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智能建筑行業市場運營環境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指導可行性預測
?
我國2015年頒布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對智能建筑的定義為:以建筑物為平臺,基于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功能環境的建筑。
智慧建筑的智能化系統工程包含信息設施系統(ITSI)、智能化集成系統(IIS)、信息化應用系統(ITAS)、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MS)、公共安全系統(PSS)、機房工程(EEEP),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建筑環境的優化組合,使得現代化建筑物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環保的特點。我國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末,建設部編制的《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CJ/16-92)提到了樓宇自動化和辦公自動化,這是智能化技術在我國建筑法規中首次體現,也是我國智能建筑理念的萌芽,主要特征為建筑自動化。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智能建筑行業市場發展動態監測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2021版)》
1995-2000年,我國智能建筑開始規范發展,智能建筑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推廣和應用,政府在這一時期開始相繼出臺相關標準和法規,如建設部分別在1997年和2000年頒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為建筑集成化、智能化。2001年至今,伴隨住宅小區智能化,智能建筑在我國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人工智能的引入,智能建筑進入更高級階段—智慧建筑階段,建筑開始呈現智慧化、安全化和綠色化。經過多年發展,行業經歷了初創期、規范期、發展期三個階段,目前已經形成了產業規模及產業鏈。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專業編制《智能建筑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企業投融資、項目立項、銀行貸款申請、批地申請等提供專業化優質服務。
從產業鏈方面來看,智能建筑行業上游為計算機、通訊、現代控制技術及設備的研發生產,即信息產業、設備材料行業,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商通過采購設備廠商的產品(如HONEYWELL的樓宇自動控制系統、華為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MOTO的無線對講系統、COMSCOPE的綜合布線系統等)或者自有設備(如達實IC卡讀寫設備等),為建筑物進行整體化智能系統設計安裝服務。下游行業為建筑業尤其是房地產業,如辦公樓、商業綜合樓、學校、體育場館、工業建筑等新建、擴建或改建工程。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專業編制《智能建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企業投融資、項目立項、銀行貸款申請、批地申請等提供專業化優質服務。
我國頒布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十三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等一系列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以上政策和措施通過新技術、新系統設備、新材料以及設計和評價標準在實際建筑工程中具體實現。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和實施有力的推動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我國建筑智能化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537.51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9,215.98億元。其中,改造市場規模占比為35.18%;新建市場規模占比為64.82%。在智慧城市建設及國家繼續倡導和推廣建筑的節能化、生態化、綠色化的背景下,未來智能建筑的新建和舊有建筑的改建工程將不斷出現。
2012-2019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規模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