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預測
?
餐飲垃圾指的是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的加工過程廢棄物;廚余垃圾指的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邊角廢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兩者統稱餐廚垃圾。餐廚垃圾具有污染物和資源的雙重屬性,處理得當可“變廢為寶”成為資源,處理不當則污染環境、危害健康。餐廚垃圾的處理需要利用多種設備和工藝技術,最理想的狀態是最終形成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無論是家庭產生的廚余垃圾,還是賓館、飯店和單位食堂產生的餐飲垃圾,其成分多以可降解的有機物為主,包括主食所含的淀粉,蔬菜及植物莖葉所含的纖維素、聚戊糖,肉類食物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水果所含的單糖、果酸及果膠(多糖)等;無機鹽中以NaCl的含量最高,同時還含有少量的鈣、鎂、鉀、鐵等元素。
隨著我國消費升級,餐飲行業的發展迅速,尤其是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餐廚垃圾的產生也逐年遞增。2015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達9475萬噸,日均產量達26萬噸/日。統計顯示,我國餐廚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大致范圍為37%-62%,由此得出理想狀態下,2019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達到12075萬噸。2020年由于疫情爆發,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盡管餐廳停業,學校、公司的食堂歇業導致餐飲垃圾產生量下降,但是在家做飯產生的廚余垃圾產生量增大;考慮到在外就餐的食物浪費量高于在家做飯的產生的剩余量,因此,2020年我國整體的餐廚垃圾產生總量增加,達到12775萬噸,但是增加的幅度較2019年下降,從5.91%小幅下降到5.79%。2021年,人們的生活逐漸恢復常態,因此餐廚垃圾的產生量會持續增加。
我國展餐廚垃圾產量逐漸增加,對環境自我修復的能力造成了承重的負擔。怎樣有效的處理餐廚垃圾,以及綠色可持續性的處理垃圾成為我國面臨的環保難題之一。由于餐廚垃圾里的有機固體填埋會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所以直接填滿、焚燒餐廚垃圾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比如堆填過程會產生臭味及溫室氣體、產生滲濾液污染地下水等。餐廚垃圾除了具有“危害性”還具有“資源性”的特點,處理得當將會產生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適宜的綠色可持續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成為當下的難點以及熱點問題。然而,在資源化處理技術的發展道路上,我國的技術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餐廚垃圾的主要資源化利用方法包括厭氧消化、好氧堆肥、生物飼料、昆蟲養殖、熱處理技術及生物煉制生產高附加值化學品等。每一種技術都有自身的優缺點,對現有技術的改善和更新將是今后餐廚垃圾處理的主線;許多專家學者也致力于降低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帶來的新的環境污染風險。我國除了處理餐廚垃圾的技術需要提升以外,餐廚垃圾的處理產能也有待增加。目前,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遠遠低于餐廚垃圾的產生量。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起步較晚,“十二五”期間才逐漸開始大規模試點建設工作。“十三五”規劃要求,力爭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3.44萬噸/日,即2020年按規劃預計達到5.59萬噸/日,與2020年我國餐廚垃圾產生量35萬噸/天進行對比,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率僅有15%。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也說明了我國餐廚垃圾處理的市場空間巨大,整個市場處于發展初期,技術研發的投資,設備的購買以及生產線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利好政策和國家大力支持的情況下,我國的垃圾處理投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市場規模?;凇笆濉币巹澠陂g,新增餐廚垃圾處理投資183.5億元,新增處理產能為3.44萬噸/日,可計算得出單位餐廚垃圾處理能力投資約為53億元/萬噸/日。在理想狀態下,2020年,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00%,35萬噸/日,則我國餐廚垃圾處理投資市場新增空間達到1558.73億元。
我國是全球受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2020年末期,我國的經濟和工業發展已經逐漸恢復,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步入正軌。隨著我國“外賣”經濟快速發展,假設我國在2021-2026年期間的餐廚垃圾產生量年復合增長率不變,即維持2015-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6.16%,則2021年我國的餐廚垃圾產生量增長到1.35億噸;2026年我國的餐廚垃圾產生量能達到1.8億噸。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餐廚垃圾處理專項調研及投資戰略預測可行性咨詢報告》
2021年5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提出: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公共服務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笆奈濉睍r期,國家將指導各地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價格改革,為了推動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效率,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出六條公共服務價格改革項目。其中第六條為推動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合理制定調整收費標準。推行非居民餐廚垃圾計量收費。具備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農戶生活垃圾處理付費制度。推行非居民餐廚垃圾計量收費,先從非居民(餐飲、公共食堂等)開始,是為垃圾分類后的濕垃圾處理收費打開了突破口,且督促餐館及其他公共食堂合理運用食材,不要鋪張浪費,進一步加強了餐廚垃圾的分類回收力度,以此提高餐廚垃圾的處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