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語言服務行業市場發展規模研究預測及未來市場競爭戰略分析
?
(1)語言服務行業發展現狀:
①語言服務行業大而分散:目前,語言服務行業呈現出總體市場規模大,但企業規模較小的特點。根據《中國語言服務產業研究》提供的語言服務供應商公司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15日,行業內主營業務為語言服務機構有9,428家,相比2015年增長27.94%,平均營收規模僅為319萬元。
2015、2020年語言服務企業數量及平均營業收入情況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我國語言服務行業頂端企業數量少,規模大,總體營業收入在市場總體占比較小。《中國語言服務產業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15日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在營語言服務企業占比93.57%,產值貢獻度為64.79%,而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上的企業僅占比2.72%,產值貢獻度達到20.25%。
語言服務企業注冊規模及產值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②服務的場景多元化、多樣化:翻譯需求廣泛存在與政治、經濟、文化、工業、生活、教育等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出現了很多新的語言需求。翻譯需求的大型項目可能涉及上億字,語種可能會同時需要翻譯為幾十個語種,比如某公司需要全球同步發布一款產品,這樣的大型項目越來越多:而最小單元的翻譯需求可能就是一個字或者一個詞,碎片化的翻譯需求海量存在,而且對翻譯速度的要求時效性很強;另外,視頻翻譯、電話口譯醫療遠程口譯、旅游翻譯等各種場景的需要也亟待解決,市場呼喚更為靈活、便捷的服務形式出現。
③技術應用及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組織及生產產能低效:由于語言服務行業大部分公司都是小微企業,對采用技術手段改進管理和質量方面缺乏相應的人才和資金,沒有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很多企業仍處于落后的作坊式翻譯生產模式和業務流程,出現生產組織低層次重復、產能資源組織效率低成本高、技術短缺匱乏、數據資源分散,信息收集整理難度高、流程質量控制能力弱等諸多問題,最終導致行業內企業資源賬期壓力大,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弱。
④MTPE(機器翻譯+譯后編輯服務)普遍運用,人機共譯成為行業主流:MTPE模式是目前語言服務行業所通用的人機共譯方式。MTPE模式是在面對大量的翻譯文本,譯員先用機器翻譯預翻譯一次,之后人工在機器翻譯給出的翻譯基礎上進行譯文的修改,從而加快翻譯效率。根據中國翻譯協會報告統計,我國語言服務企業使用MTPE模式生產的企業數總體占比由2016年的17.2%上升至2018年的27.1%,機器翻譯技術的應用呈現出連續較大規模增長。
但在MTPE服務模式下,對機器翻譯引擎準確度高度依賴,句對承載的信息量有限,并且缺乏上下文之間的關聯信息,而語言承載了人類的知識、文化、情感、邏輯等信息,這些信息很難從單一維度的雙語句對中獲得,譯員仍需將譯后文稿重新審閱校對,相比傳統人工翻譯提升效率依然有限。因此,基于在翻譯過程中機器動態提示和建議的人機交互模式將成為引領行業變革的人機協作新的主流模式。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語言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分析及投資可行性研究預測報告》
(2)語言服務行業市場規模:
①全球語言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在全球化進程和互聯網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語言服務行業成為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交流與發展的基礎性支持產業,全球語言服務行業整體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度語言服務行業報告,外包語言服務和技術市場的總體營業收入在2018年達到465.2億美元,同比增長7.99%。從2009年到2018年十年間,語言服務產業總體保持持續增長,預計2019年達到496億美元。
2010-2019年全球語言服務業市場規模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從體量上來看,各區域市場的占與經濟發達程度密切相關。歐洲和北美經濟最為發達,2019年歐洲和北美語服務市場規模分別達到46.51%和40.24%,亞太地區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2.98%,相比2018年占比上升1.97個百分點。
從各區域增速上來看,亞太和非洲將成為增長較快的地區,超過其他地區的平均水平。在全球互聯互通的今天,各國之間交流日益成為常態化,語言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是大勢所趨,國際爭端的增加并不會導致市場的萎縮。全球語言服務市場整體增速受新冠疫情影響雖短期下降,但從長期來看,仍會保持增長態勢。
②我國語言服務行業市場規模:我國語言服務行業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呈現出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根據中國翻譯協會發布的《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2019》,2018年我國語言服務企業總產值為372.2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3.59%,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語言服務行業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隨著國際化程度提高及經濟全球化業務發展需要,語言服務業務由傳統的小范圍需求,不斷向大型項目、小語種、商業模式創新、涉外需求等方面轉變。伴隨我國“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發展需要,語言服務業的發展深度、廣度進一步延伸擴展。
