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行業市場應用規模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環境可行性規劃研究
?
1、地理信息行業發展規模總體持續向好:
(1)行業經濟地位愈加凸顯: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地理信息產業的融合發展,地理信息行業的發展模式也在發生迭代巨變,企業的業務模式也從簡單的提供數據發展到提供數據挖掘、應用、服務等全流程地理信息解決方案。根據自然資源部測繪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國際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0年全球地理信息產業的累計產值將達到4,390億美元,通過地理信息為全球經濟帶來的貢獻遠遠超過2萬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地理信息市場規模將至少達到5,491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4.58%。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地理信息行業市場發展動態監測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2022版)》
(2)行業規模穩固提升:國家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引導政策,推動我國地理信息行業蓬勃發展,行業產值因而逐年穩固提升。根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1)》披露數據,2008年至2020年,我國地理信息行業總產值從600億元增長至6,89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2.56%,發展勢頭強勁。
2008-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行業總產值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其中,公司所處的細分領域:地理信息服務領域與地理信息軟件開發領域發展情況如下:
①地理信息服務領域: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監測企業數據顯示,2019年地理信息服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15.6%;人均營業收入54.6萬元,較上年增長11.9%。受疫情影響,2020年地理信息服務企業平均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3.6%,增速有所下滑;人均營業收入48.3萬元,較上年下降4.8%。
②地理信息軟件開發領域:目前地理信息軟件已被廣泛運用于智慧城市、自然資源、民政民生、應急管理、市政交通、公安安監、工程建筑、軍工防務等眾多信息化建設相關領域,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監測企業數據顯示,2019年地理信息軟件開發企業平均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11.1%。受疫情影響,2020年增速有所下滑,同比增長3.2%。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全球及中國地理信息軟件行業市場專項調查研究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2022版)》
2、時空大數據為行業深度賦能:
(1)時空大數據與地理信息行業高度相關:時空大數據包括位置軌跡、地圖數據、遙感影像數據等,涉及時間維、空間維和屬性維三大維度,是大數據與時空屬性的融合體。面向時空大數據的地理信息產業由上游的數據獲取、中游的數據處理、下游的信息服務及各類應用,以及貫穿整個產業鏈的硬件制造和軟件開發組成。在城市治理的背景下,需要解決時空大數據的“即時更新、海量搜集、多樣整理、數據開發與利用”,而時空大數據的應用是通過發現大數據中的關聯性,較為準確地預測城市未來治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因此,時空大數據與地理信息行業高度相關。
(2)國家積極推進時空大數據與地理信息產業的深度融合: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促進時空大數據發展的相關政策,鼓勵時空大數據與地理信息產業各相關領域的融合。2017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強對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環境、災害、生態等多要素調查,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支撐;2019年,自然資源部頒布《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時空大數據平臺是連同云計算環境、政策、標準、機制等支撐環境,以及時空基準共同組成時空基礎設施。
(3)時空大數據推動地理信息產業轉型并深度賦能:當今社會已進入全面大數據時代,地理信息相關數據的多源性與海量性逐步凸顯,同時用戶的數據需求已從三維延伸至四維(三維+時間維度)。因此,傳統地理信息技術手段已經無法為地理信息所關聯到的各個行業領域的各類業務支撐與服務,而基于地理信息行業的時空大數據概念與相關技術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時空大數據可為地理信息產業應用于各行業領域的快速響應、迅速計算、海量存儲、高效決策需求進行賦能。具體來說,時空大數據可為地理信息產業附加如下能力:
?
