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及中國船舶通訊導航設備行業市場銷售規模前景分析及重點企業競爭戰略研究預測
?
(1)船舶配套產品市場概況:船舶配套產品主要包括船舶通訊導航設備、測量控制設備和信息系統等,價值約占船舶總價值的三分之二。目前主流的船舶配套產品市場仍被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企業占據,其中日本、韓國的船用設備本土化裝船率分別高達95%和85%以上,我國國產船舶配套設備的裝船率仍遠低于國際先進水平。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04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62.4億元,其中,船舶配套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94.9億元,占比為11.34%,同比增長2.4%。
工信部2016年印發的《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爭取到2025年我國建成較為完善的船用設備研發、設計制造和服務體系,船舶配套能力全面提升,本土化船用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85%以上,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幅提升,成為世界主要船用設備制造強國的發展目標。在國家支持船舶配套本土化發展的政策引導下,預計我國船舶配套行業將保持穩健發展。
(2)全球船舶通訊導航設備市場概況:由于船舶航行環境較為復雜,通訊導航設備作為船舶航行的“眼睛”和“耳朵”,對于避免險情事故發生、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全球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市場需求與全球船舶情況息息相關。
近年來,船舶逐漸大型化,對于船舶安全性的要求愈發增加,對于船舶配套設備的功能要求更高,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配備種類和數量隨之增加。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2005年全球主要種類輪船總載重量不足10億噸,2020年則超過20億噸。
目前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全球市場主要被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企業所占據,日本FURUNO、JRC、美國GARMIN等國際巨頭占有的市場份額較高,其銷售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全球市場情況。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日本FURUNO分別實現凈銷售額7.41億美元、7.59億美元。2018年4-12月、2019年,JRC分別實現凈銷售額8.15億美元、13.89億美元(JRC于2018年調整了會計年度,由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調整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美國佳明分別實現海洋相關營業收入4.42億美元、5.09億元及6.58億美元。
(3)國內船舶通訊導航設備市場概況: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我國船舶通訊導航裝備市場容量為82.88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容量將達到88.66億元,呈穩健增長態勢。船舶通訊導航市場的穩健增長主要源自設備更新迭代的需求以及船舶變化趨勢。一方面,通訊導航設備屬于電子產品,由于水上環境惡劣,具有易潮、天氣多變、鹽堿度較高、腐蝕性較強等特點,船舶通訊導航設備在水上作業環境下損耗嚴重,有效使用壽命一般為3-5年左右,替換周期較短;另一方面,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通信方式、供電能力、導航精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變化較快,通訊從地面通訊向衛星通訊轉變,在海上遠距離的通訊得以實現,導航從基本導航向智能導航轉變,新的產品種類不斷出現,產品功能不斷豐富,帶來了新市場的需求;此外,船舶逐漸大型化的趨勢導致單體船舶配備的通訊導航設備種類和數量隨之增加。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船舶通訊導航設備行業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019-2025年中國船舶通訊導航裝備市場規模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1)船舶導航助航設備市場概況:導航助航設備是在船舶航行過程中為船舶提供觀察、聯絡和導航等服務,輔助船舶安全順利完成航行任務的設備。船舶的高風險作業活動和自動化程度的提升決定了其需求往更高技術、高質量、高精度、高性能的定位導航服務發展,導航技術的迭代、產品功能的加強、國民經濟的發展等因素都將帶動船舶導航行業規模的增大。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我國船舶導航助航裝備市場容量為43.83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容量將達到47.12億元。
2)船舶通訊設備市場概況:船舶通訊設備的主要功能為實現水上語音和數據通訊,包括日常安全通訊、緊急通訊、遇險求救通訊、船舶信息交互、遇險報警等。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我國船舶通訊裝備市場容量為39.05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容量將達到41.54億元。
GMDSS是對海上船舶搜尋救助與航行安全起到重要保障作用的通訊設備。我國GMDSS產品起步較晚,在21世紀初才涌現出一批本土化GMDSS制造企業,得益于國內政策的支持和造船產業向國內轉移,國內GMDSS生產廠商規模不斷擴大。在衛星通訊技術進步、文字通信功能擴展、系統集成化發展、操作簡易化等因素推動下,GMDSS產品性能更為強大,單個產品所提供的服務更多,
產品附加值更高;此外,水上作業者的安全意識增強使其對更先進、更可靠的GMDSS產品需求日益增加,為生產廠商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目前,國內仍有大量采用模擬信號通信的船用無線電通信設備。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相比具有抗干擾能力強、遠距離傳輸能力強、易于加密等優點。模擬信號向數字信號的轉變是通信行業的發展趨勢,也為船舶無線通訊設備提供了產品升級換代的市場機會。
