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網絡可視化行業發展規模研究預測及未來市場投資前景可行性分析
?
(1)網絡可視化基本概念:網絡可視化系統類似于網絡數據空間中的攝像頭和信號指示燈,以網絡流量及數據的識別、采集與深度檢測為基本手段,綜合各種網絡處理與信息技術處理技術,對網絡的物理鏈路、邏輯拓撲、運行質量、流量內容、用戶信息、承載業務等進行監測、識別、統計、展現與管控,并將可視化的數據傳遞給下游客戶,幫助網絡的擁有者及管理者更好的分析和管控網絡,實現網絡流量及數據的智能化管控、商業智能以及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目標。
網絡可視化系統以串接或并接的方式連接網絡,并實時識別互聯網流量、采集互聯網數據并進行深度分析,據此對網絡流量及數據進行有效分析、管控及相關智能化處理,是一種網絡領域的智能系統,同時能夠為其它智能系統提供本地或云端數據接口。
近年來,網絡可視化行業隨著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推進而不斷得到電信運營商、政府、企事業單位等領域客戶的高度重視。典型的網絡可視化系統由網絡可視化前端與網絡可視化后端組成,前端通常負責流量及數據的識別采集,后端負責數據的各類分析及應用,最終滿足運營商、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各領域客戶對于網絡優化、運營維護、大數據運營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網絡可視化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可行性預測報告》
網絡可視化系統結構示意圖
?
按照產業鏈上下游分工關系,網絡可視化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基礎架構提供商、應用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
網絡可視化產業鏈
?
基礎架構提供商主要為下游應用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提供流量及數據獲取、解析、管控等各類基礎的軟硬件產品,例如高性能DPI探針設備、匯聚分流硬件、各類軟件中間件和軟件模塊等。網絡可視化領域較為知名的基礎架構提供商主要包括浩瀚深度、中新賽克、恒為科技、銳安科技、百卓網絡等。
應用開發商主要為下游系統集成商提供各類應用系統的開發,在網絡可視化基礎軟硬件產品之上,專注于一類或多類網絡應用,主要應用方向包括:網絡優化與運營維護、信息安全、大數據運營等方面。網絡可視化領域較為知名的應用開發商主要包括浩瀚深度、武漢綠網、烽火星空、迪普科技等。系統集成商則直接面向整個行業的下游用戶,如電信運營商、政府機構及企事業單位等,提供方案咨詢與設計、項目建設和技術服務等業務。
網絡可視化行業的發展階段:2019年10月,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局第13研究組(ITU-TSG13)會議上,中國移動聯合土耳其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華為、中興通訊等編制的《IMT-2020及未來網絡智能化分級》標準獲得全會審議通過。該分級方法綜合考慮網絡的各項工作領域、系統范圍、智能化需求等因素,從網絡智能化的通用實現過程中抽象出需求映射、數據采集、分析、決策、執行5個維度。由此可見,互聯網目前正從流量及數據的被動可視化逐步向可視、可管、可控、可預測的智能化方向發展。
網絡可視化行業的發展階段,業內通常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網絡使用分析”、“可視化業務控制和管理”以及“智能化業務管理”,具體如下:
?
