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系統技術服務行業市場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研究
?
(1)儲能系統技術服務的發展情況:我國儲能產業的戰略布局最早追溯到2005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指導目錄》;2011年儲能被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2017年國家能源局出臺儲能行業第一個指導性文件《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十四五”期間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2019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9-2020年)》,明確提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切實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儲能首次被明確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和“20個重點創新方向”之一。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兩個一體化”綜合能源發展思路,“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側重于電源基地開發,“源網荷儲一體化”側重于圍繞負荷需求開展,無論是發電側還是負荷側,都更強調論證增加儲能的必要性,發揮儲能的調節能力。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探索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積極實施存量“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提升,穩妥推進增量“風光水(儲)一體化”,探索增量“風光儲一體化”。2021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應對極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儲能系統技術服務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調查分析及發展戰略規劃評估預測報告》
隨著國家對儲能技術支持性政策的陸續出臺,兩大電網公司也出臺了發展儲能的相關文件。2019年1月,南方電網印發了《關于促進電化學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儲能作為推動發展、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2019年2月,國家電網印發了《關于促進電化學儲能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厘定了國家電網各級公司發展儲能的邊界與重點。
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3,269.2兆瓦。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服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預計到2025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將超過30,000兆瓦。則未來五年我國將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近26,730兆瓦。按照配置儲能時長2小時(53,460兆瓦時)、市場預期儲能系統單位成本1.5元/瓦時計算,未來5年相應的儲能系統技術服務的市場規模約800億元。按照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未來儲能在實現“碳中和、碳達峰”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根據國家電網發布的《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2020》預測,2060年新型儲能規模將達到400,000兆瓦,較2025年大幅增長,相應的儲能系統技術服務規模也將呈現指數級增長。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國試驗檢測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儲能技術應用場景豐富,除發電側用于電力調峰、系統調頻和可再生能源并網外,還可應用于電網側和用戶側,以緩解電網阻塞、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以及電力自發自用、峰谷價差套利、容量電費管理和提高供電可靠性等。儲能被認為是解決新能源發電不穩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實現削峰填谷,是現代電力系統運行和發展的迫切技術需要。廣闊的應用場景都將給儲能系統技術服務帶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專業編制《儲能系統技術服務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企業投融資、項目立項、銀行貸款申請、批地申請等提供專業化優質服務。
(2)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的發展情況:
①電源側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的發展情況:火電、海上風電檢測及調試服務規模與火電、海上風電等發電機組的建設規模息息相關。根據《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2020)》,截至2019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01,042萬千瓦。分類型上看,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和核電裝機容量比重分別為59.22%、17.73%、10.45%、10.18%和2.42%。目前,綠色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十九大報告提出
“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2020年中國作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工作之一。電力行業作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業,面臨著加快能源結構從以煤炭發電為主向清潔低碳能源為主轉型的要求。根據《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2020)》和《2020年風電行業深度報告》,2019年,我國火電和核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19,055萬千瓦和4,874萬千瓦。按照《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18年版)關于1000MW機組的18項調試項目(含分系統調試項目6項、整套啟動調試項目7項、特殊試驗項目5項)工程定額,合計所需的調試費用為1,160.88萬元,折合11.61萬元/萬千瓦。結合新增裝機容量計算2019年火電和核電的檢測及調試服務市場容量約5.87億元。
根據WFO(世界海上風電論壇)發布的全球海上風電報告,全球平均每個在建海上風電場的裝機容量為38.1萬千瓦。根據廣東、江蘇、浙江等多沿海省份出臺的海上風電“十四五”規劃數據統計:預計2025年,我國海上風電的機規模將突破3,000萬千瓦,預計新增裝機容量為2,300萬千瓦。按照該規模計算,將新增海上風電場60個。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國電力設備試驗檢測市場競爭戰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在海上風電運維期,預計至2029年底,中國海上風電運維市場的新增容量將達到41GW,累計容量增至49GW。海上風電場特有的天氣及水文條件(鹽霧腐蝕、海浪及潮流沖刷等)使得海上風電機組故障率較高、可進入性差,運行維護費用高。海上風電場的運行維護費用大致為陸上費用的2倍。按度電成本來計算,海上風電場的運行維護費用將占到每千卡時成本的25%-30%,而陸上風電場的這一費用只有10%-15%,未來海上風電場運行維護行業每年的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隨著我國發電機組容量的持續增長以及能源結構優化,新能源裝機比重的上升,未來,公司基于清潔火電、海上風電、核電等發電模式的試驗檢測及調試技術服務將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專業編制《儲能系統技術服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企業投融資、項目立項、銀行貸款申請、批地申請等提供專業化優質服務。
(2)電網及用戶側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的發展情況:近年來,我國試驗檢測行業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根據國家認監委統計,2015-2019年,我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由31,122家增長至44,007家,出具的檢測報告數量由2015年3.29億份增長至5.27億份,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9.05%和12.50%。2020年我國試驗檢測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3,600億元。
電力設備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第一道防線,一旦發生故障,可能帶來極大的停電損失,因此,必須對電力設備進行全方位檢測,確保其投入使用后能夠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根據中金企信統計說數據:2019年我國電力設備試驗檢測市場規模約為15.54億元。當前,試驗檢測的范圍可向交通、石油、化工等其他工業領域延伸,按照2020年我國試驗檢測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3,600億元以我國工業試驗檢測占檢測行業比重14.15%計算,2020年我國工業領域的試驗檢測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