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分類,共享經濟可分為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識技能、生活服務、共享醫療、共享辦公和生產能力等。
2016-2019年,我國網約車客運量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有所下降。2020年網約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約為36.2%,占比比上年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居民出行意愿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很多城市在一定時間段內暫停網約車平臺服務。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有超過50個城市發布了一定時期內網約車停運要求,網約車平臺訂單較傳統巡游出租車下降幅度更大;一些地方甚至因為網約車停運或客流停滯,造成大量網約車司機向線下運營服務公司申請退車事件。2016-2020年,我國在線外賣收入占全國餐飲業收入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疫情使得人們線下活動受到限制,線上生活服務需求大增,“宅經濟”爆發。以在線外賣為例,測算表明,2020年在線外賣收入占全國餐飲業收入比重約為16.6%,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餐飲企業積極開展外賣營銷推廣,加大外賣業務比重,開展“無接觸”配送服務,滿足疫情下人們的餐飲服務需求,在線外賣市場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旬,快餐和外賣相關行業達產率高于餐飲業整體約10個百分點。共享住宿領域,2016-2020年,我國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比重波動上升。測算表明,2020年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重約為6.7%,同比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總體上看,整個住宿服務業是受疫情沖擊最大的領域之一,共享住宿新業態也不例外。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前五個月主要共享住宿平臺上訂單總量同比下降65%,接待人次同比下降63%,整體市場交易額同比大幅下降72.1%。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平臺企業積極探索新的營銷模式并加大對商戶的扶持,加上人們暫時被壓抑的旅游休閑需求得以釋放,共享住宿行業發展的自我修復和創新動能持續積累和日益強大。但疫情的不確定性也使得整個市場的復蘇進程更加曲折。疫情對服務業發展和消費市場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共享型服務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擴張,在有效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國內服務業和消費市場恢復、促進經濟企穩回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居民消費的角度看,疫情影響下,線上生活必需品購買、生鮮零售配送、到家服務等選擇較平時有顯著提升。2020年網約車用戶、共享住宿用戶和在線外賣用戶在網民中的普及率分別為36.19%、7.43%和43.52%。從主要領域共享型服務支出占比來看,2020年人均在線外賣支出在餐飲消費支出中的占比繼續提高,達16.6%,較上年提高了4.2個百分點。人均網約車支出占出行消費支出的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約為11.3%。人均共享住宿支出在住宿消費中的占比,則由去年的7.4%下降到4.9%,下降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防控下出行住宿需求大幅下降、訂單量急劇減少。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市場發展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
近年來,共享經濟的發展模式正從追求規模和速度的粗放模式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率的集約模式轉型,同時也意味著共享經濟將從過去的超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所以,從發展速度上看,2018-2020年,各領域市場交易額增長率總體保持下降趨勢,這是共享經濟內部調整的必然表現。但是2020年處疫情爆發,各個領域的發展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部分領域收到沖擊增長率進一步下降,而部分領域,共享醫療、生產能力領域反而實現逆勢增長。知識技能領域較少以來線下活動形成交易閉環,所以變化幅度較小。2020年,共享生產能力領域市場交易額增速達17.85%,較2019年有所上升。共享生產能力是指將企業閑置的生產能力整合,疫情的沖擊使各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沖擊,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倒閉風險,為共享生產能力市場的發展帶來機遇。值得注意的是,共享醫療在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中的份額并不高,但是在2020年表現良好,增長率達27.78%,較2019年提升5.05個百分點。疫情期間,一些共享醫療平臺,如微醫、好大夫、平安好醫生等平臺均開設了在線問診服務,聯合來自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的醫生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這些平臺幫助人們了解疫情動態、普及相關知識和緩解焦慮情緒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帶動了共享醫療市場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