(3)所屬行業在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方面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趨勢:人類的溝通和交流方式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巨大的信息量和多樣的承載形式已經讓傳統的語言服務模式無法應對。而目前人工智能與語言服務結合還主要在機器的自動或輔助翻譯上,質量穩定的規模化生產是目前傳統語言服務行業普遍難以逾越的障礙。人工智能對傳統行業商業模式、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全面革新,將為全球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質的變化,語言服務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的相輔相成,正形成全新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和行業認知的深入,不同形態的語言產品將不同程度地融入新的技術平臺,未來語言服務業的發展無疑會進入“語言智能+”的時代,人工智能在語言服務行業的全鏈條應用是必然趨勢。
①機器翻譯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2018年,中國機器翻譯市場規模達到56億元。隨著全球化和互聯網迅速發展,跨語言的網絡資源不斷呈幾何級數增長,迅速改變著信息傳播的方式,極大地刺激了機器翻譯產業的發展,未來幾年機器翻譯市場仍將持續增長,預計2022年將達到131.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79%。
2018-2022年中國機器翻譯市場規模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除機器翻譯外,人工智能技術在語言服務業中的應用環節也將逐步增多,未來或將實現全鏈條的AI化,賦能譯前處理、組織調度、術語管理、成果交付等多環節,促進人工智能語言服務業的市場規模增長。目前翻譯硬件喚醒了過去付費滲透率較低的消費端出入境市場,與人工智能語言科技服務是相對獨立的存在,人工智能在語言服務翻譯環節產生的價值則更多以軟件形式存在,在機器翻譯為人類譯員承擔了20%-30%的工作量(這一環節成本占比約40%)的現狀下,產生了28.6億元的市場價值。假設未來若機器翻譯實現技術突破,能夠向譯員進行多維度學習,在更大程度上幫助譯員工作,則通過機器翻譯效果提升可能實現承擔50%的翻譯工作,同時假設智能任務調度為項目經理承擔30%的工作(這一環節成本占比約40%),則基本實現對語言服務全產業鏈的提升,合計可實現在語言服務業中30%以上的滲透率,即在2022年擁有175億元存量市場,相當于屆時目前技術水平下的機器翻譯軟件服務2.3倍的市場;與此同時,如果能建立新型機器翻譯系統,解決機器不能真正理解語言知識和翻譯風格的問題,提升機器翻譯引擎的準確性,可幫助譯員翻譯速度較大提升,拓展語服務業的市場邊界,帶來可觀的市場增長空間,這一增量市場也有充分的需求支撐:一方面,5G的發展也將促使快捷海量多語訊息尤其是音視頻訊息的傳播,翻譯需求將隨著連接和傳播能力的提升而自然增長。另一方面,正如網約車的興起帶動了打車出行市場攀升,便捷、低成本的語言服務工具也將激活市場潛在需求。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機器翻譯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潛力預測評估報告》
②生產的組織模式趨于智能化:借助互聯網,語言服務行業實現了市場進一步下沉,特別是在線翻譯任務交易平臺的興起,使得許多B端客戶碎片化、小規模的繁雜需求得以被激活,C端客戶也從免費使用翻譯產品模式開始向部分用戶通過付費獲取較高質量的翻譯服務發展,這類需求定制程度不高,目的是快速獲取具有一定專業度的翻譯結果。在此背景下,過去語言服務業以行業客戶的高度專業化、定制化需求為主,而在互聯網時代,標準化交付需求快速増長,傳統依靠項目經理人工分配翻譯任務的方式面臨效率瓶頸。同時,譯員來源渠道也更加廣泛,譯者提供服務的靈活性特征突出。
過去幾年機器翻譯開始成為譯員翻譯的輔助工具,已經初步實現由科技替代部分人力,而在語言服務鏈條核心環節——項目管理中,人工智能滲透還較少,絕大多數企業仍舊是依靠項目經理進行任務調度。行業現狀中供需兩端的指數級增長決定了傳統的組織調度模式將產生變革,需要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提升對接效率、提升翻譯效率。
③開放的賦能平臺促進產業整合:未來,人工智能產業將逐步向工業化邁進。標準化的產品、規模化的生產、流水線式的作業將是人工智能實現產業化的發展方向。隨著翻譯需求逐漸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傳統翻譯公司的規模和響應速度都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推動著語言服務行業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變革。行業內的領先企業通過整合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并實現資源的智能分配和應用,率先搭建開放創新平臺,利用平臺整合譯員數據、語料庫及用戶需求等方面的資源,從而吸引傳統翻譯公司,借助開放平臺的技術能力,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快速實現行業的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