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化工中間體行業市場產業結構研究預測及細分市場投資規模前景預測
?
1、化工中間體行業產業鏈結構
化工中間體行業上游是基礎化工行業,下游行業為醫藥、農藥、新材料等應用行業,以醫藥中間體為例說明行業化工中間體上下游關系如下圖所示:
?
(1)基礎化工行業對中間體行業的影響:化工中間體行業上游的原料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2,4-二氯氟苯、環丙胺、三氯化鋁、乙酸乙酯、金屬鈉、二甲胺、四氯化碳等,其中2,4-二氯氟苯、環丙胺的采購占比較大,2,4-二氯氟苯和環丙胺的供應較為集中。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化工中間體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醫藥、農藥、新材料行業對中間體行業的影響:醫藥方面,下游行業中與中間體行業形成密切聯系的是原料藥與制劑生產企業。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持續增長,醫療衛生費用支出逐年提高,醫藥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藥品的需求量呈上升態勢,這種增長從成品藥傳導至原料藥,能夠有效促進原料藥及中間體的需求。
農藥方面,持續的人口上升增加了人類對農作物的需求,進而使農藥市場擴容。雖然我國農藥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農藥生產國。
同時,創新藥的研發成本不斷提高,跨國的醫藥、農藥企業為了控制成本,尋求與具備科研實力的中間體企業合作共同研發創新藥,促進了中間體行業的發展。全球醫藥、農藥市場的增長以及產業鏈的轉移推動中間體及原料藥行業發展。此外,隨著化工中間體下游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工程塑料、光引發劑等新材料應用領域不斷被開發,新材料行業的發展對中間體生產企業的影響越發明顯。
“十三五”期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新材料行業向產業規模化、集聚化方向發展,優化現有成熟產業,促進了化工中間體行業的發展。
2、化工中間體行業的發展狀況:化工中間體是精細化工產品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精細化工產業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初步發展于80年代,2000年以后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精細化工行業市場中,醫藥及其中間體占比69%,農藥及其中間體占比10%,位列前兩大子行業。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的升級,新材料產業發展提速,新材料及其中間體占比逐步提高。
(1)醫藥中間體:21世紀以來,全球醫藥中間體生產重心逐漸向中國、印度等轉移。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醫藥中間體產量在2000年至2015年間從2.5萬噸增長至68萬噸,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精細化工行業最主要的細分市場之一。
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醫藥中間體市場規模為259.65億美元,未來將以4%的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27年達到368.91億美元。全球醫藥中間體市場發展將帶動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近年來,為了合理應用抗菌藥、提高藥物療效、減緩細菌耐藥性形成,國家發布各種政策對抗菌藥的使用提出建議與要求,使我國抗菌藥行業發展進入平緩增長階段。根據《中國抗菌藥物管理和細菌耐藥現狀報告(2018)》,2011年以來,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占藥品總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趨勢,由2011年的15.1%下降至2017年的11.1%,自2014年開始,我國抗菌藥物使用金額占藥品總收入的比例基本穩定。全國抗菌藥物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1,116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5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05%。
喹諾酮是抗菌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殺菌譜較廣、結構簡單、價格適中的特點。喹諾酮最初只是針對革蘭陰性菌有作用,當前已經發展成為針對多種菌屬均有抗菌作用,如衣原體、支原體、革蘭陰性菌以及厭氧菌等。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全球及中國醫藥中間體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評估預測報告》
(2)農藥中間體發展現狀:目前,中國和印度已成為全球農藥中間體及原料藥的主要生產地。2010年到2016年,我國農藥原料藥產量從234.2萬噸逐年增長到377.80萬噸。2017年起,農藥原料藥產量開始下降,但農藥價格開始上升。2019年農藥原料藥產量開始回暖,為225.39萬噸,同比增長8.2%。
我國農藥中間體產量保持低速增長。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整理,我國農藥中間體產量從2014年470萬噸逐年增長到2017年504萬噸,預計2023年產量將達到536萬噸。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農藥中間體行業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014-2023年中國農藥中間體產量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3)新材料中間體:新材料中間體是合成最終新材料的重要單體。新材料按材料性能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結構材料利用材料的力學和理化性能,以滿足高強度、高剛度、高硬度、耐高溫、耐磨、耐蝕、抗輻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利用材料具有的電、磁、聲、光熱等效應,以實現某種功能,如半導體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熱敏材料、隱身材料等。因此,新材料中間體種類繁多,受各材料下游市場發展狀況的制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趨勢。
3、行業技術水平:化工中間體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產品合成步驟多,生產工藝過程長,需要先進的控制技術和嚴格的科學管理。化工中間體產品技術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化學反應過程的高選擇,過程控制以及核心催化劑的選擇上,使用不同技術、工藝以及生產設備的企業成本和效益差異較大。
對化工中間體行業來說,研發驅動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十分重要。隨著行業整體對研發的重視,以及與跨國公司合作的加深,我國化工中間體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部分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4、行業經營模式:行業經營模式一般“以銷定產”,主要包括自主生產和定制生產兩種。自主生產主要包括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和回款等環節。定制生產通常包括訂立合同、生產階段、銷售與交付結算、后續持續考察等階段。
5、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從中長期來看,我國化工中間體行業競爭將更為激烈,行業分化更為明顯,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渠道優勢和客戶優勢的企業將在競爭中確立優勢,并通過技術創新、產能擴張、市場開拓等成為行業龍頭,推動化工中間體行業的技術更新和產品升級換代。
隨著國際化分工不斷深入,化工中間體企業出現分化,其競爭要素從規模轉變為清潔生產工藝、環境污染控制等“綠色”競爭及成本競爭,技術創新以及清潔工藝將帶來環保和成本優勢。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新材料中間體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6、產業發展機遇分析:
(1)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醫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農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支持化工中間體的發展,提出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加大科研開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突破“降成本、綠色化”技術,加大環保投入,開發推廣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和“三廢”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1)《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支持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優先發展。
2)《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南》:石化行業“十三五”要加強自主創新,推進科技創新由跟隨型向并行與領先方式轉變,瞄準國際前沿,搶占一批科技制高點。要使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3)《醫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嚴格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鼓勵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引導企業轉變以污染物末端治理為主的管理理念,制定整體污染控制策略,研發和應用全過程控污減排技術,采用循環型生產方式,淘汰落后工藝,規范生產和精細操作,減少污染物生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積極試點醫藥工業園區清潔生產,建設高標準園區,實現上下游配套、公用系統共享、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物集中治理,在控制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和治理廢水等方面持續穩定達到國家、地方標準或控制要求。
制訂制藥行業EHS標準和指南,指導企業建立EHS管理體系,改進和提升EHS相關硬件和軟件,最大限度減少環境污染、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發生。引導企業開展供應商EHS審計,打造綠色供應鏈。
4)《農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加大科研開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發展新品種、新助劑和新劑型;加大環保投入,開發推廣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和“三廢”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