3、時空大數據平臺推動地理信息行業轉型:隨著新基建背景下的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地理信息領域在人口、產業、市場等領域已完全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數據規模,如今匯聚成面對空天地海一體的大規模多源異構和多維動態的數據流,無論從地圖的實時動態性、主題針對性、內容復合性、載體多樣性等特性,還是從表現形式個性化、制作方法現代化、應用泛在化等特征,其數據量已呈幾何倍數增長。
時空大數據平臺是把各種分散的點數據和分割的條數據等匯聚到一個特定的平臺上,并使之發生持續的聚合效應。這種聚合效應是通過數據多維融合的關聯分析與數據挖掘后,揭示事物的本質規律。目前我國時空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分為兩個層次。首先,將時空框架數據聚合在特定平臺上,建立聚合時空變化數據的時空大數據平臺;其次,以時空大數據平臺為框架,聚合城市各部門各行業數據,構成部門或行業的應用型時空大數據平臺。時空大數據平臺是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大數據發展的高級形態,也是推動地理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專業編制《地理信息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企業投融資、項目立項、銀行貸款申請、批地申請等提供專業化優質服務。
4、3S技術的融合與提升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在地理信息行業產業鏈上,GIS、RS及GNSS均有相應的企業從事對應工作,產業發展越來越成熟。近年來,行業技術的發展促使3S技術逐步有機結合,構成了整體上的實時動態觀測、分析和應用的運行系統,為科學研究、政府管理、社會生產提供了新一代的觀測手段、描述語言和思維工具。以災害評估為例:政府可以利用RS獲取大范圍數據,通過解譯技術對受害區域進行災前災后對比,評估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利用GIS可以在災前進行災害模擬制定救災方案,在災中和災后為救援提供分析技術支撐。因此,3S技術正逐步趨于融合,地理信息服務領域的內外業一體化、軟硬件一體化也更加明顯,進而推動地理信息行業的快速發展。
5、產業下游應用領域不斷豐富:地理信息行業與各領域、各行業息息相關,并且隨著與時空大數據的深度融合,其下游應用領域不斷豐富,推動行業在技術、產業、業態、模式等方面的發展。
(1)自然資源領域:中共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自然資源部及各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相繼組建,新時期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能逐步確立。圍繞“兩統一”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對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所有者權益、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生態修復等核心領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自然資源部將“兩統一”設計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等環節。建立時空大數據驅動自然資源管理新模式,通過建立以自然資源“一張圖”、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支撐的自然資源大數據中心,形成集約化的資源中心與能力中心,服務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不動產及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國土空間規劃監管決策業務落地。
自然資源信息化成為實現自然資源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效手段和有力支撐,通過數據治理整合多源數據資源,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支撐,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不動產及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三大應用體系,實現“全域、全業務、全生命周期”的自然資源信息化。
(2)軍工防務領域:地理信息行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現代戰爭的形態,在國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戰爭開始前,可獲取戰區及其周圍地區的軍事地理信息;戰時可進行戰場偵察、信息更新、軍事指揮與調度、武器精確制導等;戰后則可隨時作出戰略調整與部署。地理信息行業的發展在國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憑借信息技術與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地理信息行業在軍工防務領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其中以戰場環境時空體系建設、戰場環境時空大數據服務、智慧軍營建設發展較快。
(3)智慧城市領域: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在城市中各行各業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我國最早于2012年啟動智慧城市較大規模的試點,2015年底,中央網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2016年底印發的《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確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將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確認為國家工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9版)》提出了時空大數據平臺是智慧城市建設與運行的基礎支撐,同時指明數字孿生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規劃、設計、運營和維護質量。為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分級分類建設,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深化服務“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在國家智慧城市發展號召下,公司結合自身在地理信息行業10余載的技術創新與人才積累,在時空大數據、智慧城市、城市治理等領域進行探索,目前已形成自主可控的時空大數據平臺產品,并成功應用于廣東、福建等地的智慧城市及城市治理建設項目中,同時公司還積極探索數字孿生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取得了GIS+BIM融合分析、BIM模型輕量化等關鍵技術突破。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專業編制《地理信息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企業投融資、項目立項、銀行貸款申請、批地申請等提供專業化優質服務。
(4)應急管理領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社會運行系統日益復雜,安全風險不斷增大。應急管理部相繼出臺《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2018-2022年)》、《地方應急管理信息化實施指南》和《應急信息化系統地方建設任務書(2019和2020)》等應急信息化政策文件。以應急災害大數據為中心,融合時空大數據、BIM、CIM等構建科學、全面、開放、先進的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實現應急可視化管理、突發事件監測預警、災情信息統一發布、高效應急處置及災后恢復輔助決策。因此,地理信息行業在應急管理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
(5)民政民生領域:隨著我國商貿物流、智能交通、區位規劃、養老服務、社區服務、全域旅游等領域基于地名地址的專業化、精細化需求不斷提升,公司通過收集地名地址大數據形成地名地址庫,全方位分析各地區的地名地址元素,形成的區劃地名服務的綜合性行業解決方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