效的藥品,假定在科學規范治療得到普及的情況下,醫生和蛇傷患者均能認知并合理使用抗蛇毒血清。
III.根據《蛇傷共識》建議:初始劑量給予2-4支是合理的,同時只要中毒癥狀存在時均應繼續使用抗蛇毒血清。因此用初始劑量“2-4支”來計算抗蛇毒血清使用量較為合理、謹慎。
根據以上依據,測算我國抗蛇毒血清產品具體市場容量的情況如下:每年蛇傷病例30萬人次*單位病例初始劑量使用2-4支抗蛇毒血清=每年市場容量60-120萬支。由于在2018年《蛇傷共識》出臺前,我國對于毒蛇咬傷的治療尚未形成共識意見或通行做法,對抗蛇毒血清用于蛇傷急救必要性的知識宣傳尚存在不足,仍有不少地區對于使用抗蛇毒血清用于蛇傷急救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導致不同地區醫生采取的治療方式存在差異,而在公司推廣不夠、產品覆蓋不足的地區,蛇傷患者還在依靠傳統中醫藥等手段治療,抗蛇毒血清目前在部分地區仍存在認知度不高的情況,一些醫療機構在臨床實踐中也存在使用中藥治療蛇咬傷的情形。
因此,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和《蛇傷共識》均指出抗蛇毒血清是治療蛇咬傷中毒唯一特效的藥品,同時公司抗蛇毒血清也是國內獨家產品,但現階段公司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在蛇傷治療領域中并未完全覆蓋全部毒蛇咬傷患者,占比仍然不高。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抗蛇毒血清是防止或逆轉蛇咬傷的毒性作用的唯一特效的治療,《蛇傷共識》指出抗蛇毒血清是治療蛇咬傷中毒唯一切實有效的抗蛇毒藥。抗蛇毒血清和季德勝蛇藥片、各地中草藥土方等中藥療法在治療原理、治療效果、適用人群、適用蛇傷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抗蛇毒血清的優勢較為顯著。
①我國蛇傷多發,部分地區抗蛇毒血清覆蓋不足:我國毒蛇有50多個品種,基本分布在長江以南區域,這些南方省份也是公司抗蛇毒血清產品重點覆蓋的區域。在各個區域和省份公司抗蛇毒血清的使用情況如下:


由于各區域毒蛇分布情況和品種不同,各省份之間的蛇傷發生輕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地理條件相似的同一個區域、蛇傷發生程度相同的省份之間,抗蛇毒血清保有量才具有可比性:與湖南同屬華中地區的湖北、與江西浙江同屬于華東地區的安徽、與貴州同屬于西南地區的四川地區,發行人的產品在這些省份覆蓋不足,市場有待拓展,具體情況如下:
?
目前,在抗蛇毒血清未完全覆蓋的地區,蛇傷患者還存在依靠傳統中醫藥等手段治療的情形。中醫藥治療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臨床中在不使用抗蛇毒血清的情況下,重癥患者面臨著較高的致死致殘率。抗蛇毒血清作為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治療蛇傷的唯一特效藥,并被列入《世衛組織基本藥物清單》,在蛇傷患者的治療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公司產品能夠全面覆蓋蛇傷多發區域,將極大的降低蛇傷致死致殘率,挽救患者生命。
②目前臨床中抗蛇毒血清的使用劑量不足:2019年之前,對于毒蛇咬傷的治療尚未形成共識意見或通行做法,不同地區醫生采取的用藥方式和用藥劑量存在差異。臨床中,針對蛇咬傷病患存在只采取不到2支抗蛇毒血清的治療劑量,在后續的療程中以中草藥替代治療的情況。2018年12月,超過30名專家和醫生組織的“中國蛇傷救治專家共識專家組”在中華醫學會主辦的權威期刊《中華急診醫學雜志》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蛇傷救治專家共識》(以下簡稱《蛇傷共識》),指出“初始劑量給予2-4支是合理的,根據中毒嚴重程度決定增量與否。建議每6-8h檢測臨床和實驗室指標一次,根據檢查結果可考慮每次追加劑量2支,至少2-3次”,“只要中毒癥狀持續存在,均應使用抗蛇毒血清,幾天甚至幾周仍可考慮使用”。
根據《蛇傷共識》,蛇傷患者合理的初始用藥劑量為2-4支,后續只要中毒癥狀存在,仍應繼續使用血清而非中草藥的替代治療,后續用量至少在4-6支。目前臨床中使用的2支血清劑量為保守用量,抗蛇毒血清的使用劑量明顯不足。未來隨著《蛇傷共識》的普及,患者用藥量將進入正常水平,能夠使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復,減少傷殘后遺癥的發生。
③社會關注度增加,企業將加大力度普及產品:作為一種被忽視的疾病,毒蛇咬傷不僅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都造成了重大的衛生負擔。但由于毒蛇咬傷在全球范圍內缺乏統計數據和準確的信息,缺乏相應的流行病學數據,因此2019年之前在我國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蛇傷診療標準,臨床醫生無法普及科學的用藥和救治方案。
2018年12月,中國蛇傷救治專家共識專家組參照相關國際指南,結合近年來我國蛇傷的救治經驗與研究,編寫了《蛇傷共識》,旨在制定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蛇傷救治指導性文件,進而幫助臨床醫生確立蛇傷救治的規范治療方案。
2019年5月第七十一屆世界衛生大會,由于認識到毒蛇咬傷造成過多的痛苦,且迄今全球衛生界基本上忽視了該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審議了關于全球蛇咬傷負擔的報告,啟動了預防和控制毒蛇咬傷全球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將毒蛇咬傷引起的死亡率和殘疾率降低50%。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國抗蛇毒血清行業市場監測及投資環境評估預測報告》
(3)中藥及中成藥:在我國,除抗蛇毒血清外,一些中藥及中成藥也常用于蛇傷治療,比較常見的有季德勝蛇藥片等。蛇藥片屬于中成藥,按照說明書,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用于毒蛇、毒蟲咬傷。由于抗蛇毒血清的推廣力度不足以及相關急救知識的缺乏,部分醫生可能選擇僅使用中藥進行治療。
但根據蛇傷的應急處理指引,對于絕大多數毒蛇咬傷,均需要在第一時間使用抗蛇毒血清進行救治,中藥及中成藥可用于之后的輔助治療。
(4)細分行業的市場格局:在蛇傷治療領域,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抗蛇毒血清是防止或逆轉蛇咬傷的毒性作用的唯一特效的治療,《蛇傷共識》指出抗蛇毒血清是治療蛇咬傷中毒唯一切實有效的抗蛇毒藥。公司抗蛇毒血清是國內獨家產品,目前國內不存在其他屬于抗蛇毒血清的競品存在。但另外一方面,毒蛇咬傷作為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在全球范圍內都造成了重大的衛生負擔,被毒蛇咬傷因未得到及時救治或者未采用科學規范治療方案而導致的致死致殘情況較為普遍。2017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蛇咬傷列為最優先考慮的被忽視的熱帶病。
根據研究資料,我國抗蛇毒血清蛇傷治療領域仍具備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但由于目前抗蛇毒血清在部分蛇傷高發地區覆蓋率較低、臨床藥品使用不足、社會認知及相關企業推廣力度等原因,抗蛇毒血清產品在蛇傷治療領域的覆蓋率未達到理想目標,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未來,依托《蛇傷共識》和“世衛組織全球戰略”,國內企業應持續加強宣傳推廣、提高產品覆蓋率,減少我國因毒蛇咬傷而死亡和致殘的人數,抗蛇毒血清產品銷售將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