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優勢企業競爭戰略研究及上下游全產業結構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
(1)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所處的行業位置:
①品牌終端商,即擁有品牌的消費電子產品終端廠商,如蘋果、小米、華為等,它們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處于整個產業鏈條的最前端位置。
②代工商,即具備整體系統集成制造甚至設計開發能力的生產制造商,如富士康、和碩聯合、仁寶、廣達、緯創等,他們直接從終端廠商接單,同時也將部分訂單分包給下一級生產商。
③核心元件和重要組件的生產商,這類企業專注于產業鏈條的某些關鍵環節。核心元件和重要組件,在電子設備中完成數據傳輸、運算、存儲、聲光電等相對獨立功能的單元,例如筆記本電腦中的CPU、顯卡、聲卡、內存、硬盤、LCD屏幕等,主要由專業硬件廠商或稱組件商生產,例如高通(芯片)、三星(液晶模組)等。
④外殼、連接軸、支架等結構件的生產商,用于構成消費電子產品的外形、提供容納內部零部件的空間,主要通過注塑、沖壓和壓鑄等工藝對塑料和金屬等材料加工而成。
⑤各類實現特定功能的器件生產商,用于替代傳統金屬螺絲、散熱片等零部件實現消費電子產品內部零部件間的絕緣、粘接、緩沖、屏蔽、導電等功能的高分子薄膜、膠帶、泡棉、銅箔等內部功能性器件,以及對消費電子產品外觀進行美化、觸控、防護等功能的銘牌、觸控板、顯示屏面板等外部功能性器件。筆記本電腦轉軸屬于上述第四類。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國筆記本電腦轉軸市場發展規劃及投資戰略可行性預測報告》
(2)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的發展歷程:筆電轉軸產業隨著1985年東芝在歐洲發布了世界上一臺筆記本電腦東芝T1100之后而產生,大至分為三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85年-2000年,此階段為轉軸行業開始發展階段,由于操作系統、CPU、主板、LCD屏幕等電腦主要零部件限于當時的生產技術,導致筆記本電腦價格居高不下,很難進入大眾市場,因此轉軸產業也發展緩慢。
第二個階段從2000年-2008年,此階段為轉軸行業快速發展階段。隨著電腦生產技術的提升以及各主要零部件如CPU、主板、LCD屏幕等價格的降低,筆記本電腦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所接受,因此轉軸行業也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
第三個階段從2008年至今,為平穩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平板電腦高速發展和應用,造成筆記本電腦市場逐漸趨向平穩。
隨著筆記本電腦的快速更新換代,轉軸產品的功能和形態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發展史上看,2013年是筆電轉軸行業轉變的重要分水嶺,此前的轉軸產品都是傳統型、一字型、包覆型、鋁合金型、自動閉合型。2013年之后大量可變形的筆記本電腦轉軸產品如雙軸型、中心型產品面世,一方面適應了筆記本電腦輕薄、造型多變的行業趨勢,另一方面也使得整個行業向精密化發展。這種變化趨勢淘汰了一些技術落后、以量取勝的粗放型企業,一些技術領先企業成為行業新的領頭羊,同時也提升了整個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水平,使得筆電轉軸行業脫穎而出成為五金轉軸行業中的高附加值細分行業之一。
(3)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的市場容量: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在整個筆記本電腦產業鏈條中屬于定制化的結構件,其定制化的屬性意味著筆記本結構件企業一般需根據下游客戶的訂單制定組織采購和生產計劃,市場的容量基本由市場需求所決定。因而筆記本電腦轉軸的需求量取決于消費者對最終消費產品筆記本電腦的需求,其受宏觀經濟景氣周期、消費者偏好、消費電子產品廠商的創新、行業技術創新與技術路線選擇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綜合影響。
在宏觀經濟景氣、周期高漲的時候,社會總需求旺盛,市場對諸如筆記本電腦等的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反之,在總體經濟形勢低迷時,市場需求也會隨之降低。
其次,從消費者需求方面看,消費者偏好的多樣性促進了消費電子產品百花齊放。消費者的需求具有多樣性,不同消費者對消費電子產品的外觀、功能、體積、價格、品牌等的要求各不相同,從而使消費電子產品日益顯示出個性化、定制化、時尚化的趨勢。
從供給方面看,終端廠商的不斷創新實現了“供給創造需求”。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制造商就是這種需求的開發者和培養者。筆記本電腦的性能越來越先進,外觀和功能也越來越多樣化,人們的消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被改變,新的市場需求不斷地被培養和挖掘。
