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筑設計行業市場盈利規模前景預測及市場需求潛力可行性研究
?
建筑設計市場需求及發展前景情況:作為工程建設價值鏈的前端,建筑設計行業主要為商業辦公、科教文化、醫療等公共事業,鐵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建筑及居住建筑等,涉及國民經濟生產生活眾多領域的投資建設項目提供相關設計咨詢服務。
因此,下游行業的發展情況及建筑設計行業自身發展前景,是建筑設計行業市場容量及行業企業整體盈利能力變動的兩個核心驅動因素。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建筑設計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調查分析及發展戰略規劃評估預測報告》
(1)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建筑設計行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2005年至2019年間,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增速均在5.7%以上;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2021年初步核算的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較2020年增長8.1%。與此同時,我國在保持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協調性,著力改善經濟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堅持穩中有進、轉型升級、提高質量的發展戰略。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建筑投資、房地產開發等建設需求,促進了建筑業與房地產行業的不斷發展,從而為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支撐建筑設計行業穩定發展:建筑設計業務發展與城鎮化率有著直接的聯系,城鎮化率的提高使得相關主體有更多的需求去尋求建筑設計咨詢服務。受益于宏觀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近年來我國非農產業及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城鎮及城市集中,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89%,較上年增長3.29%;2021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較上年增長0.83%,但仍明顯低于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我國城鎮化潛力巨大。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提出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通過加快發展重點城市群、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等措施進一步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通過改善城市公用設施、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等措施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新型城鎮化城市開發更加強調綜合性,即圍繞人的需求進行綜合開發,要求對城市進行更持續細致的管理運營,對城鎮化發展的“量”與“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城鎮化水平“量”與“質”的快速提升。一方面,城市新增人口增加帶來的住房需求將有力促進房地產住宅投資規模的增長,進而為住宅領域建筑設計行業發展提供基礎市場需求保障;另一方面,包括老舊小區、街區改造在內的城市更新需求,以及與城市房地產住宅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需求隨之增加,進而為相應領域的建筑設計業務市場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穩定增長,從而為下游建筑業、房地產等行業的增長提供充足動力,最終推動建筑設計行業的持續增長。
(3)國家城市群建設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潛在動力: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2020年1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專題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到,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地區作為極,建設面向世界的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區域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各區域之間將地域優勢、資源優勢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形成完整、互補的產業鏈分工,形成產業發展合力,推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與空間布局的協同發展,實現區域間的功能互補。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例,通過突出成都、重慶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使成渝地區城市群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進一步縮小城市間發展差距,實現城市建設與管理方式革新,進而提升城市群競爭力。近年來,在一系列配套政策驅動下,上述核心區域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總體逐年增長,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帶動了對應區域建設項目規模的快速增長,為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潛在動力。
(4)居民消費結構全面升級,為建筑設計行業創造直接增長來源: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住房是居民重要的消費領域,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居住環境需求及住房消費能力增強的雙重驅動下,我國居民住房消費面臨全面升級,不僅將帶動中高端住宅市場需求的穩定增長,而且還將帶動包括商業建筑、辦公建筑、商業綜合體、科教文衛建筑等在內的公共建筑市場需求的持續增加,從而為建筑行業發展創造直接的需求來源,進而推動建筑設計行業的持續增長。
(5)老舊小區改造、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將賦予建筑設計行業更多機遇: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2020年“十四五”規劃亦提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可以預見,老舊小區改造、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為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賦予了新的機遇。我國房地產業已告別爆發性增長時期,或將長期保持溫和增長的態勢。房地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將驅動上游建筑設計行業持續成長,為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帶動建筑設計業務需求的穩定增長。
(6)建筑設計行業下游建筑業、房地產等行業的整體發展規模從總體上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為建筑設計行業提供穩定的市場需求
①下游建筑業方面。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總產值呈增長態勢,自2005年至2020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從2005年的3.46萬億元增長到26.39萬億元。十五年間我國建筑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52%。
②房地產行業方面。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建筑設計行業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主要需求方,建筑設計企業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開發需求提供相關工程設計咨詢服務。房地產投資的增長對建筑、建材、基礎設施建設等上游行業,以及裝修、家電、租賃、商業服務等下游行業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建筑設計行業作為房地產開發的上游產業,行業發展受房地產開發投資變動影響較大。
2005年至2021年間,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迅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47,602億元,比上年增長4.4%。相較而言,2005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僅為15,909.25億元,增長約9.28倍。近年來,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趨緩,但新增投資額仍持續處于高位,如2021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較2020年仍增長6,159億元。
同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趨勢一致,十五年間我國房地產住宅開發投資也快速增長,住宅投資占到了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的七成左右,大大促進了居住建筑建筑設計市場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我國房地產住宅開發投資額為111,173億元,同比增長6.40%,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5.32%。在新型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居民住房消費全面升級、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等因素的驅動下,我國建筑業及房地產等行業整體仍將呈平穩增長的態勢,從而為建筑設計行業市場需求創造持續增長的空間。
(7)在文旅地產、城市更新、適老產業和綠色建筑等四個方面,國家相繼出臺相應的政策予以鼓勵發展并明確方向,給建筑設計行業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①文旅地產方面:根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統計,2015年至2020年國內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持續增長,旅游產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帶動文旅地產的需求日益增長。文旅地產是以旅游度假為目的的房地產開發、營銷模式,其開發項目全部或部分實現旅游功能。隨著政府及企業主導的文旅地產項目增加,將為建筑設計行業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
②城市更新方面:2021年3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相繼召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未來五年城市更新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從過去的“粗放式發展”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城市更新的需求也在不斷強化。未來城市建設不再盲目追求規模擴張,中國城鎮化將從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城市更新需求巨大。通過城市更新,可以進一步優化重塑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發展活力,對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城市更新設計將成為建筑設計行業重要的業務方向,業務空間巨大。
③適老產業方面: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正式公布。我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將面臨人口非均衡發展的壓力。
老齡化現象的加劇,為養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為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進而為建筑設計行業創造新的業務機會。目前,我國養老房地產開發的主體包括房地產開發商、保險公司和養老服務機構,產品類型也基本上涵蓋了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需求。在人口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加深的基礎上,建筑設計行業的適老化產品開發,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價值。
④綠色建筑方面: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內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全社會排放量的50%左右,“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與推廣不僅會決定“碳中和”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而且也會推動廣泛的技術創新,從而帶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2020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等多部門頒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在此背景之下,綠色建筑的開發將進一步加大,從而給建筑設計行業帶來新的業務機會。
綜上,建筑設計行業自身發展前景良好,下游行業整體發展規模持續增長。在上述因素的驅動下,未來一段時間內,建筑設計行業市場容量及行業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