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MCU行業市場規模發展機遇分析預測及細分應用前景可行性研究
?
MCU行業概況:MCU全稱為微控制器,是將CPU、程序存儲器、數據存儲器、I/O端口、串行口、定時器/計數器、中斷系統、特殊功能寄存器等部件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是智能控制的核心。MCU的主要功能是信號處理和控制,因其高性能、低功耗、可編程、靈活性的特征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通信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MCU市場規模為175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193億美元;2019年中國MCU市場規模為53億美元,占全球市場比重為30.2%,預計2024年中國MCU市場規模將達到58億美元。
2015-2024年全球及中國MCU市場規模分析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中國,億美元 | 40 | 43 | 52 | 56 | 53 | 54 | 54 | 57 | 57 | 58 |
全球,億美元 | 158 | 161 | 182 | 190 | 175 | 174 | 176 | 184 | 187 | 193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在產品應用占比方面,未來32位MCU占比將呈不斷上升趨勢。未來下游應用場景趨于復雜,要求MCU具備更高的集成度和更豐富的功能,32位MCU工作頻率大多在100-350MHz之間,執行效能更佳,應用類型也更加多元。
在大家電市場,國產MCU供給率相對較低,伴隨智能化、變頻化滲透率的不斷提升,高端32位MCU芯片需求將顯著增加。在小家電市場,受益于智能家居生態下消費者對傳統小家電(電飯鍋、電磁爐等)及新興智能小家電產品(空氣炸鍋、酸奶機等)的采購需求提升,小家電MCU種類及市場規模均實現快速增長。
在汽車領域,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MCU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場景也不斷豐富,車規級MCU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作為汽車電子系統內部運算和處理的核心,MCU是實現汽車智能化的關鍵。從雨刷、車窗到座椅,從安全系統到BMS控制系統,再到車身控制和動力控制,幾乎都離不開MCU芯片,汽車電子的每一項創新都要通過MCU的運算控制功能來實現。隨著汽車處理復雜運算和控制功能的需求提升,32位車規級MCU將成為行業應用主流。
2020-2024年全球MCU市場下游應用規模分析
| 2020年 | 2024年 |
計算與存儲 | 32 | 14 |
有線通訊 | 5 | 5 |
無線通訊 | 9 | 11 |
消費電子 | 22 | 17 |
汽車電子 | 58 | 89 |
工業 | 47 | 59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以電機替代了汽油發動機并增加了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和整車控制器應用的增加將驅動MCU市場需求的增長。動力電池是整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充放電情況、溫度狀態、單體電池間的均衡均需要進行控制,因此電動車需額外配備一個電池管理系統(BMS),每個BMS的主控制器中需要增加一顆MCU芯片,BMS中的MCU芯片起到處理模擬前端芯片(BMSAFE芯片)采集的信息并計算荷電狀態(SOC)的作用。SOC是電池管理系統中較為重要的參數,其余參數均以SOC為基礎計算得來,因此電池管理系統對MCU芯片的性能要求較高。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MCU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可行性報告》
從全球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高端MCU市場中瑞薩電子、恩智浦、微芯科技、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等國外大廠占據較高市場份額,國產化率較低。在2019年全球前十大MCU廠商中,暫無境內企業,主要原因為:
(1)美日歐整車品牌全球市占率較高,供應鏈基本固化,海外一線廠商僅采購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等成熟半導體廠商生產的MCU,中國半導體企業起步較晚,切入現有生態圈需要一定時間;
(2)高性能MCU對芯片設計能力及晶圓制造工藝要求較高,特殊MCU(如BMSMCU芯片)需要大量專有技術(Know-how)經驗積累,目前大量成熟解決方案被恩智浦等廠商掌握,中國企業滲透進度相對較慢。
2019年全球前五大MCU廠商相關業務銷售收入及市場份額
排名 | 公司名稱 | 2019年銷售額(億美元) | 市場份額 |
1 | 瑞薩電子 | 31.65 | 18.1% |
2 | 恩智浦 | 30.85 | 17.6% |
3 | 微芯科技 | 21.80 | 12.5% |
4 | 意法半導體 | 21.05 | 12.0% |
5 | 英飛凌 | 18.95 | 10.8% |
合計 | 124.30 | 71.1%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目前國內廠商積極布局中高端MCU市場,長期來看,自建生態系統、深入應用場景、打磨解決方案是國內MCU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經之路,以最終實現MCU在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物聯網等中高端應用領域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