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大豆蛋白行業市場發展戰略規劃指導研究及競爭規模前景預測
?
1、植物蛋白及大豆蛋白概況:
(1)植物蛋白:蛋白質是生命和機體的重要物質基礎,由氨基酸組成。人體的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有12種人體可以通過自身生化反應合成,稱為非必需氨基酸,剩余8種氨基酸人體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提供,稱為必需氨基酸。
根據來源不同,蛋白質可分為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其中,動物性蛋白質主要來源于禽、畜及魚類等的肉、蛋、奶,動物蛋白以酪蛋白為主,其氨基酸模式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模式較接近,必需氨基酸在人體內利用率較高,一般為優質蛋白質,營養價值較高,但攝入大量動物蛋白的同時,會導致動物油脂和膽固醇攝入較高,誘發肥胖癥、心血管病、高膽固醇癥等疾病。
植物性蛋白質則主要來源于米、面和豆類產品,相對于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具有更低的膽固醇、動物激素和飽和脂肪酸,更適合肝臟疾病患者,也有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植物性蛋白分為兩類,一類為完全蛋白質,另一類為不完全蛋白質,其中大部分植物蛋白為不完全蛋白質,如米面類植物蛋白中因缺少賴氨酸(一種必要氨基酸),其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程度相對較差,為不完全蛋白質。而大豆蛋白為完全蛋白質,是眾多植物蛋白中的蛋白質明星,其既具有動物蛋白質中氨基酸利用率較高的優點,又能規避油脂和膽固醇較高的危害,是理想的動物蛋白替代品和互補品。
蛋白產品分類
?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國植物蛋白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可行性報告》
(2)大豆蛋白:大豆被稱為“綠色牛奶”,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大豆及其制品中蛋白含量很高,居于植物蛋白之首,且蛋白種類豐富,有2S球蛋白、7S球蛋白、11S球蛋白和15S球蛋白四種球蛋白及人體必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此外還含有嬰兒必需的氨基酸組氨酸;大豆中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是優質的食用油,含有亞麻酸、亞油酸、DHA等,具有防止動脈硬化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大豆中的低聚糖和膳食纖維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通過改善腸道蠕動,減少消化殘渣通過大腸的時間,改善腸道功能,具有預防結腸癌和肥胖病等功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倡以現代營養理念引導食物合理消費,到2020年全國人均消費豆類13千克。我國為大豆原產地,大豆食品加工歷史悠久,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大豆及大豆制品愈發成為我國居民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大豆蛋白是一種天然類全價蛋白,其氨基酸組成與牛奶蛋白質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質,且不含膽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質—異黃酮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對促進人體健康、均衡營養、增強體質具有重要作用,美國食物與藥物管理局(FDA)曾在1999年發表聲明稱,每天食用25克大豆蛋白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大豆蛋白包括粉狀大豆蛋白和組織化大豆蛋白兩類。其中,粉狀大豆蛋白又可進一步分類為大豆蛋白粉、大豆濃縮蛋白和大豆分離蛋白,組織化大豆蛋白即為大豆組織蛋白。大豆蛋白具體分類情況如下:
?
(3)大豆膳食纖維:大豆膳食纖維產品是由大豆蛋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纖維經脫水、干燥、超微粉碎等工藝加工而成,含有約10-20%的蛋白質和60-75%的膳食纖維(均為干基),其中的膳食纖維主要來源于大豆的子葉,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及果膠類物質、糖蛋白和木質素等組成,具有明顯的降低血漿膽固醇、調節胃腸功能及胰島素水平等功能。大豆膳食纖維主要應用領域及使用效果如下:
?
?
