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物聯網終端行業市場銷售規模研究預測及全產業鏈發展趨勢分析預測
?
(1)物聯網應用架構: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是一種新型的信息網絡,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一種延伸和擴展,實現人和物,物和物之間的互聯互通。處在物聯網中的物品通過自身所裝載的各種傳感器進行環境、位置、狀態等信息的采集,通過各種可能的網絡接入方式進行信息的傳播與交換,最終方便對物品的智能化跟蹤、識別、監控和管理,提升了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和運行效率,引發新一輪的信息化革命。行業內將互聯網時代向物聯網時代的演進歸納為:PC電腦(互聯網,1.0時代)、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2.0時代)、人機交互及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物聯網,3.0時代)。
物聯網根據信息傳輸的環節和技術架構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層,包括:
1)感知層。物聯網應用的基礎部分,也是在物聯網大潮中率先受益的部分。感知層相當于物聯網的感官,負責完成識別和采集信息的任務,包括各種傳感器、攝像頭、二維碼、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定位裝置等數據采集設備。
2)接入層。主要作用是完成設備的組網和信息的發送、接收工作,相當于物聯網的快遞員。在完成組網后,感知層設備如果需要上傳數據,則將數據發送給基站,基站收到數據后,通過接入網進入承載網和核心網,上傳到對應的云端平臺;當應用層需要下傳數據時,接入層收到數據傳入感知層,從而完成信息的交互。接入層的功能通常由WiFi和蜂窩等通信模組實現。
3)網絡層。相當于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實現信息采集和處理。網絡層的功能以數據為核心,包括對感知層設備所采集數據的存儲、查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層數據所進行的決策。運營商通信網絡是網絡層的基礎,完成物聯網接入層與應用層之間的信息傳遞。
4)應用層。物聯網價值實現的環節,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物聯網與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F在應用層的市場可分為三大方向:消費市場、供給側市場和城市應用市場。
物聯網四層應用架構分析
?
(2)物聯網終端發展現狀:物聯網終端是指具備信息采集、處理和連接能力,并可實現智能感知、交互、大數據服務等功能的物聯網硬件產品,是物聯網時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即:物聯網終端(物聯網,3.0時代)面臨的市場需求面將更加廣泛。
隨著物聯網基礎技術逐步成熟以及5G網絡加速發展,物聯網終端行業開始邁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各大電信運營商和大型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行物聯網產業的戰略布局,試圖在新的競爭藍海中搶奪市場先機,爭奪物聯網數據入口的話語權。根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數據,截至2019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達到110億個,預計2025年全球物聯網終端連接數量將達到250億個;我國授權頻段蜂窩物聯網終端連接數量達9.2億個,預計2025有望突破19億。此外,根據5G物聯網產業聯盟數據,2025年我國低速蜂窩物聯網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元。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物聯網終端行業市場發展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
(3)物聯網終端市場發展趨勢:
1)物聯網市場發展帶動終端需求增長:近年來,我國物聯網市場發展速度較快。2018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為1.35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7.4%,預計2020年整體規模將達到1.83萬億元。智能終端作為物聯網入口,未來將隨著物聯網市場的擴大而帶來需求增加。
2)基于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融合的消費性應用創新更為活躍:移動互聯網應用以智能手機為基本載體,通過開放接口方式連接物聯網設備,使物聯網能夠依托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入口優勢和用戶優勢,打造全民物聯網應用。此外,隨著產業的成熟,開發出支持不同設備接口、協議以及可集成多種服務的共有技術平臺將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趨勢。
(4)細分市場:
1)物聯網應用帶動智慧教育的發展:在智慧校園領域,物聯網應用層要同校園領域的需求相吻合,在運行中,能夠促使物聯網智能應用得以實現,此時需要對相關終端產品進行充分的應用。如校園信息機配套電子學生證包含ID卡與非接觸式IC卡、接觸式IC卡、2.4G無障礙卡、定位卡等多種卡片形態,學生或教師在校園信息終端進行近距離或遠距離的刷卡處理,數據信息通過無線通信網絡的傳輸后,通過行業平臺把相關信息反饋到家長的手機上,提供平安短信、親情溝通、師生考勤等功能。家長還可以通過手機上的APP軟件,實時查詢佩戴了定位卡的學生的位置信息。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結合校園安全等客戶需求,將家?;?、校園考勤、親情電話、定位服務等作為主要功能,大力發展校園信息化業務。設備供應商則通過直接向電信運營商銷售通信設備,或與其合作開發校園市場,進行相關的業務擴展以獲取后續增值業務的收益。2018年我國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為3,470億元,其中硬件市場規模1,498億元,規模占比43.17%;軟件市場規模1,220億元,規模占比35.16%;服務市場規模為752億元,規模占比為21.67%。預計2023年,我國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2)物聯網應用帶動身份識別終端的發展:物聯網產業主要涉及傳感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及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其中RFID(射頻識別)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信號傳輸提供重要渠道,促進物聯網應用場景的拓寬。RFID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特定物體并獲取相關數據,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且無需接觸,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支撐技術,應用領域較廣泛,如物流、交通、身份識別、防偽等領域。全球物聯網的興起帶動RFID的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增長。2019年,我國RFID的市場規模在1,1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其中,身份識別領域占比11.4%,市場規模達125億元。
