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行業市場銷售規模研究預測及需求前景分析預測
?
①流行病學概述: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隨關節或全身癥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關節僵硬、關節疼痛及腫脹,這會導致關節損傷、畸形、嚴重殘疾甚至死亡?;颊呖赡苓€會出現多種全身癥狀,包括發燒、疲勞、貧血及骨質疏松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目標是減少炎癥、抑制關節損傷、防止功能喪失、減輕疼痛以及改善功能及生活質量。
全球及中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病人數穩定增長。全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病人數由2016年的3,810萬人增加至2020年的3,980萬人(包括中國約600萬人)。預計全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病人數將于2025年達到4,220萬人(包括中國620萬人),并于2030年達到4,500萬人(包括中國640萬人)。
②藥物市場概況:類風濕關節炎傳統的治療方案包括傳統的化學合成的抗風濕藥物(DMARD)及生物DMARD,但當前治療藥物在安全性、療效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類風濕關節炎傳統的治療方案包括傳統的化學合成的DMARD、非類固醇抗炎藥、皮質類固醇、鎮痛藥、物理治療等。
對于化學合成的DMARD應答不充分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使用能阻斷部分與疾病發病機制相關的關鍵分子的處方生物藥。靶點包括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選擇性T細胞共刺激分子、分化簇20(CD20)、白細胞介素(IL)。盡管抗TNF-α藥物及其他生物DMARD均已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有效方法,但隨著時間推移,低藥物血清水平、快速清除及免疫原性等各種原因可能會令患者對現有療法的臨床應答消失。此外,現有生物DMARD在安全性、給藥方案及價格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推出新的治療藥物以解決當前治療方案的局限并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多款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單克隆抗體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患者負擔能力得到提升。包括英夫利昔單抗、阿達單抗、戈利木單抗及利妥昔單抗在內的TNF-α抑制劑及托珠單抗(IL-6抑制劑)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令使用該等生物藥的患者的經濟負擔得以減輕,相關藥品的使用者人數及市場預期將會持續增長。
隨著各種新型在研生物藥物的上市,全球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市場未來將保持相對穩定。預計全球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市場將由2020年的625億美元增加至2025年的627億美元,2020年至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0.1%,并于2030年進一步增長至657億美元,2025年至2030年復合年增長率為0.9%。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水平的提升、患者負擔能力的提升、新型生物藥的不斷推出,將推動中國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市場快速增長。2020年中國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市場規模達到22億美元。中國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生物藥市場預計將于2025年增加至56億美元,2020年至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1.1%,之后以12.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30年的102億美元。
③競爭格局:用于類風濕關節炎適應癥患者傳統療法主要為非生物DMARD,主要包括甲氨蝶呤(于1953年首次獲美國FDA批準)、柳氮磺吡啶(1950年首次獲美國FDA批準)、來氟米特(于1998年首次獲美國FDA批準)及羥氯喹(于1950年首次獲美國FDA批準)等。目前該等藥品多以仿制藥形式上市。
中國用于類風濕關節炎適應癥患者的生物藥物主要為TNF-α抑制劑,僅兩款非TNF-α抑制劑的生物藥于中國獲批,兩款非TNF-α抑制劑創新生物藥處于III期在研階段。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目前多款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TNF-α抑制劑已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包括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戈利木單抗及利妥昔單抗。在中國,僅托珠單抗(IL-6抑制劑)和阿巴西普(CD80/CD86抑制劑)獲批治療中度或重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及對TNF-α抑制劑表現出較弱反應的患者。此外,目前中國有其他少部分候選創新生物藥(如榮昌生物的泰它西普)正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或可滿足TNF-α抑制劑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需求。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預測報告》
美國及中國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已上市及處于臨床階段的創新生物藥的競爭格局如下:
美國及中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已上市創新生物藥
?
美國及中國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在研創新生物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