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核苷類藥物行業市場競爭規模專項調研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研究
?
1、核苷類藥物在抗腫瘤中的應用: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的數據,與國外以靶向小分子、單抗藥物為主導不同,國內抗腫瘤治療手段以傳統藥物為主,抗代謝類、鉑類、抗生素、植物藥和烷化劑等傳統非靶向藥物在樣本醫院仍然占據可觀的市場規模,在2017年的占比仍然達到65%??勾x藥物表現依然穩健,是目前樣本醫院占比最大的藥物種類。
2017年全球十大抗腫瘤藥物中大部分都是分子靶向藥物或腫瘤免疫藥物,而中國十大抗腫瘤藥物中有七種是化療藥物(以抗代謝藥物為主)。
抗代謝藥物是指影響核酸生物合成的一類藥物,該類藥物的化學結構和核酸代謝的必需物質類似,可以通過特異性干擾核酸的代謝阻止細胞的分裂和增殖。抗代謝抗腫瘤藥在體內通過抑制生物合成酶,或摻入生物大分子合成,干擾核酸的生物合成,使腫瘤細胞喪失功能而死亡,該類藥物大多為核苷類似物。
核苷類似物是一類重要的抗癌化療劑,包括各種嘌呤和嘧啶核苷的衍生物,主要是一類抗代謝物,通過干擾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和DNA合成中需要的嘌呤、嘧啶、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存活和復制所必不可少的代謝途徑,以及以細胞內的酶、核酸為作用靶而產生的細胞毒性。近年來,隨著核苷轉移子、核苷代謝過程中的酶以及核苷的抗癌機制的不斷深入研究,核苷類抗癌化療劑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臨床用于抗腫瘤治療的核苷類似物治療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


?
2、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市場情況:抗病毒藥物是一類用于特異性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按病毒所致疾病分類可分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干擾素)、抗流感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等)、抗皰疹病毒藥物(阿昔洛韋、更昔洛韋、阿糖腺苷等)、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等)、抗艾滋病毒藥物(恩曲他濱、齊多夫定、扎西他濱、奈韋拉平等),其中,主要為核苷類藥物。
另外,作為最為廣泛的抗病毒藥物,核苷類藥物在抗擊2019新冠病毒(2019-nCoV)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核苷類藥物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1)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在抗擊2019新冠病毒中的應用:
①2019新冠病毒為RNA病毒:冠狀病毒在系統分類上屬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冠狀病毒屬的病毒是具囊膜、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是許多家畜、寵物包括人類疾病的重要病原,引起多種急慢性疾病。
根據《經濟日報》的報道,到目前為止,已知的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7種,其中4種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癥狀;另外3種分別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和2019新冠病毒(2019-nCoV)。
②2019新冠病毒已構成全球大流行:2020年3月11日,WHO總干事譚德賽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宣布,2019新冠病毒已構成全球大流行。根據WHO的定義,大流行即一種新疾病的全球傳播。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3月9日的新聞報道中指出,全球醫學界公認“大流行”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標準:病毒在人群中具有致病性和致死性,即病毒導致的疾病危害較高;病毒可以持續人傳人;有證據表明該疾病在全球范圍內流行。
③2019新冠病毒的藥物治療:2019-nCoV結構簡單,包括病毒包膜結構及包膜內遺傳物質RNA,可作用的靶點較少,目前尚無特效藥。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李校堃院士發表的《新冠病毒2019-nCoV及其抗病毒藥物研究進展》,茚地那韋、沙奎那韋、洛匹那韋等在內的30種HIV治療藥物可能對2019-nCoV有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與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聯合團隊發現了三種“老藥物”瑞德西韋、氯喹、利托那韋,在細胞層面可以有效抑制2019-nCoV活性。在上述藥物中,瑞德西韋等為核苷類抗病毒藥物。
瑞德西韋屬于核苷類似物,是RNA依賴的RNA聚合酶抑制劑,可以通過抑制病毒核酸合成抗病毒,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研制。
④核苷類藥物在我國抗擊2019新冠病毒中的應用:為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在對2019新冠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診療方案,目前已更新到第七版。根據《關于印發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以下簡稱“第七版治療方案”),2019新冠病毒肺炎一般治療中藥物治療方如下:
?