(4)行業競爭狀況: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代航海事業起步較晚,對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需求在2010年后才逐漸爆發,船舶通訊導航行業也尚處在起步階段。目前,船舶通訊導航的主要高端產品市場仍被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企業所占據。隨著國家對海洋安全的日益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國產船舶通訊導航企業的發展。國內企業依靠產品性能穩定、性價比高、本土化及服務響應優勢逐步在船舶通訊導航設備中低端市場站穩腳跟,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并實現了部分出口外銷;但船舶通訊導航設備高端市場仍然主要由日本FURUNO、JRC、美國GARMIN等幾家國際船舶通訊設備制造商占據。
目前,國內船舶通訊導航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也有部分大型綜合性通訊
導航企業涉足。由于船舶通訊導航設備門類眾多,細分市場差異較大,涉及技術領域眾多,國內企業缺乏長時間的技術沉淀,因此國內主要廠商一般專長于某些細分領域,僅有少部分企業具備較為全面的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產品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
(5)行業進入壁壘:
1)市場準入和資質壁壘:船舶通訊導航設備關系到水上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國家對于相關企業及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具有較為嚴格的準入和監管,除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等常規資質外,船舶通訊導航產品還須取得主管部門相關認證,企業開展不同業務也需取得相應資質。
船舶通訊導航產品須按照有關規定取得中國船級社核發的型式認可證書、無線電管理部門核發的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方可進行生產銷售;若企業開展民用北斗項目,須取得北斗導航民用服務資質證書;若企業開展軍工項目,須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證書、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備案憑證等資質。
以上資質認證要求的存在,使得船舶通訊導航行業存在較高的市場準入和資質壁壘。
2)技術壁壘:船舶通訊導航設備屬于電子制造業,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對于企業各環節研發能力有著較高要求。
其一,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技術標準由各類國際公約、國家標準規定,標準體系復雜,技術要求嚴格;同時,船舶航行環境惡劣,具有易潮、天氣多變、鹽堿度較高、腐蝕性較強等特點,對于船用設備的穩定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研發、生產符合行業標準、適應使用環境的船舶通訊導航設備需要廠商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其二,隨著通信方式、供電能力、導航精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產品種類不斷出現,產品功能不斷豐富,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更新迭代隨之加快,若企業無法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實現技術、產品的快速迭代和升級,將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其三,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研發生產涉及產品整體設計及具體軟硬件的設計開發,只有同時具備上述環節設計開發能力的企業才能夠在行業內占據一席之地,其他企業大都只能成為單純的設備代工或運維企業,利潤空間較小,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3)行業經驗及品牌壁壘:我國是世界海洋大國,海岸線超過1.8萬公里,內河數量超過4萬條,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銷售市場區域較為分散,沿江、沿海各地的自然條件和海事管理差異較大,客戶需求不盡相同,如何建立完善的船舶通訊導航設備銷售體系、持續為客戶提供穩定可靠的售后服務是行業內的一大難點。行業內企業通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積累才能建立起覆蓋面足夠大、服務能力足夠強的銷售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和品牌效應。對于新進入者而言,其品牌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用戶的認可。
同時,船舶通訊導航涉及各地政府招投標項目較多,除企業產品資質外,政府對于投標企業的市場口碑、過往項目經驗也十分看重。對于新進入者,尤其是來自電子制造行業的新進入者,若缺乏良好的市場口碑及足夠的項目經驗,將很難在招投標中勝出。
4)人才壁壘:國內船舶通訊導航設備行業中具有完備知識儲備、具備豐富技術和市場經驗、能勝任相應工作崗位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銷售人才較為稀缺。技術人員需在專業領域內通過長期實踐逐步學習,才能成長為具備豐富經驗的高端人才;管理人員需結合長期積累的行業經驗和對行業發展的深刻認識才能合理制定公司發展戰略;銷售人員在售前售后與下游客戶或經銷商進行溝通時,亦需要依賴相關的專業技術背景、對產品和市場的深入了解以及市場信譽的長期積累。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對優秀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對于新進入者來說,人才儲備將是一大壁壘。
5)客戶資源壁壘: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終端用戶多為個人用戶,產品使用頻率較高,在產品的長期使用過程中會形成使用習慣;且船舶通訊導航設備需要的售前和售后技術服務較多,選擇其他廠商產品會承擔較高的轉換成本。因此,客戶往往更愿意和熟悉的服務商繼續合作,客戶忠誠度較高。此外,在政府項目中,由于船舶通訊導航設備涉及與政府系統平臺的對接,政府在對相關產品進行升級換代時,更愿意優先考慮原供應商。因此,行業的先進入者一旦獲得客戶認可,較易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定優勢。
