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污水處理行業“十四五”市場供需規模前景預測及投資可行性評估
?
城鎮污水處理市場現狀: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升級并向農村的延伸,這為污水處理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監管流程逐步實現閉環,對污水處理企業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始終堅持“技術領先”的發展核心,在環保領域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儲備,更嚴格的環保監管政策給水務行業帶來的是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碳中和-城鎮污水處理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1)城鎮污水廠提標改造需求驅動:加強水污染防治與城鎮污水治理被列為“十三五”期間環境治理的重點內容,2019?年5月19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2020?年,在上述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污水處理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和提標改造需求有望加速釋放。
(2)工業園區水環境嚴格管控的需求驅動: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工業廢水種類和數量增加迅猛,地表與地下的水體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對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水污染防治計劃》等文件,對工業園區用水的效率及廢水排放提高要求和加強督察監管,國家環境稅、環保督察、排污許可合力倒逼工業園區污水處理需求釋放。
(3)區域生態環境改善的需求驅動:“水十條”明確提出,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同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等政策的相繼出臺,帶來了流域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綜合環境治理等環境建設方面的需求。
城鎮污水處理行業投資前景:生態文明建設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和靈魂,隨著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出臺,監管體系和政策引導要求不斷完善,為環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1)國家政策確立了本行業的戰略新興產業地位:從近年來國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來看,節能環保相關產業已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性產業,國家從資金、稅收等各個方面均給予大力扶持。污水處理作為節能環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到全體國民的生存環境質量,污水處理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歷史性機遇。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是環保行業發展的準則,環保產業邁入環境大建設時代。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法》、《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法規不斷出臺,環境保護法律監管體系逐步完善,政府和企業必將加大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國家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資金投入、稅收優惠等有利政策的陸續推出,將有力推動水務行業的發展。
(2)用水需求量的增加將持續擴大污水處理的市場空間:根據中國工程院《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隨著人口增長,城市化發展和經濟發展,我國供水行業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30?年,我國國民經濟用水需求量將達到?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需求增長將領先于其他用水需求量的增長。到?2030?年,按照我國城市化水平將達到?50%估算,在考慮節水利用的前提下,2030?年城市用水需求量將增加到?1,320億立方米左右。
快速的城鎮化以及邁向中等發達國家的過程,我國國民經濟用水需求量不斷加大。一方面,部分尚無污水處理設施的中小城市及其下轄縣城具有較為強烈的建設需求;另一方面,原有設施客觀上需要提升運營效率和污水處理能力,即具有改造、升級或專業化運營的需求。在前述需求的驅動下,國內污水處理服務將面對更大的市場空間。
(3)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將促進行業有序發展:“十二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將市場化作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的發展方向。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明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污水處理行業將形成越來越有利的經營環境,區域性壁壘有望打破,全行業的市場化競爭將促進技術水平的提升、服務意識的加強以及服務模式的創新。
(4)技術進步有利于行業滲透率提升:通過吸收、引進、改良國外先進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國內的污水處理技術水平已有很大進步。技術的進步使得處理效率大幅提高,并能夠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從而吸引石化、紡織、汽車等行業企業委托水處理服務商提供專業的環境服務,推動本行業對其它行業滲透率的提升。