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中醫醫療機構細分市場、區域格局及發展現狀分析
?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發展到現在,在西醫嚴重沖擊下,我國的中醫仍然是人民群眾治療疾病的常規手段之一。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近20年來,受政府對于中醫的大力推廣,中醫藥益發成為我國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的要素。我國的中醫藥有悠久歷史和良好的群眾基礎。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2020年11月發布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中醫類醫院共有5232個、中醫類門診部共有3267個、中醫類診所57268個,而中醫類研究機構只有9個。其中,中醫類診所在我國中醫類機構中占據了絕大多數,具有重要地位。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中醫醫療機構行業市場發展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
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中醫類機構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中醫類機構達到了26217個和23784個,占比分別達到了39.84%和36.14%。從省區市排行來看,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中醫類機構分布TOP10分別為四川、山東、廣東、河北、浙江、山西、重慶、內蒙古、湖南和遼寧。其中,四川省遠遠超過其他省區市,中醫類機構數達到了7004個,占比更是超過了10%,達到了10.64%。從TOP3的細分醫療結構來看,診所仍是3大省的中醫類機構“主力軍”;四川擁有6601個中醫類診所,山東有4594個,而廣東有4255個。但在中醫類醫院方面,山東有357個中醫類醫院超過了四川省和廣東省。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2020年11月發布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的數據顯示,2010-2019年我國中醫類醫療機構床位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54.87萬張到2019年的132.88萬張,上升了2.5倍左右。近年來,我國中醫醫院人員數量逐年增加,2016-2019年人數增速呈下降態勢。至2019年,中醫醫院人數上升至106.95萬人,增速較2018年上升1.2個百分點。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中西醫結合醫院共有699家,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京市、河南省、浙江省、山東省等地。排名前十的地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數占比在58%以上。2010-2019年中國中西醫結合醫院床位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3.52萬張上升至2019年的11.77萬張。2019年我國中西醫結合醫院共有人員13.9萬人,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蘇、北京、浙江、四川等地。
2019年我國民族醫院共有312家,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青海、四川等地區。排名前十的地區民族醫院占到全國的95%以上。數據顯示,中西醫結合醫院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和西藏三個省區市;TOP3省區市的占比將近60%。2010-2019年我國民族醫醫院的床位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在2019年,我國民族醫院擁有床位數4.14萬張。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蒙醫醫院和藏醫醫院的床位數占比接近70%;其中,蒙醫醫院有1.86萬張,占比44.96%;而藏醫醫院有1.05萬張,占比2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