(6)行業發展趨勢:
1)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國產化,進口替代加速:我國現代航海事業起步晚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雖然在21世紀我國逐漸晉升世界造船大國,但船舶配套產業的發展仍嚴重滯后,其中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國產化需求在2010年后才逐漸爆發并引起重視。歐美船舶配套產業歷史悠久,在高端高附加值產品方面占主導地位;日本和韓國借助造船產業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也形成了完善的配套產業,船舶配套設備的本土化率分別達到了95%和85%以上。而我國船舶配套設備的本土化率相對較低,且集中在中低端設備領域。
鑒于船舶活動在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近年來,國家為推進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國產化推出了諸多政策或產業指導文件。工信部印發的《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爭取到2025年我國建成較為完善的船用設備研發、設計制造和服務體系,船舶配套能力全面提升,本土化船用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85%以上。
此外,我國政府對于海上漁船作業安全日益重視,多個省市先后發布關于加強漁船無線電通訊導航等安全防范的通知。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于2016年發布《浙江省海洋漁船通導與安全裝備及漁港動態管理系統建設實施方案》,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于2019年發布《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監督檢查總隊于2020年發布《關于開展國內海洋漁船無線電通信設備和電子身份標識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于2020年發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漁船通導與安全裝備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上述文件旨在逐步推進相關設備在漁船上的安裝率,鞏固漁民的使用習慣,保障漁民生命財產安全,預計未來國內其他省市也將逐步推進相關工作,為船舶通訊導航設備在漁業領域的推廣提供助力。
在政策鼓勵下,近年來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加速進入船舶通訊導航設備市場,并憑借產品較高的性價比、本土化優勢以及快捷的售后服務,迅速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并在高端產品市場與國際知名廠商展開競爭,預計國產船舶通訊導航設備市場占有率將持續提升,并逐漸走向國際市場。
2)船舶北斗導航設備逐漸普及:隨著我國北斗衛星逐步完成全球組網,國家加大了推進北斗系統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的力度。交通運輸部、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于2017年印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提出,完善行業北斗應用工作相關法規,在國際海事組織等國際組織框架下,持續開展北斗系統應用相關國際合作工作,加強與相關國際公約的對接,推動北斗系統接入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GMDSS)。國家認監委于2017年印發的《北斗衛星導航檢測認證2020行動計劃》提出,積極拓展北斗行業服務領域,結合行業發展規劃,解決行業應用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北斗導航與行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結合測繪、交通、電力、通信、金融、安防、航空等領域特點,開發系列專用檢測設備,提供優質的檢測認證服務;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搭建國際發展交流合作平臺,開展沿線國家和地區北斗衛星導航產品有關技術、標準培訓和測試能力建設工作,促進北斗導航產品質量技術體系銜接,推動北斗導航產品檢測結果、認證結果的國際互認,逐步實現“一次測試、一張證書、國際互認”。北斗系統作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航運作為衛星導航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受北斗系統建設影響較大。北斗衛星全球組網的完成將進一步推進船舶北斗導航設備的推廣,打破船舶導航設備GPS一家獨大的局面。
3)設備集成化、小型化:數字化航海技術的迅速發展,AIS、GMDSS、通訊設備、導航設備、電子海圖、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和設備在航海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船舶航行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務保障。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這些為船舶和陸上用戶服務的信息應用系統都各自為營,缺少集成整合,使得使用人員的學習成本和操作負擔增加。因此,船載設備的集成化、小型化逐漸成為市場需求,如何在體積更小的設備上高效統籌利用射頻設備、天線、處理器、顯示器等器件,綜合應用多種無線電、通訊衛星、定位系統等信息資源,是行業內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早在2006年,國際航標協會首次正式提出E-航海(E-Navigation)的概念,并于2007年被國際海事組織采納。E-航海的“E”取電子(Electronic)和加強(Enhanced)雙重意義,旨在通過電子手段,收集、整合、交換、顯示和分析船舶方與岸方海上信息,以提高海上航行安全。E-航海的構想由船載系統、岸基系統和數字通信鏈接三部分組成。其中,船載系統以船載導航系統為核心,該系統集成船上各種傳感器,以采集各種船舶實時的航行信息,核心設備包括AIS、甚高頻電臺、GMDSS、衛星導航系統、衛星通訊系統、雷達等。E-航海的構想體現了船載設備集成化、便捷化的思想,在該構想的引導下,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集成化也逐步推進,將AIS與電子海圖、GPS與北斗等設備功能進行融合的產品逐步問世,提高了船舶通訊導航設備的產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