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玻璃鋼管道行業市場供需規模研究預測及未來市場競爭格局分析預測
?
1、玻璃鋼管道市場概況
(1)玻璃鋼管道行業發展歷程:近代玻璃鋼發展始于20世紀40年代,當時的美國已有發展玻璃鋼的物質基礎,從1935年起,連續玻璃纖維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1939年發明了常溫常壓成形的不飽和聚酯樹脂。玻璃鋼首先用于航空工業方面,如雷達罩、副油箱等,二十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將玻璃纖維用于制作玻璃鋼管道,距今已有70余年歷史。
我國纖維纏繞工藝始于1958年,主要用于國防建設。從60年代中期開始開展纖維纏繞技術的研究,70年代引進德國WE-250數控纖維纏繞機,改進后實現國產化生產,使得纖維纏繞技術的研究上了新臺階。到80年代末,我國陸續從意大利、日本、美國引進纖維纏繞管道生產線,建立中高壓玻璃鋼管企業,從此我國玻璃鋼管道工業進入了發展階段。
(2)玻璃鋼管道特點:玻璃鋼管道是一種新型復合材料,其制作工藝主要是以高樹脂含量的玻璃纖維按工藝逐層纏繞,經過高溫固化而制成。玻璃鋼管道的管壁結構比較合理先進能充分發揮玻璃纖維、樹脂和固化劑等材料的作用,不僅滿足使用的強度和剛性,還保證了玻璃鋼管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玻璃鋼管道產品基本特點分析
?
(3)玻璃鋼管道下游市場分析:玻璃鋼管道作為新型復合材料被廣泛應用于船舶、海洋工程、石油化工、天然氣、電力、給排水工程、核電等行業,且應用領域不斷延伸。發行人目前產品主要應用于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同時正在積極推進石油化工、天然氣行業陸用管道以及電力行業復合絕緣子的研究開發工作。
①全球船舶制造市場有望走出周期底部,配套產業持續增長:作為國際間貿易交換的重要運載媒介,船舶在全球貿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全球貿易的正常進行提供運載媒介的保證,因此船舶制造產業景氣程度與國際貿易和全球海運市場發展高度相關。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2013年-2019年,全球造船完工量最小值為2018年的8,102萬載重噸,最大值為2013年的10,757萬載重噸,總體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態勢,年均全球造船完工量達到9,598萬載重噸,為全球造船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終端需求。
從近百年的世界造船歷史來看,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船舶制造業也是周期性波浪形發展,主要大波動有4次,每次波動周期約為30年,小波動不計其數。目前船舶制造處于第四大周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發展受挫,船舶制造亦進入低谷期,距今已經經歷了12年的調整。根據國聯證券研究所題為《供需力量加速逆轉,船舶制造業有望走出周期底部》的研究報告,目前船舶制造行業處于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調整階段的尾聲,船舶行業有望走出大周期底部區域。同時,隨著2017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以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國際海運貿易逐漸回升,有利于船舶制造業的發展。
從全球新增船舶訂單統計量來看,2013年-2016年船舶新訂單量大幅下滑,但自2017年起逐漸企穩,2017年-2019年年均新增造船訂單量7,130萬載重噸。自2013年以來,全球造船手持訂單于2016年出現大幅下降,此后每年保持在20,000萬載重噸左右,變動幅度收窄。2016年-2019年全球造船年均手持訂單為20,347萬載重噸。全球造船新訂單量的企穩和較穩定的全球造船手持訂單量能夠為全球船企和配套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年均全球造船完工量,保證相關配套行業的原材料消耗量。
以載重噸計,2019年中日韓三國新造船完工量之和、新接訂單量之和、手持訂單量之和分別占全球的95.32%、97.72%、94.54%,即便考慮到歐洲船舶企業建造高附加值的豪華郵輪,以修正總噸計,中日韓三國上述指標也分別占到全球88.03%、83.06%、80.57%的份額。
從全球造船市場競爭格局看,中日韓三足鼎立,歐洲地區及越南、菲律賓等其他新興造船國家市場份額較低,且中國三大造船指標均處于優勢地位,2019年,中國除以修正總噸計的新船訂單量小于韓國外,其余指標均處于領先地位。中國是全球造船大國,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為本土船企和配套企業提供了可預期的成長空間,有利于本土企業的發展。
2019年全球造船指標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②海洋強國、造船強國戰略強力支持國內船舶工業發展:船舶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和軍民結合戰略性產業,是我國實施海洋強國和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國。2016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將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作為實現制造業強國的一個目標,將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
2017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圍繞《中國制造2025》和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到2020年力爭步入世界造船強國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先進國家行列的發展目標,力爭造船產量占全球市場份額在“十二五”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5%和40%左右;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世界級先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配套能力明顯增強,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型、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本土化設備平均裝船率分別達到80%、60%和40%以上,成為世界主要船用設備制造大國。
