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抗真菌用藥市場供需規模研究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可行性分析
?
醋酸卡泊芬凈(抗真菌用藥)是首個上市的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物,可用于念珠菌血流感染和其他念珠菌感染,長期發熱、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的經驗性抗真菌治療,以及對其他抗真菌藥物耐藥或不能耐受的侵襲性曲霉感染。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抗真菌用藥行業市場發展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
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襲性真菌感染已經成為了人類健康殺手。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真菌逐漸成為引起人類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真菌感染常見于免疫功能不全和患有嚴重潛在疾病的病人。真菌可侵犯人體的任何部位,根據人體受累部位的深淺,將真菌感染(fungal?infections)分為淺部真菌?。╯uper?fi?ci??al?mycoses)和侵襲性真菌?。╥nvasive?fungal?disease,IFD)。淺部真菌病常見于人體指(趾)甲、毛發及表皮等部位的皮膚感染,通常稱此類皮膚感染為癬。
侵襲性真菌病常被稱作侵襲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是指致病性真菌或條件致病性真菌侵入除表皮以外的皮膚及皮下組織、人體各內臟器官、體液等,當人體存在免疫功能不全時真菌則生長繁殖,進而導致一系列病理改變和病理生理過程,主要包括病原體侵犯部位發生炎癥反應、組織細胞損傷、嚴重者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衰竭,甚至由于感染嚴重誘發死亡。
傳統的多烯類及三唑類抗真菌藥物在用藥安全性、有效性上存在一定缺陷。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作為多烯類抗真菌藥物的代表,兩性霉素一直廣泛應用于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治療,有報道指出,兩性霉素治療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率超過?70%,但是存在明顯的毒副作用,特別是腎毒性,在同時使用其他腎毒性藥物時尤為明顯,使得在治療真菌感染時兩性霉素已不再作為首選藥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是主要的三唑類抗真菌藥物,也是臨床最為廣泛應用的一類抗真菌藥物。氟康唑主要用于治療隱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而對非酵母菌引起的感染無效。伊曲康唑的生物利用度個體差異很大,且同氟康唑一樣易產生耐藥性。
以醋酸卡泊芬凈為代表的棘白菌素類藥物,開啟了抗真菌藥物的新紀元。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物是通過抑制真菌細胞壁的合成而發揮作用,作用靶點為1,3-β-D?葡聚糖合成酶。葡聚糖合成酶的合成受到抑制,使得細胞壁葡聚糖的形成中斷,進而破壞細胞壁的完整性,最終導致細胞溶解死亡。由于哺乳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結構,棘白菌素類藥物可高度特異地作用于真菌細胞,而不對人體產生影響。此外,棘白菌素類藥物不通過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發揮抑菌作用,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患者的耐受性更好。有報道稱,棘白菌素類藥物肝臟功能和腎臟功能損傷的發生率為?3.8%,顯著低于兩性霉素B(13.4%)。相比于其他類型抗真菌藥物,棘白菌素類表現出對念珠菌和曲霉菌屬更好的抑制活性,且不良反應發生更少。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醋酸卡泊芬凈行業市場研究及深度專項調查投資預測報告》
侵襲性真菌感染發病率、病死率持續上升,抗真菌藥物醋酸卡泊芬凈的市場需求巨大。近年來,廣譜抗生素的濫用問題愈發嚴重,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在臨床的應用逐漸增多,器官移植、惡性腫瘤放化療、中心靜脈導管介入治療等在世界各地普遍開展,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日益嚴峻,此外有報道指出肝硬化也是真茵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而以醋酸卡泊芬凈為代表的棘白菌素類藥物靶向作用于真菌細胞壁的獨特抗真菌效應和安全性高的特點使其在抗真菌藥物中脫穎而出,成為臨床指南中推薦的重要抗菌藥物,市場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