2、行業發展現狀:
(1)伴隨健康飲食理念深入人心,全球植物蛋白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大豆蛋白在植物蛋白質中占據主導地位,全球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隨著健康飲食的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植物蛋白相對動物蛋白的優越性和互補性。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規模估計為53.22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9.46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9.04%。
2015-2025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收入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國大豆蛋白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大豆種植歷史悠久,最早在中國種植后,向世界各地流播,目前全球已形成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大產區。同時,相比于其他植物蛋白,大豆蛋白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且含有全部8種“必需氨基酸”,是植物蛋白中最優質的完全蛋白,被稱為“植物蛋白之王”。由于大豆原材料供給充足,大豆蛋白營養價值較高,且大豆蛋白產出率較高,故大豆蛋白在植物蛋白中應用最廣,占據了植物蛋白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在植物蛋白市場中處于主導地位,根據中金企信市場調研數據,2019年全球大豆蛋白市場規模約31.20億美元,占植物蛋白市場價值的一半以上。未來預計大豆蛋白市場規模會隨著植物蛋白市場規模的增長保持持續增長趨勢。
(2)政策助力我國大豆蛋白產業迅速崛起,我國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廣受全球歡迎:大豆蛋白行業作為農副產品加工業,有利于上游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其發展歷來得到國家重視及大力支持。我國大力鼓勵培育大豆加工產業鏈經濟增長點,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聯合發布的《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國內非轉基因大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功能性大豆蛋白、大豆膳食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增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的特色產品供給,增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中高端產品供給。同時,我國政府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糧食產業的深加工轉化,鼓勵糧食企業探索多途徑實現糧油副產物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在此背景下,我國大豆及大豆蛋白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目前,中國用于大豆蛋白生產的大豆量處于逐年增加狀態。2019年,我國大豆產量約為1,810萬噸,其中約240萬噸用于大豆蛋白加工。到2024年,我國用于大豆蛋白生產加工的大豆量將達到373.04萬噸。
2018-2024年中國用于大豆蛋白生產的大豆量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我國種植大豆主要為非轉基因大豆,相比于轉基因大豆,非轉基因大豆具有含油量低、營養價值高的特點,更適合大豆食品的加工生產。我國非轉基因大豆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主要產區,以此為原料生產的大豆蛋白廣受歐、美、澳、日、韓等國家歡迎,生產的大豆蛋白出口國家和地區近百個,2019年全年僅大豆分離蛋白出口量就達到近20萬噸,在世界大豆蛋白市場占據重要地位。而得益于大豆振興計劃的實施,2020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增長明顯,總面積達到1.48億畝,比2019年凈增825萬畝,增幅為5.9%;總產量達到392億斤,增幅為8.3%,為大豆蛋白生產加工供給提供了充分保障。
(3)國外大豆蛋白使用領域成熟,全球大豆蛋白需求剛性增長:由于大豆蛋白良好的經濟性和營養性,歐美日俄等市場使用大豆蛋白時間更早,接受度更高,應用領域成熟,大豆蛋白需求基本處于穩中略增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國外的大豆蛋白食品已有一萬余種,2019年的全球大豆蛋白市場規模已達到31.20億美元,預計全球大豆蛋白市場將以6.88%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25年將達到46.5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文觀念和健康追求不同,再加之飲食習慣的差異,導致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大豆蛋白利用的廣度和深度也有較大差異。其中,歐洲國家大豆蛋白需求和使用相對均衡,大豆蛋白既用于肉制品,也應用于休閑食品、蛋白飲品及蛋白保健品,不同的應用領域對大豆蛋白性能有不同要求;而俄羅斯大豆蛋白主要用于肉制品加工領域,其對大豆蛋白品質要求相對較低,但需求量整體較大,且對大豆蛋白價格波動相對敏感;美國大豆蛋白則較少應用于肉制品加工,其主要應用于營養粉、營養棒等食
品,總量需求較少,但品質要求更高。
(4)我國大豆食用歷史悠久,大豆蛋白應用領域廣,增長潛力巨大:我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食用歷史悠久,南方部分地區至今仍有“二月二、龍抬頭,盼雨水、吃金豆”的習俗,民間也一直流傳著“有錢吃肉、沒錢吃豆”的諺語,可見我國居民對食用大豆的鐘愛和對大豆營養價值的認可。早在1996年,農業農村部、衛生部、國家教委、中國輕工總會就聯合組織實施了“大豆行動計劃”,旨在針對我國居民飲食習慣,消費水平及資源供應狀況,改善居民飲食結構,推廣以大豆為代表的植物蛋白營養理念。
受工業基礎、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限制,我國大豆蛋白產業起步較晚,對大豆蛋白的利用和研究也長期處于空白狀態,自二十世紀末以來,伴隨工業基礎的不斷完善,我國大豆蛋白加工產業快速崛起,新型大豆蛋白產品不斷問世,大豆蛋白粉、大豆濃縮蛋白、大豆組織蛋白等產品體系逐步完善,在大豆蛋白的開發利用方面也取得了較大成就,大豆蛋白產品的功能邊界和應用邊界不斷擴展,產業空間逐步釋放。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大豆制品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植物蛋白食物,居民具有強烈的大豆制品消費傾向,我國大豆蛋白也具有使用地域廣、應用領域廣的特點。除傳統肉制品加工領域之外,我國大豆蛋白休閑素食食品、營養保健品、火鍋速凍食品、素食菜肴、植物蛋白飲料等方面的應用不斷擴展,增長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