而2020開年至今,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環境步入低迷。但對于筆記本電腦行業來說,疫情催生了大量的遠程辦公、遠程學習需求,從特征來看,筆記本電腦在疫情中擁有其它電子設備無可替代的屬性,即遠程生產力工具。2020年筆記本電腦產品銷量增長明顯。2020年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到2.36億臺,同比增長36.4%;2021年將保持增長勢頭,市場將增長9.4%,達到2.58億臺。而對于筆記本電腦轉軸而言,該產品一般為各大品牌筆記本電腦生產制造商的配套零組件,每臺筆記本電腦必須配置兩個筆電轉軸,筆記本電腦轉軸的市場容量整體上與筆記本電腦整機出貨量基本保持一致。按每臺筆記本電腦配備兩個轉軸進行估算,2020年整個筆電轉軸市場的出貨量約為2.36億套,2021年出貨量約為2.58億套。
(4)行業特有的經營模式及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特征:
①周期性:由于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與下游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的發展情況密切相關,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關,其下游行業由于直接面對消費者,從而不可避免地會受宏觀經濟景氣程度的影響而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增加,會增加對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在經濟低迷時,消費者可支配收入減少甚至出現失業,會減少或取消電子產品消費。因此,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產業會隨著宏觀經濟的周期波動而波動。
近年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產業發展迅猛,推動了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的發展。雖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已進入到成熟期,相對增速有所減緩,但產品更新換代、技術革新速度較快,對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仍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智能穿戴設備及其它消費電子產業正在快速發展,有助于擴大對功能性器件的市場需求。以上因素為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減弱了下游消費電子行業周期性波動所導致的行業周期性波動。
②季節性: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的生產和銷售受下游筆記本行業需求波動的影響較大,每年的國慶節、圣誕節、元旦、春節等節日前后為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旺季,相關消費電子生產廠商往往提前生產和備貨,以備戰銷售旺季的到來。基于上述行業特點,公司產品的銷售旺季一般在下半年,2018年至2020年,公司下半年的銷售收入均超過當年收入的50%。符合行業的季節性慣例。
③區域性:筆記本電腦零部件行業呈現出顯著的區域性,筆記本電腦轉軸產品的生產和交貨存在批次大、次數多、交期短的特點,因此,為了降低物流成本和產品損耗,行業企業往往選擇靠近下游客戶建設生產基地,以獲得就近配套的競爭優勢。目前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受大陸地區政策和低成本優勢的吸引,主要在昆山、合肥、重慶等周邊地區設立工廠,其結構件和其它零部件供應商也跟著在周邊進行配套建設,建立了完整的筆記本電腦供應鏈。公司生產基地也分別設在昆山、重慶,與這一區域性的行業特點是吻合的。
(5)進入行業的主要障礙:
①先入壁壘: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下游終端品牌制造商通常會在國內外建立完備的供應鏈體系,行業內先入企業經過嚴格的供應商資格認證后,與下游終端客戶達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雙方合作的黏性較強。在既定的供應鏈體系下,若供應商足以達到其技術水平、性能和供貨等要求,下游品牌制造商將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更換供應商意味著面臨較長時間的轉換成本。因此,對于行業新入者而言,難以獲得足夠的優質客戶來支撐企業的快速發展。
②技術壁壘: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生產涉及工藝設計、機械加工、材料科學、CAD/CAE/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工程/計算機輔助制造)一體化等多學科多領域技術,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因此要求企業必須具有較強的產品開發設計能力和較高的技術水平。