(1)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提升終端產品需求:移動互聯網是移動通訊技術與互聯網的聯合體,能夠運用移動無線通訊方式,通過移動智能終端獲取業務和服務。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從而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終端和信息交換技術方便了物聯網所需要的數據信息的采集,移動互聯網為物聯網提供了通訊載體,物聯網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二者相融合,將會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對終端產品將產生更大的需求。
(2)政策支持智能終端產品飛速發展:2020年5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提出要加快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同時要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同時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Cat1)/5G網絡遷移。這是工信部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確2G/3G退網的態度。截至2019年底,2G和3G基站總數依然有超過280萬個,承載著超過3億的手機用戶和遠高于手機用戶數量的數億物聯網連接數。因此,2G/3G的停用將帶來大量通信設備的投資需求。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十分重視5G的投資,截至2020年末,中國移動累計開通39萬個5G基站,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在用共享5G基站達38萬站,2021年,全國將新建5G基站約10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級(含)以上城市。
(3)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帶來智能終端的新增需求:據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近年來我國各類教育事業穩步提升。2019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01萬所,同比增長2.17%;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同比增長2.4%;專任教師1,732.03萬人,同比增長3.54%。在2011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首次明確提出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支付教育信息化經費,確保教育信息化擁有持續、穩定的政府財政投入。2019年我國教育信息化財政投入達4,014億元,預計2021年財政投入將突破4,500億元,進一步帶動教育終端產品的需求增長。
5、行業技術水平及特點: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行業及移動互聯網行業對設備的需求已從過去單一的設備需求升級到綜合解決方案的需求。因此,設備制造商需具備能根據快速迭代的技術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能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開拓新場景的能力。目前政策層面正在推動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提出建立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在新的生態體系內智能終端設備將具備高速接入、高速傳輸、高性能轉發、網絡安全、業務種類多、可靠性高等特點。公司業務所處各細分領域,其技術水平將呈現以下特點:
(1)通信設備:通信設備包含了復雜的軟硬件技術,包括高性能數字信號處理芯片技術、嵌入式軟件技術、無線超融合技術等。目前,隨著網絡接口、USB接口、高清語音技術、多語音融合技術、高清視頻多路解碼技術等多項技術被引入,操作系統則采用復雜的嵌入式Linux、Android系統等,軟硬件性能和復雜程度的提高使得通信設備的智能化程度較高,應用領域也較為廣泛。在通信能力上,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設備具有靈活的接入方式和高帶寬通信性能。目前,移動智能終端支持多模式通信,可以支持LTE、WiFi、藍牙等,適應多種制式網絡,不僅支持語音業務更支持多種無線數據業務。
通信設備技術發展與整個通信行業的技術發展密不可分,隨著NB-IoT、eMTC、LoRa等LPWA技術和應用不斷創新突破,通信設備相應持續升級換代。
(2)教育終端產品:智慧教育是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即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等技術為基礎,通過智能設備終端實現傳統教育模式與內容的平臺化、數字化發展。在智慧教育建設過程中,智慧校園建設是其重要組成部分。RFID技術、信息集成技術、嵌入式軟件技術、綜合定位技術等技術應用于教育終端及解決方案中,智慧校園也正在逐漸實現考勤、定位、消費、家?;印⒐芸氐热婀δ?。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未來物聯網技術應用將成為智慧教育新的發展趨勢。
(3)身份識別終端設備:公安部對進行二代身份證驗證的智能身份識別產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并為相關產品專門制定了GA450、GA467、GA/T1011-2012等行業規范,產品設計時需綜合低功耗設計、射頻信號接收及解調技術、嵌入式系統軟件技術、耐高低溫、多系統兼容等多方面技術。身份認證產品應用的行業比較廣泛,如電信運營商、銀行、證券、公安等,用戶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征。因此,身份識別產品要具備可配置、可剪裁、可快速移植等特點,滿足各行各類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