以載重噸計,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在全球占比中均處于領先地位,占比較大,國內船舶市場的發展與全球造船市場的走勢緊密相關,造船三大指標的波動與全球造船三大指標基本一致。2013年-2019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整體波動幅度較小,除2014年波動幅度較大,相比同期下降16.29%外,其余年份變動幅度保持在10%以內,整體趨勢與全球造船完工量保持一致,且占全球造船完工量的比例均在35%以上,占據較大市場份額。2013-2016年新增訂單下滑較大,自2017年企穩,2017年-2019年年均新增造船訂單量為3,011萬載重噸。自2013年以來,2016年手持訂單量下滑較大,此后波動幅度收窄,2016年-2019年年均手持訂單量為8,820萬載重噸。
在我國海洋強國、造船強國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有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及中國船舶工業均進入調整期,三大造船指標出現下滑,全球及中國船舶工業面臨嚴峻挑戰,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國在保持傳統三大主流船型(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占有率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有望在高技術船舶制造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為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③脫硫管道市場面臨多樣機遇:脫硫管道是一種運用在船舶脫硫系統的輸送管道,用于輸送脫硫系統中含有酸堿物質的溶液,因此脫硫管道必須具有耐腐蝕性和耐高溫等特性,以保證脫硫系統的正常運行。
2016年,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70屆會議決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船用燃油硫含量不超過0.5%m/m的規定,并出臺MARPOL公約修正案、導則和通函等,“限硫令”正式出臺。2018年,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73屆會議通過MARPOL公約修正案,決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沒安裝替代設備的船舶,將不被允許攜帶高硫燃油。為應對“限硫令”,各國船東只能選擇使用低硫油、安裝脫硫設備或使用LNG燃料。在綜合考慮之下,部分船東主動選擇加裝脫硫設備,船舶脫硫裝置改裝市場持續升溫,帶動了脫硫管道市場的發展。
Clarkson在2020年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過去的24個月中越來越多的船舶選擇安裝脫硫裝置以繼續使用價格相對便宜的高硫油,按運力總噸計算,截至2020年1月約有12%運力左右的船舶安裝了脫硫裝置,預計2020年底將提高到19%,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統計數,2019年1月1日全球100總噸及以上的動力型遠洋船舶總運力達197,649.10萬載重噸,船舶脫硫改造市場增量較大。根據Clarkson統計,中國船廠在全球船舶脫硫裝置改裝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其2019年9月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從事脫硫裝置改裝業務最多的10家船廠全部來自中國。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主要修船企業2018年、2019年分別承接加裝脫硫塔業務896單和945單,并于2019年開始集中加裝,中國主要船廠的脫硫改裝能力約為每年700單,但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國際船舶在我國靠港受限,且目前低硫油和高硫油價格差距變小,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部分船東會階段性選擇使用價格較高的低硫油,延緩脫硫改造進程,從而導致船舶脫硫改造市場階段性趨冷。不過據國際海事組織和國際能源署統計,2020年全球航運業年消耗燃料將達3.2億噸,而符合硫分0.5%以下低硫重油產能大概為5,000萬噸,低硫油缺口將達2.7億噸,因此疫情得以控制之后,船舶脫硫改造市場仍將是公司業績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高低硫價差在經歷前期的較大波動后,目前已穩定在80美元/噸左右,船東在高低硫價差方面已有明確預期。同時,我國疫情防控已取得明顯成效,船廠全面復工,船舶脫硫改造訂單已陸續開始執行,
綜上,“限硫令”的落地,對船舶脫硫裝置改裝市場帶來了較大影響,雖然疫情和高低硫價差對船舶改裝市場的影響仍然存在,但隨著新冠疫情得以控制和高低硫油價差的穩定,中國船廠的在手訂單得以繼續執行,新造船同時帶來加裝脫硫裝置的增量需求,“限硫令”仍將持續影響發行人的產品銷售,但相比2019年的集中影響程度,未來的影響將呈現長時間平緩影響的特征,能持續為發行人帶來營業收入,且發行人經營規模不會發生大幅波動。