隨著筆記本電腦對輕盈、便捷、環保等方面要求逐步提升,對各類零部件及模具產品的性能與質量要求也日趨嚴格。同時,各大筆記本電腦廠商的新產品開發周期正在逐漸縮短,對筆記本電腦轉軸生產企業的綜合設計和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記本電腦轉軸企業必須準確把握產品所依附產業的發展方向,持續跟蹤和吸收行業內最新技術,并通過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性能指標以及可靠性。
③規模壁壘:首先,筆記本電腦轉軸生產商需要形成自身的規模優勢,才能降低產品的成本,保證企業的利潤空間和議價能力;其次,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具有短時需求量大的特點,對供應商大規模、高質量、快速交付訂單的能力要求很高,這就決定了筆記本電腦轉軸生產商必須具備足夠大的產能和規模,以滿足下游企業短時大批量的交貨要求。新進入的企業缺乏規模化生產管理的經驗,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成本、規模方面的優勢。
(6)筆記本電腦轉軸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①行業集中化:近年來,行業下游終端筆記本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品牌在成本控制和渠道管理上越來越處于劣勢,預計最后將不得不選擇退出,退出后的市場空間將被其它品牌瓜分。
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筆記本電腦市場上,惠普、聯想、戴爾三大筆記本電腦廠商市場份額分別為23.67%、23.51%和13.69%。下游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使品牌商在選擇上游供應商時更加注重規模、管理和技術能力,大型筆記本電腦轉軸生產企業將獲得更多機會,下游集中度的提高也將導致本行業集中度的提高。
②轉軸產品趨精密化、輕薄化:為了對抗電子移動設備產品的強大消費增長勢頭,PC產品向更輕薄、更便攜發展,要求與之配套的轉軸產品也更加輕便、精密、耐磨,同時在功能上適應多種傳動需求。對于筆記本電腦而言,以往的轉軸最大旋轉角度只能達到180度,現在的轉軸產品能實現360度的旋轉,同時還能實現分體式、滑軌等多種傳動功能。一體機電腦、二合一平板電腦等新穎便攜式電腦的面世,也對轉軸產品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此情況下,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更容易獲得終端品牌商認證資格,從而在業內處于領先優勢。
③生產設備智能化:隨著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大批量的產品,自動化組裝也在行業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受我國裝備制造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的制約,國內大部分筆記本電腦零部件生產企業設備自動化程度較低,缺乏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的能力,生產線較為依賴人工操作,產品穩定性不高。先進的加工技術與裝備是提高生產效率和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筆記本電腦零部件市場,設備智能化程度高的企業才可以保證產品研發的持續創新,對供應鏈的管理控制也更為有效,其高效的設計研發、生產調度、生產規模化和精細化品質管理能力可以更好的滿足下游客戶需求,才能在長期經營中形成的規模化低成本采購與快速高效的供貨能力。
④本土化趨勢明顯:2008年以前中國大陸地區只有少數幾家筆電轉軸生產廠家,年出貨量不足100萬套。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有大量中小企業進入該領域。目前,行業領先的轉軸生產企業主要是臺灣企業或其在大陸的子公司,包括新日興、兆利工業、鑫禾科技等,其在轉軸領域經營多年,有較為豐富的技術儲備和經驗積累,與客戶尤其是大客戶之間形成了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同時,大陸近幾年來出現的大量中小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在技術、經驗積累以及客戶資源等各方面仍不能與領先的臺灣企業相抗衡。
目前,國內轉軸生產廠家主要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隨著近十幾年來,全球制造業的中心逐步轉移至中國,電腦、相機以及其他代工廠商均在內地設立工廠,擁有著產業集群優勢、人力技術優勢、制造成本優勢等競爭力,臺灣廠商近年來也面臨著人工成本上升、毛利率下滑的影響,份額逐年被侵蝕。隨著更多大陸廠商掌握核心技術,以及本土化采購趨勢下,國內筆電轉軸生產廠商有望面臨產業轉移機會,逐步成為筆電轉軸廠商的重要生產廠商。
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各代工廠商的原材料生產周期、物流時間均大幅縮短。因此大規模的從本土進行采購已成為各大生產廠商的趨勢,憑借著較高的品質以及低廉的價格,國內生產廠商在與外資企業相比中體現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