第一階段:主要集中在網絡使用分析:該階段主要出于網絡管理和維護的目的,利用流量采集和DPI技術,對于網絡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和定位網絡故障點、性能瓶頸等。主要應用領域在企業市場和運營商市場。
第二階段:重點發展基于網絡可視化技術的業務控制和管理:P2P應用在互聯網上的興起,蠕蟲、木馬、DDOS攻擊等網絡威脅的增加,以及DFI、協議還原、流控等網絡可視化新技術的出現,使這一階段發展出很多對網絡業務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應用場景。例如,當時的P2P應用被稱為“帶寬殺手”,給全世界的運營商造成了較大的網絡壓力,導致很多常用業務(email、web瀏覽等)的用戶體驗變差。基于網絡可視化的P2P流量管理和優化系統應運而生,幫助運營商解決這一問題。在這一階段發展起來的典型應用還有骨干網流量清洗(針對蠕蟲、網絡攻擊等)、非法業務檢測、網絡審計、網絡行為管理等。
第三階段:重點向業務智能方向發展:網絡智能化系統開始利用整個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內出現的新技術,例如大據技術、SDN等,智能地識別網絡流量情況和信息內容,動態地對網絡業務進行定制和調整,支持不同的計費模式和個性化的業務流程。并進一步對網絡流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提取有價值的商業信息,例如分析用戶特征、用戶行為及其背后的真實意圖和需求、網絡輿論熱點和傳播等,并與廣告、電商、位置服務、內容服務等各種商業形態實現更為精準的對接,從而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
(4)網絡可視化市場規模分析:
①我國2020年網絡可視化市場行業規模預計增長至接近300億元:在“寬帶中國”戰略以及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動下,我國網絡基礎設施設規模不斷擴大,網站內容和網絡應用日新月異,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根據2021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末,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在國內互聯網基礎設施以及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網絡可視化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我國網絡可視化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77.84億元持續增長至2019年的240億元,四年復合增速達到21%,預測我國2020年網絡可視化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89.7億元左右。
②國內網絡可視化市場主要集中在政府、電信運營商以及企業三大主體,其中運營商市場占據35%左右的市場份額:網絡可視化的內在需求主要來源于以下三方面:1)信息安全與威脅加強,面向內容的監管勢在必行;2)互聯網流量急劇增長,運營商“智能管道”及“流量經營”成為必然;3)挖掘網絡流量的潛在價值,最大限度發揮大數據經營優勢。
基于網絡可視化的上述三方面內在需求,目前國內網絡可視化產業的市場及用戶主要集中在政府、運營商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三大主體。
A、對于政府而言,信息安全威脅與影響加強,內容與流量監管成為常態:自2013年“棱鏡門”事件發生后,網絡安全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保護我國信息安全。2014年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小組組長,并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中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對于網絡可視化的根本需求在于對網絡內容的安全管理。近年來在《網絡安全法》和《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等相關法律政策的催化下,以公安和互聯網應急中心等為代表的政府機關部門對于網絡內容監測管理的信息化投入持續提升。
B、對于運營商而言,互聯網流量急劇增長,“智能管道”及“流量經營”成為必然: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業務飛速發展,新興的數據業務在消費者的信息通信行為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運營商網絡側的大部分資源已被各類數據流量所占用。根據相關數據,民生證券研究院利用2014-2019年工信部公布數據進行指數預測得到2020、2021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分別為1,697億GB、2,180億GB,預測2020、2021年增速分別為39.46%、28.42%。運營商將面臨一方面網絡帶寬不斷增加、網絡建設投資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傳統業務受到互聯網公司OTT業務沖擊,市場回報增長緩慢甚至開始降低的不利局面,運營商“被管道化”趨勢更加明顯。
在此背景下,以運營商和通信設備制造商為主的通信產業界提出了“智能管道”和“流量經營”的概念。運營商“智能管道”和“流量經營”的發展方向,為網絡可視化行業帶來了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網絡可視化技術成為運營商相關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基礎之一,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3G/4G時代,運營商主要面向個人用戶,依據流量和通話服務不同制定不同等級的資費方案,將互聯網服務平等、無差別地提供給用戶。5G時代到來后,運營商用戶主體將逐漸由個人用戶轉變為醫療、制造、交通等垂直行業用戶,根據不同用戶對網絡的具體需求提供各類定制化解決方案和差異化的網絡服務。
C、對于企業用戶而言,防止非法信息惡意傳播,避免商業信息、科研成果泄漏,實時監控和管理網絡資源使用情況,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等成為現實需求:在企業和行業信息化系統中,網絡可視化越來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出于防止非法信息惡意傳播,避免國家機密、商業信息、科研成果泄漏,實時監控和管理網絡資源使用情況,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等目的,需要基于網絡可視化技術的上網行為管理、內網審計等信息系統。某些特定行業,例如金融行業等,還需要基于網絡可視化的網絡性能測量與監控系統、智能負載均衡系統和應用交付系統等。