④海洋油氣探索持續推進,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面臨新一輪增長: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一般分為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其他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浮體結構物,其中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為海洋工程裝備的主體。2015年,國務院發布《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海洋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強調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推動深遠海適度開發。作為全球能源消耗最大的國家,我國積極布局推動海洋油氣開發進程,將海洋油氣開發列為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海洋工程裝備作為海洋油氣開發的重要工具裝備,在我國海洋強國戰略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方向,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十二五”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已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第一梯隊,且隨著海洋油氣勘探由淺水向深海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將面臨新一輪增量需求,潛力較大。玻璃鋼管道產業作為海洋工程裝備的配套產業,受益于海洋油氣和海洋工程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2013-2019年我國海洋油氣產業增加值年均1,300億元左右,自2016年以來,產業增加值及增長率逐年提升,2019年產業增加值達到1,541億元,產業投入呈現正向增長態勢。
⑤油氣管網建設持續增長,未來可期:石油和天然氣作為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需求一定時期內仍將穩定增長。與石油和天然氣產業配套的油氣管網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作為油氣上下游銜接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構成了現代能源體系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計劃2020年、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分別達到16.9萬公里、24萬公里,即“十三五”期間新建5.7萬公里油氣管網,“十四五”期間新建7.1萬公里油氣管網,逐步增長,展望2030年,基本建成現代油氣管網體系。
2013年-2019年,我國油氣管網總里程逐年增加,年新增里程數呈現一定變動,2018年年新增油氣管網為近年來最低,仍達到3,000公里。同時作為能源消耗大國,我國以《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為依據,有步驟、有計劃的推進油氣管網建設,“十四五”期間較“十三五”期間油氣管網鋪設量增長1.4萬公里。玻璃鋼管道屬于新型復合材料,能夠滿足石油輸送的嚴苛要求,受益于油氣管網建設的穩步推進,未來面臨較好的市場機遇。公司專門設立陸用管道事業部,從事石油化工、天然氣等陸用管道的研發工作,目前正在從事的研發項目“高壓石油管道項目的研發”主要目的在與研制用于輸送石油的玻璃鋼管道,目前已達結題階段。
⑥電力建設投資空間巨大,持續產生配套產業增量需求:電力行業是發行人未來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布局,發行人目前正在研發應用于電力行業的復合絕緣子產品,電力行業持續大量的投資為相關配套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電力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電力供應和安全事關國家安全戰略,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13年-2019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增加,年均復合增長率5.16%,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突破7萬億千瓦時,隨著我國經濟運行規模的不斷擴大,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增加。
為保證全國電力生產運行平穩,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我國持續增加電力投資。2013年-2019年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復合增長率8.13%,2019年發電裝機總量達到200,000萬千瓦時,與之相配套的電網工程建設投資也一直保持在高位,2019年增幅略有下降,亦達到4,856億元。
目前我國電力建設尋求科技創新,著力調整電力結構,升級配電網,2020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繼續將推進電網建設放在重點位置,并強調有序安排跨省區送電通道建設問題。受益于以上因素,電力建設和投資空間依然巨大,為相關配套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玻璃鋼管道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玻璃鋼管道行業發展趨勢:
(1)應用領域逐步擴大:玻璃鋼管道作為一種綜合性能優異的復合材料,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材料基礎,在工業環境中被廣泛使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小覷的影響。玻璃鋼管道是一種為適應眾多復雜環境而產生的材料,在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石油化工、天然氣、電力、給排水、核電等相關行業中廣泛應用,并且應用范圍正在逐漸擴大,市場潛力大,發展空間廣闊。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發展,高性能產品需求不斷增加,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未來將推動更具應用潛力的玻璃鋼管道產品。
(2)工藝水平不斷提高: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玻璃鋼管道的技術革新,各種新材料的不斷涌現以及新產品的不斷出現,玻璃鋼管道的技術也處于不斷前進之中。伴隨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下游行業對玻璃鋼管道的耐高溫高壓、耐老化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玻璃鋼管道將向著高模量、抗剪切、抗擠壓、耐腐蝕等性能不斷提高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