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酒店行業投資戰略可行性規劃研究及市場規模發展趨勢研究預測
?
酒店(又稱為賓館、旅館、旅店等)的基本定義是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空間的商業機構,即給賓客提供歇宿和飲食的場所。具體地說,酒店是以它的建筑物為憑證,通過出租客房、餐飲及綜合服務設施向客人提供服務,從而獲得經濟收益的組織。
根據全球權威酒店信息統計機構STRGlobal的《術語匯編》,將酒店行業市場等級分為奢華酒店、超高端酒店、高端酒店、中端偏上酒店、中端酒店和經濟型酒店等6個等級,同時也可以整合分為奢華和超高端、高端和中端偏上、中端和經濟型3個整合等級。國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4308-2010)中將酒店分為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和一星級5個等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中,將STRGlobal的等級標準與《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4308-2010)的等級標準大致進行了對應,高端以上為五星級,高端和中端偏上為四星級,中端為三星級,經濟型為二星級及以下。
根據STRGlobal的《術語匯編》,從服務類型將酒店產品分為全服務型(一般為較高星級酒店標準,涵蓋服務各個領域)和有限服務型(以住宿為核心業務,只提供住宿和早餐服務即Bed&Breakfast)兩類。隨著酒店行業的發展實踐,在有限服務和全服務型的基礎上又衍生出精選服務或精品酒店,即在有限服務的基礎上增加個性化精選的其他服務。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酒店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可行性預測咨詢報告》
(1)酒店行業總體發展現狀:我國酒店行業發展與國家經濟增長、居民消費水平、境內旅游業發展等因素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穩步增長的勢頭,2019年全國GDP總量達99.09萬億元,同比增長5.7%;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2019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比上年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其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9,886元,比上年增長12.6%,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5.9%。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2019年全年國內游客60.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入出境旅游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旅游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8,040億元,增長6.3%;。直接受益于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酒店行業規模持續增長,我國的酒店行業正逐步走向大規模、高質量的發展時代。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公開數據,2018年全國飯店業規模持續擴大,住宿餐飲業總收入約5萬億,其中餐飲業將達到4.4萬億,繼續保持10%的增長幅度。
據此測算,2018年全酒店行業(不含餐飲)收入達到約6,000億的規模,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同時,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5年至2019年《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系列報告》中的數據整理,我國酒店行業供給持續增長,中國酒店客房數量從2015年的215.01萬間增長到了2019年的414.97萬間,期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87%,具體情況如下:
2015-2019年中國酒店客房數量現狀分析
單位:萬間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近年來,我國酒店行業發展在行業內部呈現明顯的結構分化特征。以五星級酒店為代表的豪華型酒店受國家限制“三公”消費和“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影響消費需求快速萎縮,同時由于運營成本高居不下、地產投資高峰等多重因素影響,豪華型酒店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增長速度呈現連年降低的態勢。以如家、漢庭等連鎖酒店為代表的經濟型酒店在經歷過高速增長高峰后,由于同質化嚴重和供給過剩,現已進入洗牌階段。2018年全國經濟型酒店共241.99萬間客房,2015年至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12.40%,經濟型酒店的規模增長正逐步放緩。
而中高端酒店行業受益于消費升級和中產消費群體的快速擴大,加之經濟型酒店和豪華型奢華型酒店的消費轉移影響,近年來中高端酒店迎來行業紅利時代,連續多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2)中高檔酒店行業發展現狀:在行業需求端,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中產消費群體的規模擴大,我國中高端酒店行業主要消費受眾群體不斷擴大。我國消費的增長主要源于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特別是中產和富裕家庭的快速膨脹,到2020年我國的中產及富裕家庭數量將翻一番,達到1億戶。2017年中國有3.85億中產階級。中國中產階級占全國人口比重從2000年的11%迅速上升至2017年的27.7%。同時,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支出不斷向生活服務消費方向傾斜。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即花在食品支出的比重降低,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的同比增速快于其他支出,居民花在教育文化娛樂方向的支出比重提高,從2014年底的10.7%上升至2017年底的11.6%,消費結構出現變化。
在行業供給端,隨著國家相繼出臺“中央八條規定”、“六項禁令”等限制公務消費政策,酒店會議和宴會數量急劇萎縮,部分城市或地區把五星級酒店拒于政府采購名單之外,全國五星級豪華酒店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豪華酒店市場的降溫給價格合理、住宿舒適、服務溫馨的中高端酒店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中高端酒店相對于超高端與豪華酒店具有成本更低、坪效更高、回收周期更短及價格更加貼近主流消費人群等特點;中高端酒店相對于經濟型酒店具有住宿更舒適、服務更體貼及產品更豐富等特點。隨著中產崛起、消費升級、政策調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酒店業在經歷了超高端及豪華酒店發展浪潮與經濟型酒店發展浪潮之后,進入了中高端酒店的發展浪潮。
在需求與供給的雙重推動下,中高端酒店以其精準的客源定位、優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等優勢日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促使了我國中高端酒店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時期。根據中國飯店協會公布的《2019年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中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中端酒店共63.42萬間客房,同比增長率57.24%,2015年至2018年期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3.73%,實現了高速增長。若以中國飯店協會公布的2018年我國酒店業市場整體規模6,000億元和中高端酒店的結構占比27%模擬測算,我國中高端酒店行業2018年市場規模約為1,620億元。
3、行業發展趨勢:
(1)中高端酒店發展仍有極大空間,未來將成為行業結構主體根據對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5年至2018年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系列報告的數據整理,目前我國酒店行業豪華、中高端、經濟型的比例約為8%、27%、65%,目前國內酒店市場由低端經濟型酒店占主導。而歐美等發達國家成熟的酒店市場通常呈現兩邊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目前歐美酒店業豪華、中高端、經濟型的比例約為20%、50%、30%,未來我國酒店行業結構布局將向歐美等發達國家酒店行業結構靠近,呈現中高端酒店為主體的特征。從目前國內酒店市場結構,中端酒店的發展仍有極大發展空間,未來中國的中高端酒店將迎來中長期的快速發展階段。
(2)酒店行業輕資產化經營模式興起: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去杠桿”調控措施,堅定不移的將“解決資金空轉、遏制資產泡沫、扭轉脫實向虛”作為調控的目標,重資產類酒店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必須通過出售資產、降低杠桿以達到增加現金流、降低財務成本的目的。同時由于我國地產投資周期原因,現有存量物業規模較大,酒店自持物業成本過高。酒店業從過去的重視資產運營轉向重視管理品牌運營,從過去的不可持續的、消耗資源的重資產模式轉向可持續的、租賃物業、重管理輸出與品牌輸出的輕資產模式。
(3)產品、文化與服務的精選化:隨著酒店市場需求特點的不斷轉變、客源市場的逐步細分,客人除對酒店的硬件設施有較高的要求外,對服務的感受也變得更為細致,在消費過程中得到新奇、知識、藝術等體驗成為住宿的目標,而目前市場主體經濟型酒店“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產品及服務很難適應當前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在酒店產品的設計上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元素、打造特色主題酒店是產品走差異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酒店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對產品、文化與服務的精選將逐漸成為酒店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