D、網絡可視化需求中運營商占據約35%左右的市場份額:根據統計數據,在全球范圍內,網絡可視化需求中企業占據58%的市場份額,運營商占據33%的市場份額,政府占據8%的市場份額。根據研究資料,我國網絡可視化需求中,政府市場目前是該行業最大的細分市場,占比超過50%,其次為運營商市場,占比通常約35%左右,其余為企事業單位市場。
(5)網絡可視化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根據“十四五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科技創新將是“十四五規劃”時期的首要任務。目前,源自科技創新的“新基建”正在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內生動力。創新作為“新基建”的重要依托,也是網絡可視化的重要基礎,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應用的發展,網絡可視化產業的邊際亦將不斷拓寬。在科技創新的帶動下,未來三到五年,網絡可視化產業必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①“新基建”帶來流量數據進一步增長,推動網絡可視化行業持續發展:網絡可視化行業的長期發展基礎在于流量、數據的持續增長以及分析應用需求的不斷增加,其發展邏輯鏈條整體如下:
?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持續建設,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帶動網絡可視化市場持續進一步發展。2019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開展深入推進寬帶互聯網提速降費支撐高質量發展2019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將開展“雙G雙提”,推動固定寬帶和移動寬帶雙雙邁入千兆(G比特)時代,100M及以上寬帶用戶比例提升至80%,4G用戶滲透率力爭提升至80%。根據2021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末,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2020年以來,中央密集部署加快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網絡、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進度,“新基建”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根據工信部以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在5G領域,截至2020年末,我國5G終端連接數已超2億,位居世界第一。
5G將開啟萬物互聯新時代,革命性的提升了設備接入和信息傳輸的能力,推動了邊緣流量特別是行業流量的爆發式增長,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計算和分析需求,將進一步提升企業對于各類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新基建”的持續穩步推進將進一步帶動網絡可視化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網絡可視化市場的增長速度預計在10%以上,預計到2026年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23.9億元。
②網絡可視化行業技術革新不斷推進:網絡可視化作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行業發展進程中,技術革新將不斷推進,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A、網絡的大規模升級:5G移動互聯網已于2019年6月起正式實現商用,流量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隨著5G承載帶寬需求的大幅度提升,網絡扁平化、大型數據中心機房的互聯,將給骨干網提出巨大挑戰,100G骨干網難以滿足5G商用成熟后的網絡帶寬需求。未來200GE、400GE以及更高速率的網絡接口標準也在發展之中。2020年2月,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成立了“第五代固網”(The5thGenerationFixedNetwork,簡稱F5G)工作組,致力于研究F5G標準與應用,推動固定寬帶代際演進。根據ETSI定義,F5G是以10GPON接入、Wi-Fi6和200G/400G傳輸等技術為代表的第五代固定網絡,包含GRE(高可靠體驗)、eFBB(增強固定帶寬)、FFC(全光連接)三大應用場景,開創從光纖到戶邁向光纖到房間、桌面、園區、工廠乃至機器的“光聯萬物”新紀元。為了與之相適應,網絡可視化產品的相關技術也要隨之進行升級,并帶來產品更新換代需求。
B、信息安全的深化:隨著網絡可視化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網絡可視化系統中深度采用信息安全技術也成為一個重要趨勢,例如基于網絡可視化應用進行木馬及病毒的檢測與清洗、數據防泄漏、用戶隱私保護、網絡空間安全防護等技術將不斷得到發展。
C、與SDN/NFV技術的結合:隨著SDN(軟件定義網絡)與NFV(網絡功能虛擬化)技術的發展和影響,一方面網絡可視化技術需要在新的SDN/NFV環境下,進行部署和實施應用;另一方面,網絡可視化應用也需要融入SDN/NFV來實現技術升級,即向軟件定義可視化發展。
D、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網絡上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傳送和消費著巨大的數據量,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清晰認識到巨量數據中所蘊含的無窮價值及潛在應用。如何對巨量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和分析,如何盡可能挖掘出更多的價值,網絡可視化系統將與大數據技術進一步融合,發展出更多的深度應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