其中,作為在抗擊SARS-CoV疫情中得到大力使用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分別入選了國家衛健委公布的第五版至第七版治療方案(現行有效),作為抗病毒治療用藥推薦使用。
3、核苷類肝病藥物市場情況:
①乙型肝炎為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肝病的種類按照發病機理一般可以分為病毒性肝炎、代謝異常性肝病、酒精性肝損害、藥物性肝損害和自身免疫性肝損害等5大類,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類肝病。根據國家衛健委定期發布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病毒性肝炎一直位居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首位。
?
在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發病數。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數據,2015-2019年,我國乙型肝炎年度報告發病數從934,215人增加至1,002,292人。
2015-2019年中國病毒性肝炎發病人數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2015-2019年,我國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報告發病數中的比例從76.64%上升至77.90%。
根據WHO發布的《Globalhepatitisreport,2017》,全球約有2.57億慢性HBV感染者,非洲地區和西太平洋地區占68%。全球每年約有88.7萬人死于HBV感染相關疾病,其中肝硬化占30%,原發性肝細胞癌(HCC)占45%。我國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所致者分別為77%和84%。
②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是乙肝用藥的主要選擇:目前,我國治療乙肝的藥物包括抗病毒類、降酶退黃類、免疫調節類和其他輔助類。
?
根據中華醫學會發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兩類:核苷類和干擾素類,其中,推薦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為治療慢性乙肝的首選品種。核苷類藥物在結構上近似于核苷酸,但卻不具備核苷酸進行復制遺傳物質DNA和RNA的功能,因此,在乙肝病毒DNA合成過程中,核苷類藥物可以滲入其中,破壞其合成有正常功能的核酸鏈的過程,從而使得乙肝病毒DNA的復制終止。臨床用于乙型肝炎治療的核苷類似物治療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


?
③核苷類肝病用藥市場規模: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8年,我國核苷類肝病用藥市場規模從133.90億元增長至233.1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73%。
3、核苷類抗艾滋病藥物情況:
①艾滋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艾滋?。╝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導致的人體防御機能缺陷(尤其是細胞介導的免疫機能缺陷),而易于發生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臨床綜合征。
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WHO的相關報告,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估計截至2017年全球艾滋病患者達到3,670萬人,其中,非洲、南亞、東南亞等地區艾滋病感染者人數較多。根據國家衛健委定期發布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2015-2019年,全國艾滋病年度報告發病數從50,330人增加至71,204人。
②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為治療艾滋病藥物的主流藥物:HIV病毒為逆轉錄病毒,其治療主要采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而且需要終生服藥。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WHO的相關報告,截至2017年,全球3,670萬HIV感染者中,只有1,950萬人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國際社會于2016年發起“90-90-90”倡議,即到2020年讓90%的艾滋病患者了解自己的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艾滋病人得到抗逆轉錄治療,90%獲得治療的人能夠抑制病毒量。
基于這種期望,抗艾滋病藥物市場將有望緩慢增長。2017年全球艾滋病治療市場已達300億美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340億美元。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分為六大類,即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蛋白酶抑制劑、整合酶抑制劑、融合抑制劑及CCR5抑制劑。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和蛋白酶抑制劑是當前的主要用藥。逆轉錄酶是HIV自我復制所需要的一種酶,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通過阻斷逆轉錄酶抑制HIV的復制。目前最主要的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如下:
?


?
目前,我國艾滋病的治療基本采用“雞尾酒療法”,其中,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仍是最主要的用藥。
?
4、核苷類抗皰疹病毒藥物情況:皰疹病毒是一類中等大小、結構相似、有包膜的DNA病毒,與人類有關的皰疹病毒稱為人類皰疹病毒。根據皰疹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可以將其分為α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β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人皰疹病毒7型)和γ皰疹病毒(EB病毒、人皰疹病毒8型)。
目前抗皰疹病毒藥物主要是核苷類藥物,此類化合物經過病毒胸苷激酶磷酸化成三磷酸化合物與三磷酸脫氧尿苷競爭,從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核苷類抗皰疹病毒的藥物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更昔洛韋和纈更昔洛韋等,具體如下:
?
5、其他核苷類藥物情況:核苷類藥物主要應用于抗病毒、抗腫瘤治療領域,除此之外,在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也有重要的應用,其代表性藥物為胞磷膽堿系列。胞磷膽堿是一種體內天然產生的內源性核苷,是細胞膜磷脂生物合成主要途徑的中間產物。神經細胞膜的修復需要大量的胞磷膽堿,補充外源性的胞磷膽堿可促進神經細胞膜磷脂的合成。目前,在我國醫院腦保護類用藥中,胞磷膽堿鈉是臨床用量最大的神經激活劑,已被中國藥典收載。截至目前,胞磷膽堿鈉制劑在國內共有各類藥品批件近200個。
胞磷膽堿鈉能夠促進腦細胞呼吸,改善腦功能,增強上行網狀結構激活系統的功能,降低腦血管阻力,從而改善腦血循環、腦缺氧和腦物質代謝,并能在中樞神經損傷后,參與修復和再生,起神經保護作用;在神經介質的轉移和生物電的傳導中也起重要作用。該藥不但可以治療顱腦損傷和腦血管意外所引起的神經系統的后遺癥,并可用于帕金森綜合癥和老年性癡呆癥的輔助治療。對急性中風、外科手術后引起的神經損傷、意識障礙、青光眼等,胞磷膽堿鈉也有明顯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